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古代的婚礼的仪式感,六礼、用雁皆有讲究,对今有何影响

滋滋主娱 2024-06-14 03:19:03

文/阿芷

前言

婚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社会的三大生产中,婚姻是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是社会伦理关系的实体。

人类通过婚姻使人类的生命得到延续,并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文化思想和礼俗。

正是由于婚姻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所以至今我们仍有“婚姻大事”等诸如此类的说法,而这些话语的流传与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周代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婚姻制度,并对其后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它既包含了不少迷信、落后乃至野蛮的内容,也保留了许多美好、健康的习俗。

因此,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婚礼的目的及意义探讨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婚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白虎通●嫁娶篇》所言:“人道所以有嫁娶何?以为性情之大,莫若男女,男女之交,人伦之始,莫若夫妇”在这里,婚姻显然不再仅仅是男女双方的个人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活动。

作为人伦之始的男女匹配,其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情欲,更重要的是确立夫妇之义,如《礼记●婚义》说:“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这显然已经排除了个人的情感与好恶,而赋予它适合社会要求的性质,从而成为中国古代严格的上下尊卑等级森严的阶级秩序的基础和起点。所以从其形成之时,婚礼就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和作用。

古代婚礼的目的主要有:

1.合二姓之好

2.上以事宗庙

3.下以继后世

了解了婚礼的目的和意义,再去理解其"六礼”,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六礼”的内容

"六礼”之说始见于《仪礼●士婚礼》和《礼记●婚义》。据《仪礼●士婚礼》,"六礼”按其顺序为:1.纳采。2.问名。3.纳吉。4.纳徵。5.请期。6.亲迎。

1.纳采

纳采是"六礼”的第一个程序。《仪礼●士婚礼》开篇即曰:"婚礼下达,纳采用雁。”《礼记●婚义》孔疏亦曰:"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婚礼云下达纳采用雁也。”纳采即男方送给女方一些礼物,以表示求亲的诚意。

但是纳采之礼绝非随意进行的,并不是男方看上了女方就可以行纳采之礼了,而是要经过事先的约定,正如《仪礼●士婚礼》贾疏:"云下达者,谓未行纳采以前,男父先遣媒氏之女氏家通辞往来,女氏许之,乃遣使者行纳采之礼也。”既然能行纳采之礼,说明此门亲事已有相当的把握。

所以说纳采之礼是婚礼的开端,没有纳采之礼的成立,婚礼就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纳采之礼后,其他的仪式才能按部就班地依次进行,从而组成一套完整的婚礼。

2.问名

纳采之礼完毕后,紧随其后的就是问名之礼。其过程如《仪礼●士婚礼》所记:"摈者出请,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受,如初礼”。

顾名思义,问名就是求婚的男子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其目的如郑注曰:"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在古代婚礼中,问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仪式,在《诗经●卫风●氓》一诗中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之句,意思是你已经占卜过了,没有不吉利的征兆。

这是当时男女在订婚前要进行问名礼的体现,问名最主要的是问生辰八字,然后将男女两人生辰八字放在一起进行占卜,如有凶兆就不能结婚。

3.纳吉

纳吉是在问名之后举行的仪式,纳吉就是纳取吉利之意,《仪礼●士婚礼》说:"纳吉用雁,如纳采礼。”郑注曰:"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意思是说经过问名将女方的生辰年月日带回男家,与男方的八字合在一起卜算,得到的结果为吉兆,于是男方将卜卦的结果派使者告知女方,因为使者去女方家时仍然携雁作为礼物,这就表明男方已经认同了此门亲事。

所以,纳吉就是定婚礼。订婚时之所以仍然用雁作为信物,是表示婚姻之诚意。通过这一仪式,两家正式定下这门婚事。经过了纳吉礼后,双方的婚事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4.纳徵

纳徵又称为纳币或纳聘,就是后来所说的下聘礼或下财礼,正如《礼记●婚义》所言:"纳徵,纳聘财也。”纳吉礼毕,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这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式,它也是六礼中最为重要的仪式。

从所送的礼物之不同,也可以看出纳徵礼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几项。于此,文献也不乏记载,以《礼记》为例,《坊记》有"无币不相见”之语,《郊特牲》有"币必诚”之言,等等。

这些足以说明纳币的重要性。纳币之所以重要,一是由于双方的婚姻关系由此而最后确定,双方都不得反悔;二是通过男方向女方所送的贵重礼物,反映出男子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及可依赖性;三是体现了聘娶婚包办的本质。

5.请期

请期就是由男家择定成婚日期,然后派媒人通知女家。《仪礼●士婚礼》所记:"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徵礼。”

郑注:“主人辞者,阳倡阴和,期日宜由夫家来也。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由此可见,请期实为告期,但是却称为“请”而不称为“告”,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尊重而已。正如《仪礼●士婚礼》贾疏所云:“今以男家执谦,故遣使者请女家,若云期由女氏,故云请期。

再如《礼记●婚义》孔疏:“何必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这恰恰是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在婚礼中的真实体现,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礼制颇为虚伪的一面。

6.亲迎

亲迎是女婿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它是六礼中最为繁琐、最为关键的一项仪式。

所以古人十分重视这一礼仪。如《诗经●大雅●大明》记载周文王“文定厥祥,亲迎于渭”,同篇《韩奕》则载有“韩侯迎止,于厥之里,百辆彭彭,八鸾锵锵”的隆重场面。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它的重视程度。

关于婚礼用雁

我们发现,在六礼中,多处多次提到了“雁”。“婚礼有六,五礼用雁”,《白虎通●嫁娶篇》所谓“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为贽,纳徵用玄纁,不用雁也。”那么,婚礼中用雁的目的何在呢?

《仪礼●士婚礼》郑注曰:“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贾疏则云:“婚礼,无问尊卑,皆用雁,故郑注其义云:‘取顺阴阳往来也,顺阴阳往来者,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夫为阳,妇为阴,今用雁者,亦取妇人从夫之义,是以婚礼用焉》。”

《白虎通●嫁娶篇》也说:“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意思却是一样的。

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1.取其与阴阳相顺之意,示妇人从夫之义,确立夫妇的尊卑地位。

2.雁为候鸟,往来守时,且雁失偶就不再成双,以示男女相亲相爱,忠贞不渝。

3.以雁飞成行,止成列,行止有序,象征嫁娶之家长幼有序,不能越礼,确立家长的至尊地位。

4.因为婚礼是喜事,并暗示着生命延续,所以不用死雉,而用充满活力的雁。

结语

总之,上述六礼是礼治社会下的产物,可能成于周代,也应当有后世的不断补充。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完善过程,最终形成了具体而又繁琐的并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婚礼。

它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合理的方面是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在强调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方面,培养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优秀的一部分;

不合理之处在于它处处强调男尊女卑,男倡女从,不准逾越社会等级等思想,严重地限制了年轻人的人身自由和爱情自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对女性的压抑,这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参考文献 :

[1] 十三经注疏 ● 周 易正义[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0.

[2] 十三经注疏 ● 礼记正义[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0.

[3] 十三经 注 疏 ● 陈 立. 白 虎 通 疏 证 [M]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1994.

[4] 十三经注疏 ● 毛诗正义[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0.

[5] 十 三 经 注 疏 ● 春 秋 左 传 正 义 [M]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1980.

0 阅读:0

滋滋主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