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朱德的外甥准备来北京,朱德:他来我要亲自用手枪把他打死

围讯资讯 2023-04-04 13:44:25

1950年,有人在朱德面前提起了他的亲外甥许明扬,说这小子要来北京。

听闻此消息,朱德怒道:革命困难的时候,许明扬跑了。革命胜利了,他想来北京升官发财,我好久没有打手枪了,他来我要亲自用手枪把他打死!

朱德的这个外甥到底干了什么?

提起此人,朱老总为何这么生气?

1、朱德推荐外甥到了延安

朱德出生于1886年,家境贫困。

长大后的朱德,曾在云南讲武堂学习,这让他后来成为了滇军的军官。为了追求革命理想,1922年朱德远赴欧洲,在那里进行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归国后的朱德,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毛泽东一起成为了红军的创建者。经过二十二年的浴血奋战,朱德和毛泽东等人一起建立了新中国。

每一个人都有父母,绝大多数人也有兄弟姐妹。

朱德的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穷困,只留下了六男二女。(早年又有两位去世)

朱秋香是朱德的妹妹,成年后嫁给了佃农许昌品。

穷人家的孩子,大多还是嫁了穷人,可谓是门当户对。

朱德在滇军当官,收入着实不少,常常接济妹妹一家。

妹妹朱秋香和许昌品有个儿子叫许明扬。

许明扬有个有钱且当官的舅舅,因此,后来朱德在泸州驻军时,外甥许明扬跟了过去,开始在泸州当地上学。

高中毕业后,许明扬上了成都军校,他想和舅舅一样,当大官,挣大钱。

许明扬毕业后,在国民党李炜如麾下任职。此时,朱德正在欧洲留学。

十多年后,朱德已经是八路军的总司令了。

为了自己的前途,外甥决定投奔舅舅。当时,还有两个人和许明扬一起去的,他们是吴嘉猷、李春晖,这都是朱德的故人之子。

1938年正月,他们一行三人到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向叶剑英主任报到。

叶剑英知道小许是朱德的外甥,就此开具了去延安的介绍信。三个人中,朱德的外甥去了抗大学习,吴嘉猷和李春晖去了陕北公学学习。

不得不说,朱德对外甥还是不错的,鉴于外甥学过军事、打过仗,推荐他带领一支三四千人的队伍打游击。

这职位不错了,但是,许明扬非常不知足。

他看见了八路军生活的艰苦,别说其他人,就连舅舅朱德都和战士们一起在南泥湾开荒生产。

如此,朱德这个“聪明”的外甥有了想法了。他将这个想法说给了吴嘉猷。没想到,这个吴嘉猷也是感觉很失望。

一切说明,没有崇高的信仰和伟大的使命之前,享受惯了的人很难吃得了苦。

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朱德的亲外甥,给他脸上抹了黑,转投了国民党

吴嘉猷虽然不是朱德的亲人,但他的父亲吴绍伯和朱德从小是同学,而且一起共事了很多年。老吴是在朱德的旅部牺牲的,临终前将孩子拜托给了朱德。

吴嘉猷和许明扬两个不谋而合,就此共商离开延安的计划。

不得不说,老吴家的孩子诡计更多一些,先给母亲写信,让母亲给他寄信,就说病重。

当朱德看到吴嘉猷(小吴)的母亲病重的信时,直接安排人将小吴送到了西安。

而朱德的亲外甥许明扬,则是没法使用和小吴一样的策略,毕竟,朱秋香不会这样骗哥哥的。于是,小许只能偷偷溜了。

小吴离开延安后,找到了原来的同事程俊贤,这人已经很发达了,当了国军40军的军需主任了。

经过程俊贤的介绍,小吴被介绍到国民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学习、任职。

而许明扬直接跑回了四川,重新进入了李炜如的部队。

这给朱老总的脸上重重地抹了黑啊!说起这个外甥,朱德也是直摇头。

从这一刻开始,小许的日子开始过得风生水起,两年后他担任了达梁师管区的战编团团长。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在达县、梁山、大竹一带接送新兵到云南。

