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成都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5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4.8%的平均增速,比全国5%的平均增速低0.2个百分点。
这是成都连续两个季度GDP增速跑输全国大盘。
一季度,成都的GDP增速为5%,比全国5.2%的平均增速低了0.2个百分点。
在GDP十强阵容中,跑输大盘的,当然不止成都一个。一季度,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均跑输了,尤其是广州,大幅跑输。上半年,目前经济十强城市只有6个城市公布数据,成都、杭州依旧跑输了大盘。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广州的问题,一季度已经分析过了,这篇着重看下成都增速放缓的原因。
有趣的是,与成都无论竞争激烈的重庆,连续三个季度增速都在6%以上,上半年重庆的GDP增速更是领跑直辖市。
重庆向上,成都向下,原因都在工业表现上。
重庆上半年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实现增加值5886.90亿元,增长7.0%。增速在三大产业中位居第一。
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上半年增速8.6%,比去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2%,制造业增长8.9%。
反观成都,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6.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276.7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7668.9亿元,增长5.1%。
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业)虽然增速只有2%,但由于占比极小,影响不大。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只有4.1%。
此外,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1.8%;重工业增长3.0%。分行业看,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0.8%,其中,新型材料产业增长6.6%,医药健康产业增长4.4%,绿色食品产业增长0.4%,装备制造产业下降1.6%,电子信息产业下降2.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2.6%,其中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均下降。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当家工业,当家工业下滑,影响自然大。
而工业疲软带来的结果,便是出口不济。
上半年,成都出口总额2193.8亿元,下降2.9%。
02 | 多个工业产品产量跳水成都虽然GDP规模位居全国第七、省会城市第二,但它的优势与短板也非常明显。
优势是人口、消费。成都的常住人口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重庆、上海和北京。消费能力,由于背靠四川省,强省会之下,成都的消费实力在西部仅次于重庆。
短板则是工业。成都工业增加值在全国仅位居第13位(2021年数据)。
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产业,2021年只有3个,2022年增加至5个。
但相比于头部工业强城,依旧弱很多。成都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7780.9亿元。
可供对比的是,工业营收十强城市中,位居最后一名的天津,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就有2.4万亿元。
在成都的工业分类中,按照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来看,拥有5个营收超千亿的产业,其当家产业是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年这一产业总营收5128.3亿元,位居成都各产业第一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统计局然而,对比来看,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2022年营收比2021年下降了123亿元。
这意味着,成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缩水。缩水的证据,不仅体现在当家产业营收下降,还体现在:
第一,今年前五个月,成都市五大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下降了3.3%。
来源:成都市统计局第二,成都多个关键工业产品产量跳水,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产品。
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2003年。
当年,英特尔积极响应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宣布投资建设成都芯片封装测试厂,是最早在成都乃至西部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跨国公司之一。
之后英特尔带来了鲶鱼效应,富士康、戴尔、仁宝、联想、德州仪器、纬创等一大批全球电脑生产制造商及研发巨擘布局成都,揭开了成都IT产业发展序幕。
之后十年间,成都迎来了电子信息发展的黄金十年。
然而,这些年,受全球政治气候影响叠加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影响,产业转移,让成都遭遇了产量下滑之痛。
从成都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22年,成都集成电路产量只有87.4亿块,相较于2021年90.3亿块的高点,减少了11.9亿块,降幅13.18%。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统计局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更是大跳水。2023年,成都的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为5221.4万台,相较于2021年99735.84万台高点,近乎腰斩。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统计局跌幅大的,还有手机产量。
巅峰时期,成都的手机产量为1391.57万台,而去年的产量只有406.3万台,下跌了70.8%。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统计局可能是跌幅过大,2023年的手机产量数据,成都就干脆不再公布了。
其实,成都的手机产量相比于其他城市少得可怜,与深圳、东莞这样的手机大城没法比,与同处西南的重庆,同样没法比。重庆的手机产量巅峰时期为2.87亿台。
除了当家产业的诸多工业产品产量跳水之外,第二大产业汽车工业,产量也同样出现了跳水。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搅局,让汽车工业本就薄弱的成都,更加难受。
从成都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成都的汽车工业始于1968年,当年产量只有两辆。
1969年增至33辆,1988年逼近万辆,2011年逼近20万辆,2016年突破100万辆。2017年到达波峰,132.99万辆,之后开始下滑,特别是2020年开始断崖式跳水。
2022年,成都的汽车产量只有62.1万辆,相比于高峰时期,腰斩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统计局面对新能源汽车激烈的竞争,面对当下最大的风口,成都在去年发布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
从数据来看,2023年成都汽车产量反弹至83.9万辆。其中有多少新能源汽车?
根据中国青年报披露:
截至2023年底,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05.4%。
根据之前的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只有4万辆,即便去年增长了105.4%,也只有8万多辆而已,速度还是太慢了。
看看人家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2年的7万辆,一下增长至2023年的31.6万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郑州市统计局凭借这一产量,郑州去年成功挤进了新能源汽车产量十强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03 | 城市的终极竞争是产业竞争成都的GDP虽然很高,远高于西安,但产业是成都的劣势。
在产业实力上,成都不要说和苏州、宁波、杭州、南京这些东部强市比,就算与武汉、长沙、重庆、西安这些中西部强市相比,成都也显得很单薄。
成都缺少头部企业,缺少名片级的产业。
而当下竞争最激烈的产业新能源汽车,成都不仅后知后觉,而且成效缓慢。
看看重庆,今年上半年GDP增速6.1%,新能源汽车是第一大功臣。
重庆统计局披露,上半年规上工业中,汽摩产业增速最快,高达25.8%。其中汽车产业更是达到了30.3%。
来源:重庆统计局更为重要的是,重庆统计局还披露: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拉动全市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较一季度加快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达59.7%。
其中,6月份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0%,拉动全市工业当月增长4.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达88.3%。
上半年,重庆生产了39.14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长1.5倍,按照这一增速,到年末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可能会接近百万辆。
有重庆、西安在前,成都应该全面发力,去追逐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所有的产业争夺中,汽车产业最具吸引力,因为它足以改变城运。
当年一汽落户长春,让长春在东北到处都是直辖市的年代里,也获得了直辖市的头衔。后来由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东北所有的直辖市都撤了。
二汽诞生于中苏关系破裂开启三线建设时代,落户在大山深处的湖北十堰。十堰当时还只是一个近百户居民的小镇,如今七普时期拥有320.9万人口。
因为二汽的到来,十堰与其原本所属的勋阳地区换了身份,1973年十堰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勋阳地区则降级为十堰的郧阳区。
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十堰由于交通不便,二汽决定迁出,先是迁到了襄樊(现在的襄阳)成就了襄阳的湖北第二城的身份。1992年二汽改名东风汽车,2003年迁到武汉,成就了武汉的汽车工业,且是武汉如今的当家工业。
强调这些,旨在强调产业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去年虎嗅网发布的一篇《成都失去性价比》的文章提出,成都适合生活,但不适合生存。因为这里资源少,薪资低,岗位种类单一。
成都这些年过度追逐营销,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本质:
城市的终极竞争是产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