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创业130年、资产港币千亿元,却发誓“绝不把家族企业上市”的家族,且家族成员不准离婚,不准外遇,还要严打分家。这和老百姓印象中的百年豪门不太一样,躺平、享乐、舒舒服服过一辈子不香吗?何必搞得这么严厉?因为这是李锦记历经两次分家重挫,才换来的血泪教训。
每年9月下旬,香港中华厨艺学院大会议厅内都会锣鼓喧天,印有「李锦记青年厨师中餐国际大赛」的正红色布幕下,挤满来自美、法、日、韩等17国的参赛厨师队伍,以及近30家媒体,现场交错着各种语言。被人群簇拥在正中间的,是李锦记第四代、现任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他手上一把古色古香的折扇,上头写着“思利及人”醒目四个大字。此时,几名自海外远道而来的代理商出现了,也自然而然地展开了“思利及人”的折扇合照。这些代理商多已合作30多年,熟悉李锦记的企业文化,“我们合作最久的墨西哥代理商,甚至超过90年!”无所不在的家训、动辄合作一整个世纪的供应商,都还不是李锦记最特殊之处。它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一系列乍看非常奇特的家族宪法,从“每3个月开一次家族委员会,成员天涯海角都得飞来参加”,到“不准离婚或婚外情,违者自动退出董事会”,细节众多。这间华人世界罕见的百年家族企业,为何需要大张旗鼓去订定这些规矩?之于传承接班又有何意义?1888年,李锦记创办人李锦裳因在熬煮蚝汁时不慎打瞌睡,惊醒后发现乳白色的汤汁已转为深色,意外发明蚝油。从小作坊开始,一步步转为国际级的酱料集团,产品销售至80余国。尽管从未公开过财报,但《福布斯》(Forbes)将其名列“亚洲最成功家族企业”第30名,初估集团年营收90亿美元。更有分析师推估,该家族资产至少超过港币千亿元。事业版图如此宽广,这家人为何偏偏在家族宪法中极尽细致,连多久聚会一次都要明文写下?“这与酱料产业的特殊生态有关,”同为百年企业的丸庄酱油第四代、现任副总经理庄伟中说。他分析,做「酱」是很古老的产业,通常有几种特性:1、从主事者来看,丸庄、金兰到日本的龟甲万等,都是从小作坊做到上百年的家族企业,严谨而保守。2、从市场来看,这批小作坊多以内需市场为主力,想打国际战,还得重新研究不同族群喜好,很可能吃力不讨好。3、从产品来看,从小吃习惯的调味料,消费者多半希望忠于原味,改变配方反而常引来抗议。“这导致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求新、不求变!”庄伟中坦言,正常情况下,影响酱料销量波动的最大原因在于人口转移。因此,多数企业会遭遇的外部难题,他们碰不上,最大的挑战,往往就是内讧与接班。“家族跟企业,要怎么做到extremely balance(彻底平衡)?这是一件很复杂、很困难的事情”,从小赴美求学的李惠中,说话常不自觉的中、英、粤三语切换,讲到投入处更为明显,可见家族分裂,他早有切身之痛。二代分家!老三买兄长股权10年营收增15倍,进高成长期发明蚝油后,李锦裳两度迁移,将作坊由广东省、澳门再迁到香港。到了1972年,香港局势动荡但经济增速,眼看着生意正要起步,已由第二代接班的李锦记却爆发首次分家冲突——老三李兆南认为应该守住家业,已过世的老大、老二之子却想联合卖掉祖产,顺应潮流移民海外。这场纷争,最终以李兆南“一房买两房”,和已成年的儿子李文达押上全副身家并借贷,买下公司所有股权作结。李文达则顺势接班,在15年内陆续完成多项重要决策,如赴美国推出平价版“熊猫牌蚝油”、设立自动化产线等,将公司由作坊转变为企业。资料显示,1980至1990年初期,李锦记年营收成长15倍,最终冲过了1亿美元大关。
三代分家!长子买弟弟股权痛失亲情还一度没钱付建厂费谁也没想到,与父兄并肩作战多年的弟弟李文乐,竟在此时提出分家。综合当时香港各家媒体的报导内容,第二次分家始于几个导火线。首先,是李文乐罹患了鼻咽癌,对公司经营态度转向保守;其次,是他的4个孩子年纪尚小,不比李文达的5位子女都已长大成人;最后,是他的妻子对李文达强势的领导作风深感不安,担心李文乐一旦过世,自己这一房将失去保障,因此极力想将股权变现。李文达决定买下弟弟的股份,但由于双方从未讨论过股权结构,为了5比5或6比4的比例划分,各请来大牌律师对簿公堂。这场官司打了2年,最终以李文达出资港币8千万元,向弟弟李文乐买进股权收场。由于当时的李锦记还不是有限公司,所有家族成员都得签字,“大伙在律师讲解下签署一份又一份的文件,从下午4点钟,一路签到晚上10点多11点……”李文达曾公开回忆,自己至今忘不了那一幕。随后,各大中、英文报纸同步刊出“李锦记承/退股启事”,宣布从今天起,公司与退股人再无干涉。李文达取得所有股权,但他付出的代价除了亲情,还包括为了一举买下所有股份,贱价抛售手上大量资产,就连2年后盖好的大埔厂房,“建筑物也没钱给,是跟银行贷款的!”他曾坦言。四代差点分家!因新事业生怨两代共同定下「家族为先」观念尽管损失惨重,但这并非这个家族最后一次濒临分裂。