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阵营有两位名将,一位是张辽,一位是李典。
这两人素来不睦,因为他们之间有一段难以泯灭的血海深仇。
李典出身东汉末年的地方豪强宗族“乘氏李家”。
李家势力很大,在兖州济阴郡乘氏县聚集数千家之众。
“乘氏李家”的扛把子叫李乾,为人威武雄壮,仗义疏财,颇有当年齐国孟尝之风。
李典是李乾的亲侄儿,李乾是李典的伯父。
曹操入主兖州后,李家不仅极力拥护,鼎力相助,还“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为曹操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曹操征讨徐州时,张邈、陈宫叛变,迎吕布为兖州牧,此时张辽就在吕布麾下为将。
曹操大本营被偷袭,被迫回师救援,与吕布发生大战。
吕布骁勇,曹操多次战败,后来因为一场蝗灾,两军缺粮,只好高挂免战牌。
吕布军军粮将尽,知道“乘氏李家”是兖州大户,便向李家借粮。
李家是曹操死党,不愿意帮助吕布,便以献粮为名,用美酒肥牛麻痹吕布,趁吕布不备,率一众族人将其攻破,吕布军队狼狈而逃。
经此一役,吕布对“乘氏李家”恨之入骨,但想到要战胜曹操,必须依靠这些地方豪强势力,因此又想收服“乘氏李家”。
后来,吕布军养精蓄锐,实力恢复以后,吕布派兖州别驾薛兰和治中李封前往乘氏县招降李乾,却遭到李乾的严词拒绝。
吕布见李乾不从,便新仇旧怨一起算,不仅杀死了李乾,还对李氏宗族实施疯狂报复,李家子弟险些遭受亡族之祸、灭顶之灾。
在李氏宗族受到的这场杀戮中,吕布是罪魁祸首,而张辽就是从犯,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刽子手。
这就是李典与张辽之间的血海深仇,张辽的刀下滚落过无数颗李氏族人的人头,他的双手沾满李家人的鲜血,李典必定一辈子都过不了这道坎。
虽然后来两人都加入曹魏阵营,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但相互间心存芥蒂,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
公元214年,曹操西征张鲁,派张辽、李典等将领率七千余人留守合肥。
合肥是曹魏与东吴作战的最前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第二年八月,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远征汉中,无法回救,合肥危在旦夕,形势十万火急。
就在此生死存亡之际,张辽放下成见,劝说李典和他一起主动出击,趁东吴军队立足未稳,一举击溃之。
面对功业成败和国家兴亡,李典也捐弃前嫌,答应与张辽一起共同御敌。
后来,张辽挑选八百精锐将士组建敢死队,自己担任敢死队队长,猛扑东吴军队阵线。
东吴军队尚未列成阵势,防备不及,面对张辽“飞将军”一般的威势,顿时惊慌失措,毫无抵抗能力,争相抱头鼠窜,直至全面溃退。
这一战,曹魏以八百兵力完胜东吴十万大军,创下了中国军事史上尤为辉煌的战绩。
虽然这场战役的主角是张辽,但我想如果没有李典将军冰释前嫌、同心同德,在一旁为他掠阵,他也不能如此放心大胆地肆意冲杀吧!
因此,我认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属于张辽,也同样属于李典,是两位将军同心合力、携手抗敌的结果。
史书也一定和我有同样的意见,据《三国志》记载,“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
人活于世,难免有很多恩恩怨怨,但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有的人能暂时放下恩怨,坚持以大局为重,这种品质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张辽是这种人,李典也是,如果不是因为那场难解的血海深仇,两人也许能够成为一对挚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