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预估,今冬全国多数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趋高,然而过程性降温出现的概率颇高。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难道暖冬也会有寒潮来袭?首先,气候预测所指的冬季是12月、1月和2月这三个月,也就是说即便11月的寒潮来势汹汹,也不会被计入冷冬的考量范畴。其次,国家气候中心提到的气温偏高,指的是平均气温偏高。打个比方,同样是冬季气温偏高1度,可能是12月、1月、2月每月都均匀地偏高1度,也可能是12月、2月偏高2.5度,而1月却偏低2度,同时还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寒潮和雪灾。
这就是国家预测呈现出过程性强且降温可能性大的缘由所在。冬季的冷暖波动或许会异常剧烈,更易于形成大寒潮和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就像2024年1月,我国东北地区上旬气温飙升至零上,下旬却遭遇寒潮,华南地区甚至出现零度结冰的情况,这种剧烈的变化便是例证。
那么今年会不会出现世纪寒潮呢?寒潮又会在何时降临?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寒潮最常发生的月份并非12月、1月、2月,反而是11月和3月。我国以降温幅度划分冷空气强度,例如若日最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达8度及以上,便会被认定为寒潮。也就是说,9月底重庆那波降温,从30度暴跌至15度,这就可以算作寒潮,并没有对最低气温下降到某个特定度数以下的要求。
正因如此,通常情况下,春秋季节的基础温度较高,降温幅度也更为剧烈,相比冬季更容易出现符合定义的寒潮天气。就拿刚过去的10月来说,尽管整体气温偏高,但冷暖变化频繁且剧烈,在5次降温过程中,就有3次达到了寒潮级别。在接下来这个整体偏暖的冬季大背景下,寒潮甚至强寒潮出现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其最低气温会比春秋季节的寒潮更低,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
全球变暖确实易致阶段性极端寒潮事件,此因全球变暖对两极地区影响至甚,从而打破了原有的气候平衡。冬季,暖空气团更容易侵入北极,进而将北极涡旋和极寒气团“驱赶”出来,侵袭更靠南的地区。这些年我们也发现,北极涡旋愈发活跃,冬季经常出现北极暖而欧亚冷的现象。所以,要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寒潮来袭时,要备好足够厚实的御寒衣物;而在大幅回暖的时候,也要准备几套春秋装,特别是华南地区,说不定过年的时候还能穿短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