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16次高考唐尚珺,父母是农民种5亩甘蔗,养5个孩子,年入5千

笔清墨香 2024-06-13 02:56:03
前言

对农村孩子来说,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是最快的方式。他来自于广西贵港,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却参加了16次的高考,录取学府有上海交大、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但他都不选择入校就读,而是走上了一年又一年的复读之路。有人说,为什么不早早上岸,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呢?

有人说他偏执,有人说他执着。他自己说"一切都是无意为之,完全是后知后觉。"他就是参加了16次高考的唐尚珺。

纵观高考网红唐尚珺15年的高考数据,有很多参考价值。因为,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以来,没有人能够连续16年参加高考,他绝对是第一人,前无古人,后也可能无来者。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他的数据,看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对于家中有高考生的人来说,分析别人,对照自己,该怎么努力,起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当然,学霸除外。

2009年,第一次高考372分 专科

2009年,20岁的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只考了372分,这个分数连本科线都没有达到,只达到了专科线,而且还是相对较差的专科,想上一个至少本科以上的好大学,是需要复读。

2010年,第二次高考,405分 三本

复读一年后,唐尚珺的分数达到了405分。这个分数,达到了三本线,比第一次高考的分数提升了整整33分,说明复读确实有用。

按6门课来算,每门提升5分,也就30分了。5分也就1-2道选择题的分数,提三四十分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因为第二次高考明显比第一次有所进步,这让唐尚珺大为惊喜。

他内心暗想:如果再考一次,起码提高100分,甚至200分,就是超过600分,一定能上个好大学。

我国每年的高考人数有1000万以上,但能考600分以上的人最多也只占10%左右。如果他能考600分,那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扬眉吐气了。

总之,二战才405分,唐尚珺,感觉十分不满意,但比第一次分数提高了不少,又给了他不少信心。看得出,他是一个对自己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人。一定要考得让自己满意才行。毕竟,高考是改变农村人命运的最好机会,怎么甘心就此错过呢?年轻的时候不拼搏一把,等到结婚生子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2011年,第三次高考:475分 二本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唐尚珺又开始了三战,三战时,已经22岁的他,考了475分,达到了二本分数线,比前两次又有一个很大的突破。比第一次整整高了103分,比第二次提高了70分,可以说是成倍的增长。

这个分数增长趋势让唐尚珺大为开心,如果这么来看,一次比一次增加35分,如果想上清华就得考700分,按照这么一个分数增长趋势,就要参加10次高考才能达到清华的分数。

第四次高考,505分 二本

经过一番分析以后,唐尚珺开始了第4次复读,不论结果如何,他都坚定了复习的脚步。第四次,他考了505分,同样也是比上一次高了30分。这一次,他达到了二本分数线。因为对这个结果仍然不满意,他和前4次一样,放弃了填志愿。

纵观这4次的高考成绩,唐尚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基本上,这几次的高考都是比上次提升30-35分左右,这个发现,让他欣喜不已。

2013年 第五次高考537分一本

按这个分数增长趋势,第5次高考能达到570分,于是他又参加了第5次高考,果不其然,考了573分。这一年,他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

没想到他并没有去读,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分别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广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名校录取。但最初一心想读中科大的唐尚珺选择了放弃入学,重新复读。复读了几年之后,他又改变了原先的志向,非清华不读。

在这15次的高考中,他的最高分是646分,是他30岁那年,第11年参加高考。这一年,他被重庆大读录取,但他放弃了。2022年,他被上海交大录取,仍然没去。

有人说,什么样的农村家庭能一直供着他复读,而且一复读就是15年呢?因为有学校为了升学率,可以给唐尚珺免学费,甚至每月还给补贴。于是唐尚珺靠着补贴继续迎战高考。2014年高考唐尚珺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而他以:正在谋生,无法上学为由放弃机会。

考了几次高分的唐尚珺,还拿到了学校的奖金,最高一次他拿到10万奖金,这给他的复读提供了保障。有了这些奖金,他对复读更加有信心。

最高资金拿到10万

有网友认为:自第一次拿到奖金的那一刻起,唐尚珺就忘了高考的初心。原来不上大学,光靠高考也能赚钱。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了。我觉得他倒不至于为了一点奖金把复读当成一份谋生的手段,但我又解释不出,他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被录取后又不上岸?

但是年年考,年年不去上岸,眼看着年龄越来越大,与他同龄的同学都大学毕业,考研上岸并且结婚生子,孩子都上小学了。而他还在备战高考中。

有人说,他考上大学又不去读,白白占用高考资源,挤占他人的机会。面对各种质疑和压力,2023年,唐尚珺参加了第15次高考,这一次他希望能被师范类院校录取,但命运与他开了一个玩笑,没有学校愿意录取他。他确实想上岸了,35岁了,哪怕上了大学,毕业后39岁了,哪个单位还会要他?考公、考编制年龄都大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他前面已经耍了很多大学,被录取了,又不去读,估计这些学校怕录取他了,他也不会去,不如把这个名额给别的同学。

但这次,唐尚珺确实想上岸了。

今年,面对各种质疑,他依然希望能被师范类的院校录取,并且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服从调剂”,但还有哪个学校愿意录取他呢?如果没有学校愿意录取他,他还备战高考有什么意义?不如早点地去工作,或者利用自己15年的高考经验,帮助更多的备孩子少走弯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凡事都要有个度,适可而止。如果他在25岁的时候开始上岸,说不定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精英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可是现在他35岁了,哪怕是现在出来工作,这个年龄槛就会让他被卡死。读大学,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关于唐尚珺的家人

唐尚珺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当过教师,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面,一直在农村和妻子种甘蔗。五亩地的甘蔗一年才赚5000元。唐家有三女二子,唐尚珺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前5年,他跟家人撒谎说在南宁上大学,直到他的父亲病重需要钱时,他才支支吾吾地说出了复读的真相。

虽然他的父亲在病重中,但他没有责怪唐尚珺,反而对他追求理想的行为大加赞赏。虽然他的母亲不识字,但却对他说,只要你想考,我们就支持你。

2016年唐尚珺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 ,一家人兴奋不已,为此还特意去北京游玩一趟。之后,他的父亲因病重离开了人世。但他没想到,这一次唐尚珺又没去上大学。

就这样,他像着了魔似的,一次又一次地复读、被录取、放鸽子……如今已经第16年了。

不知道,今年的他能否成功上岸?

我不赞成他的这种行为,但有一点,我比较佩服他,就是他的这股韧劲,这种不达目誓不罢休的精神。如果把这种劲头用在科研方面,应该能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科学家。

你们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笔清墨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