1998年,由于政府宣布禁止直销行业,加上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公司一度考虑关闭旗下另一个事业部“南方李锦记”,也就是如今的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一手打造这个直销事业的第四代李惠森愤怒之下,甚至提出想卖掉手上股份,换取自立门户。李惠森在沉淀3个月后重返家族,直销事业也被保留下来,在2005年中国政府宣布解禁后,如今已成中国第一大直销集团。然而,不同于多数企业当家人隐恶扬善的习惯,这三段分裂的故事不是秘密,反而在一段演讲稿中被完整保留下来,裱框在李文达办公室的墙上:“在我的经验当中,家族要为家庭的纷争付出沉重的代价。我的弟弟因为家族业务与我意见分歧,以致不与我往来,我至今十分痛心难过。我不希望下一代有我这个不愉快的经历……无论如何,都要以家族为先,没有和谐的家庭,就不能延续家族,亦没有可延续发展的家族事业”。比企业更重要的单位:家族委员会九人小组订家族宪法、培训、任命接受西方教育的第四代,也开始寻求解方。他们共赴瑞士管理学院、哈佛大学等地上课,研究全球家族企业的做法,最终在2002年向父亲提议,成立家族委员会。“家族委员会是serve(服务)家族整体事务,公司董事会只是其中的一项,”李惠中特别强调。背后的中心思想是,做为一个100%家族控股的集团,唯有家族团结,企业才能发展。家族委员会的主要功能包括:修订家族宪法、协助所有家族成员的学习与培训、挑选和委任家族企业董事会的成员、任命董事会主席,以及委任底下各组织的负责人。
换句话说,家族委员会的设立主旨并非企业盈利,而是从各方面规画家族长远发展的战略。如“家族学习发展中心”是负责各代家族成员的学习、培训与价值观建立,“家族投资”是综合管理家族成员在本业以外的其他投资等。至于委员会成员,原先为李文达夫妇加5位子女,去年底,李文达夫妇自愿退休,目前共5位第四代、4位第五代。李惠中透露,为了决策单纯,仍希望将成员控制在10位以内,但随着子女们越来越多人年满25岁,符合进入家族企业的资格,未来势必得订出筛选条件,“我们试着订过一些,后来发现太难了,很多连第四代自己都达不到!目前还是先让年轻一辈进来再说,现在是男女平等,所有人的比例都一样;将来会再调整,每个人稍微不一样。”李惠中大笑。股权分散,记取百年教训:家族企业致命危机,竟然来自自家人!长年研究家族企业治理的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教授范博宏分析,华人的传统是“诸子均分”,女儿无继承权,经营则交给长子;但目前看来,第四代的李惠民、李惠雄、李惠中都陆续执掌过酱料集团,每人所持股份又相同,代表可能还在一个决策权接班的过程。未来掌门人尚未底定,但应该会朝股权分散的方向走,而非有人能独掌50%。这种策略,对后代的整体教育水平要求更高,“无论如何,都已经完全不是传统做法了!”“这些家族宪法的项目有个共通逻辑:瞄准过去历史的痛处,预防再次重演,”资诚会计师事务所副所长郭宗铭说,“例如想退出者,股份由公司统一买回,就是呼应先前必须举债才能拿回股权的困境。李锦记历经韩战、文化大革命、亚洲金融风暴等事件,都没有对实际营运造成重大损伤,反倒是几次家族之争,差点让企业分崩离析。历史带给他们的教训是,家族企业真正致命的危机,不在外面,而是自己人——这,才是家族委员会必须存在企业之上,家族宪法又如此琐碎周延的根本原因”。目前,家族宪法是家族成员们必须服从的最高原则,但也并非不能调整。李惠中透露,若想更改宪法,只要委员会中75%的人同意即可变动,若得票数为5比5,就以掷骰子决定,他们已经买好一个骰盅,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有个说法,叫作治未病,意思是在真正生病前提早治疗”,他笑道,“每3个月就让大家聚在一起沟通,也是为了在问题浮上台面前解决”。一部家族宪法,规定飞再远都要回家1.100%家族持股。所有股东须具有李锦记家族的血缘,不限男女。若股东想退出,股权由公司统一购回。2.家族成员必须先在李锦记以外企业工作3到5年,才有资格进入公司。应聘程序与入职后的考核,一律与非家族成员相同,表现不佳也会遭到解雇。3.家族成员65岁时,必须自董事会和管理职务上退休。年届70后,必须自家族委员会中退位让贤。4.李锦记集团下各企业的董事会主席,须经家族委员会投票选举通过,必须由家族成员出任。董事会也可聘请非家族成员担任非执行董事或顾问。5.李锦记集团下各企业CEO,可由家族成员担任,也可经董事会通过后,聘请非家族成员出任。6.每3个月召开一次家族委员会,每次持续4天,家族成员天涯海角都要飞来参加,过程中不谈经营,只谈家族宪法与价值观。※ 隐形宪法 ※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违反后两条将自动退出董事会,仅保留股份,在家族委员会和企业决策时不再享有发言权。