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销量现在跌的有多惨?直观的一个对比就是,相比2020年,销量接近腰斩。
据官方消息,本田中国7月终端汽车销量为52567辆。1-7月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468473辆,同比减少24.4%。按照这个趋势,本田中国很难在今年年内完成80万的销量目标,本田中国的年销量将再创新低。
回顾最近这些年,本田汽车的在华销量,可以看到,本田汽车在2020年达到销量巅峰之后,便开始下滑,特别是从2022年开始,下滑加速。
2015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00.63万台
2016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24.77万台
2017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44.13万台
2018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43.23万台
2019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55.44万台
2020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62.70万台
2021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56.15万台
2022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37.31万台
2023年,本田汽车中国市场销量123.41万台
本田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都被媒体说烂了,什么新能源汽车布局太慢,插混和电动汽车竞争力不足,燃油车市场份额,遭到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冲击等等,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在这里想说说,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一些骚操作,本田汽车的销量跌落至此,一点不值得同情。
第一恶:热销车型加价,低端车型配置低到令人发指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加价行为由来已久,在那些年,国产SUV车型羸弱的时候,本田CRV这款车一车难求,因此线下提车都要加价,本以为,这只是因为国产车那时候实在是不堪,后来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但是在思域火了之后,又出现了加价行为。别说这是经销商的事情和车企没关系,你觉得主机厂对于经销商毫无约束力?
另外,本田的低端车型,配置低到发指,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全新飞度,全系后轮鼓刹,无雷达,倒车影像,低配连喇叭都没有?这是2022年拿出来的产品吗?你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第二恶:旗下车型安全性严重减配,中外双标别看现在的十一代思域,钢材强度也提上来了,但是如果不是中保研,谁知道本田的车型,会在钢材强度减配到何时?本田皓影,一款售价接近20万的车型,AB柱的钢材强度,最低甚至只有780Mpa,果不其然,在中保研测试之中,出现了弯折,而这已经不是本田车型第一次在中保研测试之中翻车了,之前思域撞断B柱,东本INSPIRE 正面侧碰,A柱弯折,凌派的A柱出现了明显变形,乘员舱溃缩,之前的本田车型,可以说是在安全性方面,让人非常失望,劣迹累累。
但是问题是,本田CRV卖给北美市场的,钢材用的却是最好的,强度达到了1500Mpa,本田你是真做不好安全性吗?你是觉得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好欺负,之前没有中保研这样的测试机构。
第三恶:机油增多迟迟不召回,掩盖事实自2017年12月起,有多位东北地区的东风本田2017款CR-V车主就“机油异常增多”的情况,还有混动CR-V机油盖口严重乳化等案例,随后思域也出现了机油增多的情况,随后在在爆发东风本田“涨机油”事件的一个月内,平台就收到逾千条投诉。
2018年初,迫于舆论压力,本田做了两次“闭门媒体沟通会”。当时给出的结论是,汽油进入发动机机油中导致液位增高属于“正常现象”。给出的所谓“消费者安抚方案”,是对机油液位超过油尺上限30mm的车辆更换机油,发布了发动机“6年或20万公里”包修声明,但是迟迟没有召回,直到国家质检总局都看不下去了,约谈了东风本田。
随后本田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进行ECU升级,修复机油尺的刻度线、修订用户手册。但是这三项依然像是掩耳盗铃,机油不是增多吗?那我就改一下机油尺的刻度线,改一下用户手册,还有所谓的ECU升级,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值得怀疑,最终还是实在拖不过,召回了。
到这里,有些孝子贤孙要开始反驳了,哪个汽车品牌不出质量问题?是啊,汽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很正常,哪家的车能做到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呢?但是问题是,本田汽车解决问题的态度,让人心寒,能拖则拖,敷衍用户,实在拖不下去了才解决,你这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吗?机油增多不是产品的问题,难道是消费者自己的问题?
说起来,本田汽车在燃油车时代,确实具备很强的产品力,我从来不吝啬对于本田燃油车的赞美,我觉得它是极少地兼顾了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也还可以,但是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傲慢和轻视,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小日子的车=公路吸能车
没落日系,打倒丰田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