说白了,这就是做征兵工作的。

这个当中的油水大得很,谁家孩子不想去当兵,那不就得掏钱吗?这边,搜刮民财,中饱私囊。那边,还向上级请求新兵补助,并进行克扣。

不得不说,如果目标是“挣钱”,那小许的道路没有选错。

有钱了后,小许在石佛乡罗家坝买了田地100挑(相当于25亩地)。从此,许家再不是佃农了,而是雇佣佃农的家庭了。他们实现了阶层跨越,从被剥削阶级一跃成为剥削阶级了。

很快,朱德的妹夫许昌品也搬迁到了罗家坝。(翻看各种资料,虽然没有明说,但此时的朱秋香可能已经不在了。)

有二十多亩土地,有钱,还有两个老婆,于是,新中国建立后进行土改时,许明扬被定性为地主。

这个成分的定义没错。

看舅舅已经是新中国的大领导了,许明扬又心动了,他再次想厚颜无耻地去投奔舅舅。

人还没去,他先投石探路,让去北京的表弟朱安书给朱老总带话:我要去北京。

3、朱德怒道:他来我要亲自用手枪把他打死

朱德没有给外甥回话,是那种不屑。

可是,小许还是找到了去北京的机会。

1950年年初,朱德让侄子朱刚去北京时带几个亲戚的小孩去北京读书、学习,进行培养。

于是,许明扬带上两个妻子、女儿、养子,加上朱安书的妻子陈福,还有陈的弟弟陈国武两口子,再加上许的妹夫罗必达等一行十几人,浩浩荡荡要去北京。

他们在川北行署报到,然后官方安排了在南充的招待所。

没想到,住了几天,人数增加到了36个。很明显,亲戚朋友都想去北京投靠朱老总过过好日子。

为了这次的事情,行署的李主任让朱刚带队,并且开了36个人的介绍信。

这就有意思了,本来,让朱刚仅仅带几个孩子过去,没想到“发展”成了36人的大队伍。

计划从重庆坐轮船到武汉,然后从武汉坐火车到北京。

李主任安排军车送到了重庆。有意思的是,在重庆军政委员会的第一招待所连吃带住好几天,人数又增加到了五十多人。

这边负责的陈部长仔细一看,介绍信开了36人,要去北京的人数却到了五十多人,叫谁去叫谁不去?这可难住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陈部长。

恰在此时,刘伯承要从西南局去北京开会,于是将50多个人的大名单带了过去。

朱德收到名单后,直接火了,这是要干啥?

赶快让人通知重庆这边:不准这批人去北京,只同意朱刚带几个早就说好的学生,其余的人通通回到地方去,能工作的就地安排,不能工作的回乡种田。

幸好阻挡住了,否则,五十多个人跑到北京连吃带喝,会让朱老总很难堪的。

许明扬回到仪陇县后,被分配到仪陇中学当了副校长。1952年,在南充当了第一中学的副校长。不管怎么说,这是亲外甥,而且,许明扬的文化水平不低,是有能力担当副校长一职的。

1950年晚些时候,有位同乡去北京,朱德夫妇招待了一顿,吃饭时有人说到许明扬一直想来北京的问题。

朱德当场就怒了,就此有了开头那一段“我要用手枪把他打死”的气话。

是啊,去了延安,嫌辛苦跑了。新中国建立了,又要往北京跑。这确实不合适啊!

虽然,他是朱老总的亲外甥,但朱老总斩钉截铁地拒绝,还是非常对的。

后来,许明扬多次写信给舅舅朱德,朱德一直没有回信。

六十年代,许明扬去了一趟北京,朱老总也没有接待。九十年代初,朱德的这位“精明”的外甥病逝在南充。

有时候,道路的选择非常重要,小错可以犯,但是,大的方向还是应该谨慎选择,否则得不偿失。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24 阅读:8776
评论列表
  • 2023-04-05 18:10

    教员以身作则,起了模范作用。

  • 2023-04-05 16:42

    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风清气正!

围讯资讯

简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