第3代掌门人李文达认为,婚姻是家族引入非血缘成员的主要途径,这也是第2次分家的间接原因,本想明文规定。但第4代认为这项变数太多,坚决反对写入家宪,故至今只以口耳相传要求。中心思想:文化更胜战功从面试到KPI,都跟企业文化连动家族高于企业,直接影响了李锦记的企业文化,例如李文达信奉的“思利及人”就成为公司核心教条,让他们自成一套独特的管理逻辑。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思考如何有利于所有人,而不是只有自己。也因此,常出现各种外人看来不合常理的事情。例如1,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1980年代,李锦记在日本市场投入大笔资金行销,业绩终于开始起飞时,当地代理商大荣公司却因扩充太快濒临破产,一度被日本媒体形容为“休克公司”。几乎所有品牌都暂停为大荣出货,甚至追讨货款,然而李文达向对方了解原因后,即宣布之前欠的款项暂不收回,还以赊帐形式继续供货。
赊帐持续了1年,大荣才终于度过财务危机,双方至今已合作60年。当时为何不停损止血?李文达坦言:“这么多年了,感情的因素不可否认。”他喜欢与代理商建立私谊,一旦认可其人品,就是持续多年的稳定合作,比起生意伙伴,更像家族世交。例如2,审核员工的标准。“从一开始面试,HR就反覆跟我谈企业文化!”销售及市场总裁陈耀忠回忆,而最核心的企业文化,就是“思利及人”。李锦记高级HR经理关镇威进一步证实,这里的用人策略是“文化大于能力”,价值观相同比什么都重要;
企业文化甚至会连动到KPI,但不列入百分比,单看员工自评与主管评断是否符合标准,“我们采一票否决的!企业文化不占分,但不达标就Bye-Bye。”他说。在这里,文化远比功劳更重要。有些已离职的专业经理人,至今都还是李锦记内避免被提起的争议人物,他们都曾执掌过权柄并做出成绩,最终却因与文化格格不入而离开。
而李锦记企业文化的极致展现,莫过于一年一度的超级盛会——“创业纪念日”:选在每年清明节前后的上班日,上千名员工和家族成员一同上山,到位于荃湾的李氏家族墓地祭拜,再参加公司举办的庆祝晚宴,连海外分公司都会派代表前往,借此凝聚向心力。
此外,它也无疑是“IP周边商品”最多的传统产业公司之一,几天采访下来,我们已经陆续发现了绘有李锦记logo的手表、手机壳、鼠标垫、风衣、购物袋等,且员工们无论职务高低,穿戴使用这些产品的比例都很高。16年理出最适做法下一步,设新单位让家族角色更清晰走过130年,这间华人世界极罕见的百年家族企业,并没有特别幸运,从股权之争、婚姻问题到兄弟阋墙,全都没逃过。差别在于,他们花了16年光阴,调整出现阶段最适合自身环境的做法: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用严密的家族宪法与家族委员会运作,确保家族策略与企业策略相同,以维持两者的利益一致。「其实,除了家族委员会,我们未来可能还会召集另外一个owner's council(经营委员会),试着把家族与企业的连结分开,两边一起进行。……对,我们现在又开始在变了!」李惠中冷不防抛出一个伏笔,具体做法仍在讨论阶段,但据说家族已有共识,「要让角色更清晰」。访问最后,我们问他,家族资产港币千亿的估计究竟是否为真?他微笑不语,停顿5秒后才嗯了一声:「持续千年才是我们的目标!」
总结人活一世,到底能留下什么?是家财?是家学?还是家风?还是,什么都留不下?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活着的意义,不然就是行尸走肉。民族的文化也好、家族的文化也罢,之所以要留个文化,就是给后人一个活着的意义。这样的人,是一个充满“精气神”的人,也就是俗话说的“像个人样”。
古代大家族的族长,骂不肖子孙最严厉的话是什么?“你这个畜生!”没个人样,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也没什么,谁家还没有个“妈宝男”呢?“世上只有妈妈好,离了老妈活不了”。当一辈子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蛀虫,完全忘了小学时候还说过一句话,“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话好说,事难做。百年家族,要传承家风才能更好的传承家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家学”, 对于这个130年的酱料家族来说,家族资产只是其次,唯有齐心,才是持续壮大的本钱。李锦记家族之所以制定这么一套家族文化,就是为了保证家族的主流人员都“像个人样”,有意义地度过一生。这也似乎回答了苏格拉底之问:“人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你的答案,是什么?
无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