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女知青因为一句玩笑话嫁给贫农,后来她过得怎么样?

慧言说个史 2024-10-23 01:23:12

1972年的时候,全国响应中央号召,进行着一场上山下乡运动。

无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锻炼,影响了他们之后的人生轨迹。

很多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在农村改造过程当中,他们对于国家、社会和自身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人决定留下来,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一系列贡献。

当时,有一位叫白启娴的女知青。

在河北沧州村庄锻炼时,因为受不了非议,她赌气嫁给了一位普通农民。

这桩婚姻也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那么后来,白启娴的婚姻生活真的幸福吗?

白启娴到农村锻炼

白启娴家住天津市,长得白净且漂亮,于196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她来到了河北沧州的一个小村庄当中锻炼。

白启娴凭借着自己身上的知识分子气质,在当地农村里鹤立鸡群。

尽管她文化修养很高,并且在一众农民当中显得独特。

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出生于城市,而看不起农民,反而还和大家打成一片。

在村民们眼中,白启娴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文化,也能吃苦。

在与大家逐渐熟悉之后,她的个人问题开始让其他人关心起来。

大家见白启娴生得漂亮,并且一直是单身,并问起她之后的人生打算。

白启娴对此表示,自己年纪尚小,尚不考虑婚姻问题。

见她不愿意多谈,有人便私下议论,说白启娴还是嫌弃农村人,看不上农村的小伙子。

时间长了,大家的议论声音更大了,有些话逐渐传到白启娴的耳中。

有人更是起哄给他推荐,说村大队有一位记工员一直单着,不如两个人在一起试试看?

当地农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得白启娴逐渐感觉到压力。

负气和农民结婚

众人的议论,终于让白启娴忍受不了。

她决定证明自己对农民一视同仁,并没有身份意义上的歧视,便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白启娴便主动找到了村大队的记工员毕振华,并且主动与之交往。

毕振华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农民,白启娴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很快两人便以闪电速度登记结婚。

村民们对此感到十分的惊奇,但还是祝福了两人。

然而,白启娴悲惨的人生从此开始了。

关于结婚的事情,白启娴并没有告知自己的父母。

而是在婚后不久,他带着自己的丈夫,准备回家探亲,好开诚布公。

对于女儿平白无故带回一个男人,并且还称已经与之结婚。

这让白父白母先是觉得诧异,后又觉得女儿视婚姻为儿戏,并没有接纳毕振华。

白启娴的父亲在一气之下将夫妻俩赶出了门外,并且还要求女儿与毕振华离婚。

白启娴气得当场宣布,要与父亲断绝父女关系。

便拉着丈夫毕振华买了一张回河北农村的票,从天津失望地回到了农村。

农村出身的毕振华,忘不了自己在城中所受的屈辱。

他觉得白启娴的父亲嫌弃他的出身,对此很是愤怒。

妻子白启娴见状,她竭力安慰自己的丈夫,称自己不会嫌弃他,并且还将和他一起度过余生。

作为妻子的白启娴,她努力适应去当一位家庭主妇。

然而毕振华和白启娴在思想观念上差距太大,两人逐渐在茶米油盐之余爆发了一些矛盾。

比如在吃饭上,白启娴总是为丈夫身体考虑,她总是把好的食物留给丈夫。

然而毕振华自小过惯了穷苦日子,觉得妻子这样做是浪费,便经常指责起她来。

两人对于未来的规划也产生了分歧。

城市出身的白启娴,一直为家庭生计做了详细的规划。

而毕振华则认为只要不饿着,就可以了,何必要操心未来的事情。

后来两人便爆发了多次争吵,有时候毕振华心情不好,还会拿自己的妻子出气,并对她拳打脚踢。

然而即使如此,白启娴还是选择隐忍,想方设法地维持这段婚姻。

煎熬的婚姻

当毕振华和白启娴有了孩子之后,毕振华对妻子的态度也开始有所缓和。

白启娴将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照顾孩子上,但是家中的生计,光靠毕振华一人是无法支撑的。

于是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后,白启娴决定出去找点事情做,以此来补贴家用。

靠着大学学历,白启娴很容易便在当地的一所学校中,谋得了老师的职位。

她白天要去学校当教师,下班后又要照顾孩子,她很是辛苦。

然而,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丈夫的理解,倒是让毕振华难以忍受。

作为一个思想观念保守的人,他认为白启娴本该像其他农村妇女一样,在家照顾孩子,出去工作就会出轨。

他还故意把孩子带到白启娴所在的学校去,让白启娴无法安心进行教学工作。

受过了丈夫折磨的白启娴,开始觉得力不从心。

婚姻生活的不如意、丈夫的不理解、孩子年幼需要照顾。

这一切的一切,使得白启娴开始后悔与毕振华结婚。

终于,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白启娴打算要和毕振华离婚。

为此他找到了村大队,并且请工作人员给她开具离婚介绍信。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村大队工作人员只是给她们两人进行调解。

白启娴与毕振华无法离婚,她便转而向学校领导请求,调换自己的工作,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她的批准最终得到了领导的批准,准许她带着儿女去公社中学那里工作。

然而,在学校分配教职工床铺时,白启娴又一次遇到了难处。

当时,白启娴需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为此她打算向上级申请多分配一张床,可多次申请没有得到校领导的理解,反而被校领导刁难。

校领导称这是双职工才有的待遇,并且讥讽她为何找了一个农村男人。

白启娴听到这些挖苦的话之后非常伤心,她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晚上,思来想去之后,白启娴提笔给媒体写了一封信。

信中她交代了自己与农民毕振华结婚的整个过程,并且迷茫地阐述着,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打算请社会各界人士给予他一个答案。

这封信寄到了媒体处,编辑部领导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代表性。

于是《人民日报》便将这封信刊登出来,一时之间,白启娴被人称为“反潮流英雄”。

她成了名噪一时的人物,也迎来了事业上的短暂春天。

悲惨的结局

后来,白启娴顺利地入党,并在之后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

在学校里,她也被领导提拔并重用。

她的丈夫毕振华看到自己妻子的地位逐渐提高,或许是碍于舆论的压力,他便逐渐改变对妻子的态度。

这一切仿佛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白启娴也度过了一段辉煌的时期。

然而,几年之后,因为一些环境因素,白启娴被解除了所有的职务,这让她的人生再度跌入深渊。

见妻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毕振华收起了过去对妻子嘘寒问暖式的作秀,又回到当初的粗鄙状态。

更让她伤心欲绝的是,自己的父亲不久后也因病去世。

饱受命运摧残的白启娴,她悔恨当初不该那么急着嫁给毕振华。

眼下自己的生活一团糟,未来将何去何从?

1982年11月9日这一天,已经身心俱疲的白启娴,便打算躺在床上入睡。

她很快进入了梦乡,就这样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第二天,毕振华收到了学校方面的消息,称他的妻子白启娴因煤气中毒死在了宿舍里,年仅39岁。

此刻毕振华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对妻子犯下的错误,他悔恨当初不该虐待妻子。

后来,毕振华一直活在良心的谴责中,久久没有释怀。

他努力照顾着两个孩子,还带着孩子到白启娴墓前,跪在妻子墓前忏悔。

结语

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

一位女知青因为负气,嫁给了门不当户不对的人,最终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也提醒着我们,婚姻非同儿戏,在结婚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毕竟这是关乎后半生幸福的事情,切莫因一时冲动,酿成巨大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反潮流英雄?国家话语与个人记忆中的女知青典型——以白启娴为例

2、白启娴:政治光环下的婚姻内幕

3、一个典型女知青的悲剧人生

0 阅读:35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