文丨仗剑走天涯编辑丨仗剑走天涯
美国的空中霸主地位,居然到了“需要数量”来对抗中国战机质量的地步?
这真是风水轮流转,让人不得不感叹如今的亚太战机竞争局势之微妙。几十年前,中国还在为歼-8如何应对F-22而头疼,如今美国却需要F-22和F-35去抵抗歼-20的威胁。
这背后是实力的反转,也是新技术带来的制空权争夺战。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总裁的言论中,F-22和F-35是唯二“有资格”与歼-20对决的战机,甚至胜算也未必稳妥。这一“资格”背后,隐含着五代机的战力差距,令人惊讶。
美军显然意识到了歼-20的强大,特别是在航电、机动性和武器配置等方面。
曾经的“独孤求败”F-22,如今面对新生代歼-20,却错失了太多新技术,连航程都难以满足亚太战区需求。美军要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得不依赖F-35的数量,但F-35的机动性和隐身性显然不如F-22,更不如专为制空设计的歼-20。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战斗机技术上,还在战术部署上。
美国F-35虽然超过千架,却要分布在全球,而歼-20则全部聚焦亚太,对美军形成直接威胁。换句话说,美军在数量上表面占优,实际在亚太地区可能反而居于劣势。特别是解放军有超过300架歼-20在亚太,令美军部署的F-22、F-35数量捉襟见肘。
为应对这一困境,美军如今打算利用“协同作战无人机”来加强战斗力,意图在战场上实现战机的“以一敌多”。
通过无人机外挂导弹和执行独立任务,1架F-35可以瞬间拥有多倍的导弹数量。然而,这样的策略却未必能彻底挽回局面,因为歼-20也在进行“无人机搭档”研发,而且还更为适合——尤其是双座歼-20可以让副驾驶专注指挥无人机,或许比F-35能更有效率。
问题在于,无人机系统固然能增加战机火力,但是否能弥补五代机基础性能的短板呢?
F-35是“多用途战斗机”,其灵活度固然高,但在制空作战上却难以与歼-20这样的专业制空战机抗衡。如果将制空战比作篮球比赛,F-35就像是传球组织能力强的小个子后卫,而歼-20更像守护禁区的大前锋,两者显然并非一个级别的较量。
亚太制空权之争如今已成硬实力和技术创新的比拼。中国不仅在数量和战机设计上不断提升,连涡扇-15这样的国产发动机也在不断升级,这让美军的压力更是有增无减。未来中国成飞和沈飞的五代机生产加速,很可能让美军进一步感到竞争紧迫感。
因此,美军在现阶段,能否保持对歼-20的威慑力,将影响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地位。
F-35尽管不断投入生产,但从战斗机数量和质量双重对比来看,美国可能难以迅速取得决定性优势。如今只能依靠“协同作战无人机”增添胜算,但谁又能保证中国不会在无人机方面做出更迅速的反应呢?
美国曾经依赖技术优势打压对手,而现在却变成了战术和数量的被动应对。这种转变背后,是否意味着全球空中力量格局的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