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故乡》:铁打的专制和国民奴性,流水的王朝和君主

颜威说历史 2024-02-28 16:43:46
《故乡》

《故乡》创作于1921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9卷第1号,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中。

《故乡》是鲁迅非常精彩的一篇作品,虽然有点散文类型,但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却很深。故事以“我”的视角展开。既有各种对比,以前故乡和现在故乡,以前闰土和现在闰土,以前杨二嫂和现在杨二嫂的对比。也有各种典型人物,少年时的“我”,现在的我,少年时的闰土,现在的闰土,杨二嫂等等。

尤其是闰土前后对比的手法,直接揭示出了当年社会的本质,一切都没有改变。

少年时代的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活泼可爱,智慧勇敢,充满了童趣。

在那挂着一轮金黄圆月深蓝的天空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带着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头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二十年后,当“我”再次见到闰土的时候:

“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粗又笨而且开裂似树皮样。”

闰土形象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当然,变化更大的是心态。闰土向着“我”叫了一声“老爷”。一句“老爷”让“我”瞬间破防了。因为“老爷”的背后是等级,是奴性。让“我”看到了社会的本质,等级、奴性与专制。而让闰土身体和内心都出现显著变化的就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可以说,这是《故乡》这篇作品最主要的内容。专制统治的压迫剥削,兵匪的掠夺抢劫,朝廷苛捐杂税的横征暴赦以及所能忍受的荼毒,这就是闰土变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铁打的专制和国民奴性,流水的王朝和君主

虽然当年的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社会现状根本没有一丝的改变。社会还是那个专制的社会,而广大的民众依然过着日益贫困、饥寒交迫,毫无权利的生活。

“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君主,或者军阀高度垄断权力,“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收天下之权归于一人”的统治模式。君主拥有无上的权力,一切大事的决策权力都在君主,且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

君主完全凭着自己的臆断来统治,甚至是心情,任性妄为,为所欲为,想怎么决定就怎么决定,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就极易走向极端和偏私,根本没有纠错机制,也不敢出来纠错。

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权力垄断性、封闭性、排他性、等级性。官吏权力来源于上级,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过问民众。没有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滥用。就算一点权力也要用得淋漓尽致。

专制社会放大了人性的恶,掌握权力的官吏,哪怕是最基层的,最小的权力,他们也会用手中最小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为难别人。他们有一百种方法,剥削你,压迫你,奴役你,让你永远不得翻身。

于是在这种高压统治下,经济的剥削之下,民众永远生活在贫困之中,饱受剥削、压迫和奴役。文化专制、思想的控制、精神的奴役,让他们变得日渐麻木不仁,冷漠无情,成为看客,奴性十足。并且世世代代相传,就算王朝更迭,君主的变更,也无法改变这种奴性和王朝专制的本质。这就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上千年的专制统治早已在人民心中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国民性,就是难以改变的国民性。一个人的本性都难以改变,可想而知,一种集体无意识,国民性改变更难。

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改变的动力,那么,外界再怎么用力都是徒劳。一个人尚且如此,一群人更难了。所以说,即便鲁迅呐喊了很多年,但是依旧没有什么改观,原因就在此。

我们的历史很长久,文化也很悠远,漫长的历史中,王朝更迭是很频繁的,有的几年,有的十几年,最长不过200多年。但是无论王朝怎么更迭,但是社会本质没有什么改变。新王朝还是延续的前王朝的制度,一个主子,一个君主,走的老路,专制社会一个接一个的轮回,民众还是奴隶的命运,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就是铁打的专制和国民奴性,流水的王朝和君主。

千百年来,我们就是在这种文化制度中代代相传,一直到鲁迅生活的年代依旧如此,而这正是鲁迅看到的社会本质。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呐喊·故乡》

1 阅读:16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