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个视频中,我们都能看到蜜獾正面怒怼狮子、鬣狗的画面。
要知道,蜜獾平均体重仅有8~12公斤,却敢跟狮子鬣狗叫板,因此,蜜獾被网友称为“全球最勇猛的动物”,不仅取了个“平头哥”的外号,还发明了“非洲乱不乱,平头说了算”等这类词句。
蜜獾到底有什么真本事?
简单了解下“蜜獾”蜜獾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和南亚,是鼬科蜜獾亚科唯一的物种,平均体重11.7千克,体长为60~70厘米,肩高25~30厘米。
从外形来看,蜜獾背部有一层白色的毛发,平头哥的称号因此而来,蜜獾主要以爬虫、蚂蚁、野果、浆果为食,他们特别喜欢吃蜂蜜,由此得来“蜜獾”。
蜜獾生性凶猛,幼崽期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成活率低于50%。
为什么蜜獾能“驰骋”非洲大草原?1.臭味
蜜獾在受到危险时,体内会散发出一股恶臭,方圆50米都非常浓郁,并且狮子、斑鬣狗等战力高超的食肉动物,它们的嗅觉器官非常强大,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旦闻到臭味,那股味绝不好受。
狮子鬣狗的心态会崩溃,大草原上的水牛羚羊这么多,难道今天这蜜獾非吃不可吗?
既然不是非吃不可,那咱还是走吧。
2.厚厚的皮肤
蜜獾的毛发很粗,在蜜獾吃蜂蜜时,面对大量蛰针,蜜獾都不带害怕的,并且毛发顺滑,有时候被狮子一掌拍到,位置好的情况下,能卸掉很大一部分力道。
此外,蜜獾皮肤又厚又松弛,举个例子,当狮子的利爪对着蜜獾的心脏攻击时,蜜獾身体扭动,能让被攻击的皮肤避开心脏位置,受到致命伤的概率大幅度降低。
3.具备很强的抗毒性
网传,蜜獾吃毒蛇就像吃辣条,就算被毒蛇咬中,蜜獾也能硬抗。
曾经在某个纪录片中有这样一段画面,一只蜜獾被黑曼巴咬中后,硬是在昏迷前把黑曼巴咬死,2小时后,蜜獾再次醒过来并且生龙活虎的吃着战利品,完全看不出被毒素影响的痕迹。
的确如此,蜜獾体内的肌肉型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很难与神经毒素结合,导致即便身中剧毒,蜜獾也能靠着强大的抗毒能力挺过去。
此外,有专家表示蜜獾之所以如此无畏,其中一方面在于它们凹透镜结构的眼球,导致蜜獾看什么动物都会变小一号,例如正常人看到的狮子体型是A,蜜獾眼中狮子的体型或许只有0.2A。
蜜獾:过度被神化的动物事实的真相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蜜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并且站稳脚跟的法宝,居然是“被嫌弃”。
从蜜獾的“菜单”可以看出,蜜獾和狮子、斑鬣狗等上层食肉动物之间并没有冲突,所以蜜獾和绝大多数常见的食肉动物没有矛盾。
在少数情况下,蜜獾被迫和狮子、鬣狗对战,为什么说是“被迫”?
因为蜜獾身材矮小,奔跑速度慢,咬合力低,灵活性差,面对强大的食肉动物,蜜獾根本跑不掉。
动物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既然蜜獾深知自己跑不掉,唯一的求生办法就是对抗,也就是说,蜜獾是没办法才跟狮子鬣狗对抗的,主要突出它的“不好惹”,让食肉动物对它产生反感。
此外,蜜獾全身上下的肉很少,要消灭一只蜜獾,除了会被恶臭熏到外,万一被这小家伙的爪子给抓破了皮,伤口很容易感染,最后没准因伤口感染而死亡。
既然食物菜单没有冲突,再加上蜜獾没多少肉,而猎杀一只蜜獾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却非常大。
曾有相关记录,1只母豹子花了52分钟杀死一只蜜獾,6只狮子花了15分钟,8只亚成年狮子花了20分钟。
简而言之,狮子消耗了1000的能量值去猎杀一只蜜獾,结果只得到了10点能量值,所以相比于野牛、羚羊等食草动物,蜜獾在狮子鬣狗眼中属于被嫌弃的角色。
其实蜜獾是非常害怕狮子鬣狗的,从南非伊西曼格利索湿地公园观测到的数据来看,当蜜獾闻到食肉动物的气味时,会主动选择避让,甚至会躲进洞穴中,直到第二天才小心翼翼的出来。
至于蜜獾的抗毒性,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强大,用大白话说,当蜜獾被毒蛇咬中时,如果毒液剂量小,昏睡期间解毒成功率较大,如果毒液剂量超标了,蜜獾照样扛不住。
此外,蛇类的毒素有很多种,蜜獾进化的是非洲草原的抗毒性,假设为A,但遇到B、C、D、E等类型的毒素时,只要毒液剂量正常,蜜獾同样会被毒死,所以此前有个话题,说把两只蜜獾空降到大连蛇岛上,蜜獾要多久才能吃完所有毒蛇,答案显而易见,蜜獾很快会被毒死。
现实的蜜獾只是普通生物,而我们口中的“平头哥”,是网络时代刻意剪辑的产物,理性看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