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分析与识别——基于异常资产视角

会计考试课程 2024-11-03 10:28:37

前言

财务造假分析与识别的文章素材其实很早就准备好了,只是这大半年缺少动力更新文章,不是思考与总结少了,而是这段时间更多是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沉淀与思考未来的方向。这个时间点利用周末的时间把文章整理发出,主要是两个目的:1、目前市场并购重组比较火热,而从历史的案例,不少公司在并购中踩雷,提醒注意并购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并购标的为完成业绩对赌进行财务造假的风险;2、也是部分读者时不时催更,文章从资产视角来发现企业的异常,相对容易切入,也希望读者对财务造假的识别有新的认识。最后也需要声明一下文章的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企业的价值好坏判断。

01

财务造假动机

对于财务造假的动机,我们从舞弊三角论出发,财务造假是在压力、机会以及借口的利益纠葛下,形成的不良动机,通常财务造假的动机包括为了达到IPO等业绩门槛要求;规避退市、掩盖经营不善;维持股价;应对业绩承诺/业绩对赌;大股东资金需求,掩盖资金占用等等,所以市场对几类企业的关注点较高:①业绩规模较小,卡线申报的企业;②连续亏损即将触发退市,股价表现不佳的企业;③并购标的业绩卡线达标的企业;④大股东存在高质押率的企业等等。

近几年一些典型财务造假案例相应的造假动机分析如下:

02

财务造假逻辑

财务造假一般先从确定利润目标开始,然后分解目标,以虚构销售收入(即客户)为开端,并通过虚构资产购置、原料采购(即供应商),制造相应的资金流出以及虚增相应销售成本,虚构的经济业务产生的利润也由虚增的资产消化,通过虚构销售形成的应收款项最后通过隐藏的关联方进行资金回流,形成严密的资金循环。

我们以东*金钰财务造假案例为例,该公司具体造假过程如下:

在整个造假链条中,我们其实很难去识别造假主体客户供应商的真假,有些甚至是在真实的业务合同里面中掺杂了虚假的部分,比如虚高销售采购价格或者数量等等,因此,财务造假的识别更为有效的途径是识别财务报表中异常资产,从财务造假的逻辑链条看,主要的风险科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这些科目中,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均可通过大额计提减值,来抹平以前年度造假虚增的利润,所以警惕大额计提减值的企业。

另外对于货币资金的流出,除流向工程、资产供应商或原料供应商等传统的供应商外,我们需要警惕通过其他方式的资金流出,比如通过理财产品质押套取资金、购买结构复杂的非标投资或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由大股东控制)进行资金占用等等。

03

财务造假识别与案例分析

一、货币资金——康*新财务造假案例简析

1、部分违法事实概述(全文见《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71号》)

(1)2015年至2018年,康*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采购、生产、研发、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导致2015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15.31亿元;

(2)控股股东康*集团通过资金池归集业务占用上市主体资金,使得康*新XX银行账户组实际余额与年报披露余额存在较大差异,各年末实际余额为0,2015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银行存款332.58亿元。

2、报表异常信号——存贷双高

康*新2015年-2018年报表未更正前公司存款规模和有息负债都非常高,且部分年份存款规模远高于有息负债规模,但是企业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很低,且不进行闲置资金管理,另外大股东存在较高的股权质押,具体数据摘要如下:

在康*新被证实财务造假之前,深交所在其2017 年年报的问询((全文见《中小板年报问询函[2018]第84号》))就关注了其存贷双高、控股股东高质押率(2017年末质押比例达99.51%)、大额预付账款长期挂账(账龄一年以上的预付账款1.54亿元)等异常事项。其实定性财务造假需要较长的时间调查论证,有时候问询函可能是给予投资者的预先提醒。

二、应收账款——新*股份财务造假案例简析

1、部分违法事实概述(全文见《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2号》)

新*股份2015年收购的公司明*宇航通过虚构业务和提前确认收入两种方式实施财务造假,2015年度至2019年度,新*股份虚增营业收入33.47亿元,虚增利润总额 13.11亿元,部分销售回款来源于虚构采购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对外支付款项形成的资金循环,部分部分虚构的财务数据如下:

