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志和书法自成“张体”艺术探幽(之四)
作者 杨光东
再次我们看看书法家张志和如何躬身做到“书如其志”。
“书如其志”是书法家张志和人生追求“人书俱老”的又一境界。
“书如其志”让他热爱书法成为志向,让他临帖和创作成习惯,让他追求书法艺术成为爱好。书法是优秀传统文化结晶的艺术。如果书法没有持之以恒的志趣守护,就不能常写常新。如果书法没有矢志不渝的临池学书,就不能挚爱如初。如果书法没有坚持不懈临创结合,就不能渐进佳境。
“书如其志”让他潜心研究古代书法理论和古代书法演变史,他精心把书法艺术和书法创作结合起来。在启功先生治学精神和书法理论引领下,他能正确处理中国书法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他独爱楷书,学习临摹晋唐楷书名家法帖,溯源逐本,探寻二王一脉。他经过57年临池,入古创造性转化,出古创新性发展。他书法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日渐形成崇古尚劲、端劲和美的艺术风格,楷书自成一体。他楷书行化,中正端劲;他行书和草书古朴精劲。兼收并蓄化新境,千临万摹书始成。
“书如其志”让他志在书法,趣在艺术。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他“坚韧不拔之志”在于临池学书,在于练字修德修心修行。他9岁拿笔临帖,喜欢晋唐名家法帖,他爱不释手,临池学书57个春秋。他一直“狠劲儿”练字不分寒暑,孜孜以求,潜心入帖出帖。他以临帖不缀为乐,使他临帖积劳成疾,他肩部酸痛难以抬起拿笔。他不得不四处求医艾蒿炙烤,针灸治疗,治愈后依旧坚持读帖临帖。他临帖重在一个“悟”字,吾用吾心方为悟。他得益于启功先生教诲,耳濡目染,开悟其精奥,得其秀劲。他喜临柳楷,领悟其精粹,得柳骨之瘦劲。他在书画频道开播柳楷讲座,讲笔法,谈感悟,播撒书法精神,传授书法技艺。他乐研欧楷,体悟其精要,得欧体之险劲。他深学智永,顿悟其精华,得智永之圆劲。他精学王羲之,禅悟其精髓,得书圣之精劲。他学古法由流及源,穷究精研,入古出古,深入浅出。学古透彻,入古圆通,出古圆融。千临万习始得劲,培根固本守书魂。
“书如其志”让他“以古为师”,向传统经典法帖学习。他临写以下晋唐法帖并出版发行,足见功夫之深,功力之厚。《张志和临写王羲之小楷四种》,《张志和临写王羲之行书圣教序》,《张志和临写智永真书千字文》,《张志和临写欧阳询皇甫君碑》,《张志和临写柳公权神策军碑》,《张志和临写古代名帖五种》。由此可见他书写功夫来自临帖,书法功力来自用笔,书法底蕴来自文化。这就告诉我们临帖入帖出贴是学习书法颠扑不破的真理。
“书如其志”让他传承经典与时俱进,使他书法理论、书法艺术、书法技能与日俱增,读帖临帖是他学习书法不二法门。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学书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他以古人为法,他以古人为师。他入古则融汇贯通,出古则兼收并蓄,化古则“以立我法”。如此之志磨砺他书写功夫扎实,如此之志历练他书法功力深厚,如此之志淬炼他书法技艺炉火纯青。
“书如其志”锻造出他书法的“力”与“劲”。他用笔力道,笔法劲道,都要细看他写字两种姿势:他坐姿写小字枕腕书写,挥毫运笔,心静气宁。他站姿写大字悬腕书写,奋笔疾书,浩气风动。不管哪种姿势书写,他用笔得法得劲。近观他中锋行笔,力注笔管,力送笔尖,力藏于点画,力聚于字中。远看他笔锋聚力,笔触劲健。他点画流美爽利,有灵动之感,有中和之美。卫铄在《笔阵图》中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他挥毫“尽一身之力”,运笔用臂力,顿挫用腕力,书写用指力,力送笔尖,字有骨力。静观他的字,笔藏方劲,字蕴端劲。他用笔得法,书写速度和力度恰到好处,用笔才力道。蔡文姬《述父蔡邕笔法》中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之法,书妙尽矣”。他深得“疾涩”之妙,行笔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他用笔力度配合行笔速度适中,用笔劲健。否则行笔没有力度只有速度则漂浮,只有力度而没有速度则成“墨猪”。蔡邕《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他的字肌肤形于外,筋骨藏于中。他笔法劲道,他用笔“力与劲”完美结合,劲道十足。“力在字中”,“力与劲”让他“尽一身之力”写出自己的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