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ATP巴黎大师赛决赛中,德约科维奇在4-6先丢一盘后,以两个6-3逆转梅德维德夫获得冠军。整场比赛两名选手都有相当惊艳的发挥,奉上了一场高质量的对决。也许,未来可能是属于梅德维德夫的,但此时此刻,一切都还是德约科维奇的。
在这一站比赛里德约科维奇收获颇丰。他先是在半决赛击败胡尔卡奇确保了自己的第七次年终世界第一,而在报了美网决赛负于梅德维德夫的一箭之仇之后,他又以37个大师赛冠军独居大师赛冠军榜榜首。
这场比赛最让人惊艳的部分是德约科维奇的上网战术,他全场比赛36次来到网前,拿下了惊人的27分。你会发现,德约科维奇终于也走上了费德勒、纳达尔走过的路,增加侵略性,减少回合数,这是一条被前辈们证实行之有效的“抗衰”良策。
在丢掉一盘之后,第二盘德约科维奇果断调整了战术,更多的变线进攻、更多的发力搏杀,更多的上网,球风比年轻时的他更为澎湃,这让我竟然看得有些感动。那种为了守住自己的领地,不断尝试各种战术方法、不断挖掘自己的可能性,不断逼出自己极限的态度,是所有伟大球员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
当然我上面的表述可能会形成一种误会,就是巨头们都是发现自己身体能力下滑了才开始寻找办法。但事实上追求自我的超越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那是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精益求精的探索。
我们回看德约科维奇的网前进化史,从最早的千疮百孔,到名噪一时的“德式高压”,多少粉丝哭着喊着求德约科维奇别上网了,因为凭借当时德约科维奇的底线能力,一切看起来都已经足够。
但对于德约科维奇来说,一切还远远不够。他多年前就在坚持研习网前技术的路上相当执拗,绝对是未雨绸缪的。
甚至当年被我们调侃过的“冥想大师”,我现在想起来那或许也是德约科维奇对于精神层面的一种探索。在接触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之后,我突然感受到了德约科维奇那种对于提升自我的强烈源动力,无论身体还是精神,极尽所能,反而是我们这些井底之蛙肤浅了。
在前两天关于穆雷的文章中我回复留言说,有些人能让自己不退步已经是一种进步了,甚至让自己退步得慢一点也是一种进步。但是看到德约科维奇这种惊人的进步能力,再看看穆雷即便身体发生重大变故但依然没有怎么应对变化的技战术,你就突然觉得穆雷当年从同一个起跑点慢慢被拉开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这种自我革新的源动力缺失。
所以,对于现在这一批95后小巨头甚至更年轻的00后球员来说,我们预测他们未来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并不在于他们现在彼此的胜负,更重要的是去观察他们学习和革新自己的能力,因为这才是真“巨头”的必备品质。
赛后,德约科维奇冲向看台,拥抱自己的妻子、孩子,巧的是三巨头也同样拥有传统意义上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有着极其精密而系统的网球巡回赛体系中,你确实需要一种在繁复中找到秩序的格局,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要去到何方。
前两天看邓亚萍在《圆桌派》谈运动员的选拔,提到小选手的身体条件容易被甄别,但是心理潜能难以评估。但事实上这几年我认识了许多网球选手,对比巨头们的格局和境界,我发现一名选手的成就与他对世界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有很多选手从小接受的教育已然决定了他们的天花板。
有很多被看好的天才陨落了,有一些人距离突破始终就差那么一层窗户纸,更有的人生完全脱离了自己的掌控,这些似乎在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上都有迹可循。大概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
这篇文章是深度分析!
德约是最棒的
费纳德都是在进化打法,感觉德约和豆子进化的多一些,他们都太强了
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幸福家庭,纳豆尴尬😓呀
纳达尔运气怎么好了,前有费德勒,后有小德和穆雷,应该说是运气最不好的,硬生生的成为巨头,完全是坚韧不拔的精神锻造的
现今阿德碰上95后就3局球的体力,好在成妖的线路支配。美德25岁那体力储备成不顶尖。
美网冠军换巴黎大师赛多好,可以大满贯领先费纳,毕竟大师赛最多不能成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