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安徽省委书记,儿子是监管总局长,亲家是副总理

历史有小狼 2024-09-23 17:06:34

2015年7月31日,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张劲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他也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在张劲夫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给了他如下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在制定“十二年科技远景规划”以及“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1914年,张劲夫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张世德。”张劲夫“这个名字,是他考入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后自己改的。

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座学校,也是一所提倡半工半读、宣扬抗日救国 思想的新型学校。在这里,张劲夫逐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于193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劲夫带头成立了一支“战地服务团”,一面救死扶伤,一面向民众宣传抗日思想。他接连在报刊上发表了《战地所见的严重问题》等文章,号召民众积极帮助军队作战,救护负伤的士兵,“才能真正挽救当前的危局,得到最后的胜利。”

在组织的安排下,张劲夫领导成立了华中地区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淮宝抗日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为前线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

新中国成立后,张劲夫被组织上安排到中科院担任党组书记、副院长,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

张劲夫走马上任后,立即组织数百名科学家,制定了我国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这一规划,为新中国原子弹、导弹、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机、电子学等原先空白一片的高科技发展勾画出了宏伟蓝图,被认为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当时的中科院有一位名叫杜润生的干部。此人曾经在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过,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失误,被毛泽东点名批评为“小脚女人”,并被降职到中国科学院。当时的中科院基本没有人敢接近此人,怕在政治上受到连累。

对于这么一个被毛泽东点名批评的人物,张劲夫却很赏识他的才干,果敢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当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一职。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科学院曾给中国科学院发来一份电报,希望派一名科学家来中国考察人参问题。分管外事的杜润生没有请示张劲夫便复电表示同意,随后有人便将这件事捅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对中科院在这种非常时期居然还欢迎苏联专家来华的行为大为恼火,于是狠狠地批评张劲夫说:杜润生是我批评过的“小脚女人”,你怎么搞的,还敢重用他?

张劲夫虽然认为杜润生在这件事上有失误,但认为杜润生业务上突出,自己提拔重用他完全是工作的需要,要撤职就撤自己的职。

在张劲夫的据理力争之下,杜润生只是写了份检查,仍然保留了中科院党组副书记的职务。后来杜润生在起草被誉为“科学宪法”的全国性科技纲领性文件《科学十四条》等工作中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成为中科院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张劲夫顶着压力重用杜润生这位“小脚女人”的故事,也成了科技界一段广为流传的美谈。

三、

不止是杜润生,中科院的科学家们,都或多或少得到过张劲夫的保护和照顾。

1957年,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中科院的一些著名科学家也被卷入旋涡。张劲夫十分忧虑,因为他知道科学家们一旦卷入其中,必然会给正在进行的研制原子弹、导弹以及其他科学研究带来的极为不利的后果。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亲自向毛泽东陈述自己的看法。

见到毛泽东后,张劲夫坦率直言:“主席,你不是让我们向科学进军吗?中国现在没有多少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个个都是宝贝,应该对他们采取保护政策。不然,向科学进军,12年规划很难实现。”

听完张劲夫的意见,毛泽东爽快地说:“你张劲夫还敢讲出这样的意见,好哇!有道理嘛!”随后,毛泽东让中央书记处根据张劲夫的意见,起草一个保护自然科学家的文件,由中央发给全党。

就这样,张劲夫凭着自己的胆略,从毛泽东那里讨得了“尚方宝剑”,保护了一大批科学家,使一大批科学家免遭了精神和肉体的磨难,也使得中国科技事业,尤其是“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少走了一段弯路。

为让科学家安心工作,张劲夫又自觉当起了中科院“后勤部长”。

著名土壤力学专家陈宗基,早年留学荷兰,在荷兰获得了很高成就后回到印度尼西亚,后来又从印度尼西亚回到了国内,在中科院从事研究。他的夫人是位荷兰人,随丈夫回国后,当起了家庭妇女,生活过得很不习惯,总是吵着要回荷兰。张劲夫得知后,让院里特地买了一架好钢琴,免费借给陈宗基的夫人使用。夫人有了钢琴,心情好了很多,也不再吵着回荷兰了,陈宗基也能安心研究,为国家的土壤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动控制专家陆元九,是当时我国自动控制方面水平最高的一位科学家。但他的家庭出身却是地主,因此在中科院工作期间,思想包袱很重。为了让他消除顾虑,全身心投入科研,张劲夫特意找到总理,让国务院办公室给陆元九的家乡政府去了一封信,将陆元九的家人保护了起来,使得陆元九能够全身心地主持开展中国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工作。

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号召全国人民“除四害”,将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列为必须消灭的“四害”。随后,全国各地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捕雀运动。

有一次,几位生物学家找到张劲夫,认为麻雀虽然吃稻谷,但也吃害虫,不能列入“四害”之一。消灭麻雀,有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174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一时间麻雀几乎绝迹,但不久就发生了大规模虫害,果子树叶被害虫吃光了。国王不得不收回成命,从外地运回麻雀。1950年,法国滥捕麻雀发生虫灾,造成农作物大歉收。

科学家们的反对意见,引起了张劲夫的重视,他多次向毛泽东反映这一问题。很多人都劝他,说“灭四害”是中央的集体决策,搞不好会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但张劲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还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份《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给毛泽东,主张取消消灭麻雀。

报告送上去后,得到了毛泽东的采纳。毛泽东在报告上不批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张劲夫和科学家们的意见终于获得采纳,麻雀的劫难终告结束。

1980年,张劲夫接替万里,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省省长。

当时的安徽,正在进行“包产到户”的试点。虽然这种生产形式在小岗村取得了成功,但适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摆在张劲夫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对小岗村的试点进行充分调研,以及听取群众的意见后,张劲夫向中央汇报道:“之前我们计划以三年为限,进行三年包产到户试点,但就现在的成果和局势来看,完全不需要这个限制,长时间推行下去没有问题。”

在张劲夫的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快在安徽大规模推行起来,同时也吹响了全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号角。

五、

19$3年7月,中央成立了以姚依林为组长,方毅、张劲夫、宋平为成员的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简称“中央引智办”),并确定由张劲夫负责日常工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受多年“左”倾思想的影响,引进国外摺力工作在思想、政策、体制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障碍。张劲夫从全局出发,提出引进智力的重大课题,使引智工作紧密结合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中心开展。要技贸结合,用贸易做筹码,引进核心技术和培养人才,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

1984年,上海宝钢在引进价值5亿美元的热轧设备和价值3亿美元的连铸设备国际招标时,张劲夫提出中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中标方必须转让核心技术,让中国工程技术专家参加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后来,德国西马克公司因接受上述条件而中标,随后中国派了1000多人的技术团队,参与了合作设计和制造,使中国在热轧领域的设计、研发、制造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1985年,武汉市聘请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意在引进国外的现代化管理经验。没想到这一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认为可以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但没有必要请外国人当厂长;有的人认为这是否定了中国人的主人翁地位,改变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更多的人对此举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作为主持中央引智办工作的领导,张劲夫亲赴武汉调研,认为格里希在武柴的改革切中企业时弊,得到了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于是拍板指出:请外国人当厂长不会改变社会主义企业性质,有经验的“洋厂长”对于推动企业管理、提高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在相关企业中推进。他的表态,也平息了这场争论。

张劲夫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的科技和财经事业。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张茅也成了一名经济学方面的专家,曾担任过国家市监总局局长,他的妻子刘燕远,是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女儿。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张劲夫力推股份合作制:它不姓“资”,而姓“商”》

凤凰网:《张劲夫主政中科院 对老科学家“谈而不斗”》

0 阅读:192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