2、报表异常信号——应收金额较大且长期挂账,计提大额应收减值

未更正前,新*股份2015年至2019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持续增长,到2019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5.66亿元(更正后账面价值为5.31亿元),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也持续上升,资产质量不断下降,2019年末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达到71.47%,另外,公司在2019年也计提了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不考虑执行新的金融工具准则的影响,当年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5.68亿。

三、存货——东*金钰财务造假案例简析

1、部分违法事实概述(全文见《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62号》)

东*金钰通过其控制的姐*宏宁虚构销售和采购交易并通过姐*宏宁控制19个银行账户(分名义客户、中转方、名义供应商三组),虚构销售和采购交易资金流,导致2016年年报、2017年年报、2018年半年度报告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存在虚假记载,另外2018年半年度报告应收账款存在虚假记载,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累计虚增虚增营业收入5.57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9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3.58亿元。

2、报表异常信号——期末存货异常增长、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

东*金钰2013年末-2017年末,期末账面存货价值不断增长,其中2017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96.54亿元,占期末总资产比例达到73.92%,较2022年末同比增长39.60%,期末存货价值达到了峰值,从企业披露的信息看,在2017年其采购原石达338块,采购金额25.98亿元,相应采购的原石也基本在期末库存中,并未有比较好的消耗。另外公司存货周转率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四、预付款项——金*大财务造假案例简析

1、部分违法事实概述(全文见《行政处罚决定书〔2022〕1号》

金*大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通过虚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利润,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成本210.8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9.90亿元,另外公司部分资产、负债科目存在虚假记载,包括虚减应付票据、虚增发出商品。

其中虚增发出商品主要系为解决大额预付账款余额和虚假暂估存货余额,消化存货盘亏问题,金*大通过领用虚假暂估入库的原材料和实际已盘亏的存货、虚构电费和人工费等方式虚构生产过程,虚增产成品25.44亿元,并通过虚假出库过程,计入发出商品科目。同时,金*大还将从诺*丰虚假采购并暂估入库的6.53亿元货物也计入发出商品科目,最终形成发出商品31.97亿元。上述情况导致2019年年报虚增存货31.97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42亿元,虚增负债0.14亿元。

2、报表异常信号——期末预付款项异常增长

2016年至2018年,公司期末预付款项持续异常增长,相关款项在到2018年末达到峰值52.28亿元,其中2018年末预付关联方诺 * 丰的款项为37.14亿元,占期末预付款项的71.04%,且在2018年审计报告日尚未收到货物,公司与其他供应商发生的预付款项多数也无实际货物采购入库。

金*大与诺 * 丰之间的关系如下:

另外对于大额预付款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相关单位是否存在以下的情形,1、自然人;2、注销、异常经营;3、注册资本小;4、员工人数少;5、经营范围与合同约定供应的货物无关;6、小规模纳税人;7、地址、电话与发行人存在关联。

五、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利*精制财务造假案例简析

1、部分违法事实概述(全文见《行政处罚决定书(吉证监处罚字〔2022〕 2号)》)

2015年至2018年,子公司沈**源通过虚增在建工程工程量的方式,虚增在建工程,导致利*精制虚增2015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期末在建工程,2015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在建工程62.84亿元。2017年至2018年,沈**源陆续将虚增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导致利*精制虚增2017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期末固定资产,2017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固定资产62.84元。

2、报表异常信号——期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异常增长、突击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利*精制2014年末-2018年末,期末账面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合计金额不断增长,其中2017年末、2018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81.05亿元、107.25亿元,占期末总资产比例分别为53.23%、87.24%,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4.21%、32.33%,2018年期末固定资产达到了峰值,另外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公司也在2018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3.50 亿元,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924.86万元,该事项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

04

结语

文章从异常资产切入,提供了一个分析与识别财务造假的视角,但实际上通过异常资产的识别,我们也只能发现企业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嫌疑,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并不能仅凭一个点,比如存贷双高就推断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财务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其他的异常情况进行系统论证与分析,透过异常资产给予我们的信号,再可以结合动机+资产异常点+其他方面的佐证,得出基本的判断,然后选择用脚投票,避免陷入财务造假企业的骗局。

来源:一米一说

0 阅读:1

会计考试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