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感觉了,不少房企开始退出房地产的业务了,因为随着恒大在前几年暴雷开始,其实就拉开了这个序幕,只是现在很多房企还是在卖过往存量的土地和项目,等到有机会可以转让或者卖完的时候,那就会适时选择退出了,因为资本是要赚钱的,房地产不赚钱了,自然要把更多热钱投到更赚钱的领域了。
而就在7月7号,上市房企格力地产发布了公告,宣布拟置出所持有的上海、重庆、三亚等相关房地产开发业务对应的资产负债等,这其实意味着格力地产要逐步的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了;而美的置业在6月也宣布要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华远地产在4月同样也做了这个决策,聚焦酒店管理、代建等轻资产业务。因为了解股市规则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那么就可能会被实施ST措施了,而为了转型发展,减轻上市公司偿债和经营业绩压力,不少上市企业都会主动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了。
很明显,现在的楼市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大的下探周期中,过往不管你是不是房地产行业的企业,都流口水的盯着这个业务,只要能掺和进来都能赚上一大笔钱,因为拿地建房卖房,都已经有成熟的开发体系了,只要你有资本和杠杆力能拍到地块,那赚钱就是时间问题了,而现在暴雷的企业已经数不胜数了,当然混合制和国央企还没有大的暴雷的,这还是值得欣慰的,而民营房企则在不断的消失中,很多楼盘也成为某家房企的绝版了。
而大家从千亿房企数量来看,已经从2021年巅峰期的43家,暴降到了去年底的16家,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而破产的房企,这几年依然是处于高位,21年有343家,22年308家,去年则有233家,今年截止6月底已经有101家房企宣布了破产,因为房企有破产这条路可以走,实在不行就躺平了,所以现在很多房企拿地非常谨慎,百强房企中甚至有近七成房企一宗地都不拿。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额为3801亿元,同比是下降了35.8%,可以说比1-5月降幅在继续扩大了。而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只有4.06万亿了,同比是下跌了10.1%,而住宅的新开工面积只有2.17亿平方米,同比下滑了25%,这也说明现在房企愿意开发的这种意愿也快速的下滑了,因为投入就是成本,现在都是啃老本的一种时间换空间了。
而从销售额层面来看,百强房企上半年的销售总额为2.08万亿元,同比也是下跌了41.6%,可以说是差不多腰斩了,而且去年上半年已经是一个基础比较低的时间段了,也就相当于在在低的基数上继续下跌了,而咱们都知道,2021年高峰期的时候全国新房销售规模去到了18.2万亿,而去年只有11万亿,今年的话估计很难突破9万亿了,也就是说很多房企今年日子都不好过,整个蛋糕相比高峰期已经收缩了近一半了,那开发商愿意买地和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必然就下降了。
因为现在二手房在不断以价换量,挤压了很多新房的销售空间,而且政策的效果有点相反了,政策一出,二手挂牌反而就更多了,销量也更加高,而新房似乎没有受到太多的回暖波及,因为新房购买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就像深圳银行近期要求楼盘封顶后才能发放贷款,其实这已经是很早就要做到的基础要求了,只是楼市高潮期没有认真的执行到位,购房者不想再重蹈只建了大门就卖房最后烂尾的局面了,二手现在降的猛,自然就更加香了。
而七月的重要会议也马上召开了,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重磅的政策和定调陆续出台,而地方持续的收购新房也会对后续房地产的格局带来新的影响,因为这种收购对开发商来说只能是保本操作或者说挽救一下损失,但是很难长期的持续的这样操作,土地是地方的,开发商买下来,然后绕了一圈又卖回到地方手上了,这种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就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式,所以房企才逐步开始隐退了,慢慢把市场都给到国央企去玩了。
因为只有央国企才能在这种模式下持续发展下去了,像一些非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大集团必然会慢慢剥离掉这块的业务,因为继续耗下去的话,那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现在房企卖房基本都希望搭上国央企的背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让购房者感到一丝安心和信任,因为民营房企暴雷到已经麻木了,即使很便宜,只要一暴雷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而根据诸葛找房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央企的拿地金额已经占比40%了,代表的房企就像华润、中海、建发等,地方城投的拿地金额占比也在42%,所以两个加起来就超8成了,剩下一成多的拿地金额留给了民营房企去分。
而这个趋势没有回收的感觉,因为左手倒右手已经不止是土地端了,而是成品的房子端都有了,当然,土地财政何时被替代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民营房企这时候退出也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因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