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24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加强区域协同创新 推进生态绿色发展”为主题,汇聚了科技部有关司局、沿黄其他省区和新疆科技部门、部分高校院所的260多位嘉宾,共同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路径。会上签署了《沿黄省区科技部门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签约科技合作项目52项、总金额5.6亿元
记者注意到,大会上,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共同签署了《沿黄省区科技部门科技创新合作协议》。
根据这一合作协议,签约各省科技部门将开展6个方面的合作,包括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创新、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协同创新、开展黄河综合治理协同创新、开展黄河流域特色农业协同创新、开展能源资源绿色转型协同创新、开展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协同创新。
据悉,签约各省科技部门将发挥黄河流域大学联盟作用,推动沿黄省区高校院所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发挥省会城市带动作用,加强沿黄省区城市间协作。支持黄三角国家农高区、杨凌国家农高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间开展合作,推进沿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开展结对共建,建立联动机制,共谋发展。
同时,探索开展沿黄省区专家库、科研仪器、创新数据、科研成果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以及创新券通存通兑。高水平建设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构建技术合作空间、项目孵化场地、平台活动载体。依托“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兰州科技大市场、山东科技大市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举办黄河流域技术经理人峰会等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品牌活动,搭建沿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沿黄省区人才、技术、成果等流通。
各省区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在跨区域平台共建、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协调联动等方面按规定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支持黄河流域各省区联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探索部门、地方共同支持黄河流域科技合作项目、平台载体机制。不断提高行业协会、联盟机构在数据统计、课题研究、人才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协同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此次大会还签署了《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协议》《沿黄高校科研联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合作宣言》,签约科技合作项目52项、总金额5.6亿元,发布创新需求58项、总金额3.94亿元。
专家建议黄河流域省区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各高校设立跨校科研平台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南志标看来,科技发展到现在,如果靠以前那种科学家单打独斗、小作坊式的科研,是难以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的,所以协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在人才上要加强共享。
“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把有用之才组织起来承担具体的任务,并不一定非要归哪个地方,只要他能为当地作贡献,就非常好,这是大家需要改变的一个观念。”南志标说。
南志标建议,黄河流域的省区首先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大家可以根据顶层设计同心协力做,个性的问题可以各自解决。”南志标说。
甘肃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处处长程清照表示,多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市科技部门从实际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以实际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进一步深化了沿黄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程清照说,“甘肃省与山东省在科技人才交流、创新平台共建、科技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了较为频繁、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助力两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作为高校的代表,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张庆认为,黄河流域各高校在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荒漠化防治、生态修复、煤炭清洁及高效利用等领域均具有各自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他建议各高校设立跨校科研平台,集中资源攻关黄河流域核心问题;同时创新流域内跨校的人才交流机制,培养具备全流域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开展技术推广与共享,加速科技成果在流域的转化和应用;联合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和建议,发挥智库作用。
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也为沿黄省区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沿黄省区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黄河流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记者:曹茜 编辑:牛伟密 校对:李莉 实习生:张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