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飞天梦,成飞如何完成逆袭,助力中国空军开创隐身时代?

李树勇话世界 2023-10-06 11:19:02

因歼-20的服役,成都飞机制造厂成为中国新一代航空工业之王。在名气上,成飞成功反超沈飞,被许多网友评为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在许多年里,沈飞都背负着“只会抄袭、只会模仿,不会创新”的骂名,而成飞则因歼-10和歼-20的成功,被誉为中国飞机自主创新第一大厂。

可事实上,成飞和沈飞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也不是捧一踩一的对立关系。成飞和沈飞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关系。从时间上来看,成飞的创立时间比沈飞要晚,可为什么成飞能够后来居上,推动中国空军提前进入隐身时代呢?成飞的技术储备经历了怎样的积累?沈飞对成飞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中国航空的百年飞天梦:成飞是如何一步步研发出中国第一款隐身战斗机的?

网上流传着,“沈霍伊”,“成洛马”的戏言,可这恰恰反映的是,沈飞主攻苏俄式技术路线,而成飞主攻欧美式技术路线。为什么成飞会被誉为中国版的“洛马公司”?

从传承来讲,成飞和沈飞的技术开端,都来源于苏联。“成洛马”不是一日炼成的,它最早应该是中国版的米格设计局。在苏联的帮助下,1956年,沈飞成功仿制出米格-17战斗机,也就是中国的歼-5。这让中国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能够自主制造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后,中国就与苏联签署第二批军事技术援助协议,请求苏联帮助中国建造第二座飞机制造厂。

按照最初的规划,中国是打算在南方复制一座沈阳飞机制造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分散风险,提高国防战略纵深。经过一番考察后,就把建厂地址选在了成都,定名为“国营132厂”。当时的沈飞则叫“国营112厂”。这建厂地址选定了,还需要引入人才,可人才从哪里来呢?一个是沈阳飞机厂,另一个就是南昌飞机厂。

沈阳飞机厂自己的研发任务很重,而且,沈飞待遇好,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拖家带口地去成都。南昌飞机厂主攻强-5攻击机,缺乏战斗机的研发经验。这两个厂支援到132厂的技术员,主要是一些经验比较匮乏的年轻人和少数的技术骨干。最早组建的132厂设计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这是一支极为年轻的团队,好处是学东西快,坏处是经验短缺。

不过,沈飞出身的设计师屠基达成为了132厂第一代技术领导核心。他在沈飞时,主导设计过歼教-1和初教-6两款飞机,是那个年代里极为珍贵的国宝级设计师。他到了132厂后,就开始主导成飞的第一款战斗机设计。但成飞的运气不好,沈飞早期有苏联专家手把手教,可成飞刚成立,中苏关系就闹翻了。

这让成飞失去了最好的老师。一开始,132厂没有独立设计战斗机的能力,只能去沈飞那边学习,拿沈飞手里的资料,去做改进。132厂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升级沈飞研制的歼-5战斗机,打造一款全新的歼-5甲改进型。当时的132厂手里只有两架米格-17原型样机和沈飞提供的歼-5全套技术资料。因缺乏有经验的设计师,132厂只能集中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从零开始学。

也就是说,沈飞的老师是苏联,成飞的老师是沈飞。经过4年的技术攻关,最终132厂成功量产出了歼-5甲。这款飞机虽然算不上先进,却是成飞的开山之作。歼-5甲一共量产了124架。

取得歼-5甲的成功后,132厂又接到了第二个任务,升级沈飞研制的歼-7战斗机,研制歼-7II改进型。沈飞不再研制歼-7,转而全力去研制更先进的歼-8战斗机。在这段时间,成飞一直都是沈飞的小学弟,跟在沈飞的屁股后面,一边学习,一边提升自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保密,成飞都是以“国营132厂”为名。直到1979年,国营132厂才正式改名为“成都飞机公司”。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改名,而是成飞走向世界的开始。

因中美进入蜜月期,西方武器市场对中国敞开,成飞一夜之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航技从英国引入100套先进的火控系统。可当时,中国空军缺钱,拒绝采购安装英国火控系统的歼-7II战斗机。为了避免合同作废,成飞就把这批歼-7II战斗机卖给了伊拉克。成飞正式打开了国际出口市场,积累了一批中东老客户,如埃及、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还有非洲的尼日利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

因安装了先进的西方零部件,成飞的这批歼-7II飞机也被誉为“西方化的米格”。成飞累计出口了近500架歼-7系列战斗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与西方合作过程中,中国发现,苏联的米格-21早已落后于时代。中国从西方引入了当时非常先进的航电系统,火控雷达以及高性能照相机等。这让成飞开始具有国际化视野,不再局限于苏联技术。但在上世纪90年代,成飞还是过了一段苦日子。因经费不足,成飞得自食其力,去生产了洗衣机、摩托车发动机以及千斤顶等民用商品。成飞牌洗衣机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

在这一时期,成飞还承接了美国麦道公司、波音公司、欧洲空客的零部件订单。只要能赚钱,成飞基本啥都愿意干。

但随着国家渐渐富裕起来,军费越来越多,成飞也就告别了那段苦日子,重新聚焦于战斗机研制。1991年,成飞联合巴基斯坦、俄罗斯,启动超-7战斗机的研发。一开始,超-7战斗机是打算引入米格设计局的技术资料。

当时,米格设计局在米格-29的基础上,推出了米格-33战斗机。但米格-33没被俄罗斯空军看上,就胎死腹中了。米高扬本想借道中国,复活米格-33,后来又反悔,取消了米格-33的技术转让,只同意提供RD-93发动机。俄罗斯也退出了超-7战斗机的研发项目,仅仅成为一个发动机供应商。

中俄巴三方联合研发,变成了中巴两国联合研发,也就是后来的“枭龙”战斗机。“枭龙”战斗机的早期版本采用的是俄罗斯RD-93发动机,但最新版本则换装了中国的涡扇-13E发动机。与枭龙战斗机同步研发的还有中国的歼-10。歼-10是成飞第一款独立研发的战斗机,它摆脱了苏俄技术路径依赖,让成飞走上了独立自研之路。有了歼-10的成功经验后,歼-20也就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取得成功,让中国空军一跃进入隐身时代。

歼-10“猛龙”、JF-17“枭龙”、歼-20“威龙”,有一个人参与了这三款战斗机的设计,他就是中国隐身战斗机设计师第一人:杨伟。

从成飞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成飞最早是跟在沈飞屁股后面跑,后来通过歼-7系列战斗机的外贸订单,走向国际化。在与西方的军贸合作中,成飞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贯通中西,充分吸收苏联和欧美的战斗机技术,走上了自主创新的研发之路。

从屠基达、到宋文聪,再到杨伟,历经三代人,一代更比一代强。而今,成飞有歼-20,沈飞有歼-35,两强并立,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了中国空军的成长史。成飞与沈飞不是竞争对立的,而是相互成就的,他们一起将中国航空工业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

2 阅读:139
评论列表

李树勇话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