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座祠堂,李世民随父起兵前曾来这祭拜,30年后留下帝王还愿之作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09-27 23:35:50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这里有3000年来奔涌不息的泉水“南海眼”,有周朝时期就种下的古树,还有唐朝的碑刻,宋朝的彩塑,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更是数不胜数……

这里也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起兵建立大唐的地方,漫步晋祠就是走进了大半部中国史。

(晋祠)

李白、白居易、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于谦以及新中国开国元帅陈毅等无数文人将士曾造访晋祠并写下千古名句;建筑学家林徽因和梁思成只看了一眼便魂牵梦绕;如今更是有“不到晋祠,枉来太原”的说法。

当然,晋祠的最佳宣传者当属唐太宗李世民。

当年他随父亲从太原起兵反隋,临行前曾来晋祠祭拜祈愿,多年后他回到故地,亲自撰文提写《晋祠之名并序碑》这既是一篇代封禅之作,又是一篇对当年祷于祠下的还愿之作。如今更是李世民唯一存世的真迹,是为无上国宝。

(唐碑|位于晋祠贞观宝翰亭内)

晋祠里供奉的是谁?晋祠何以得到如此多人的盛赞?李世民在碑文上写了什么?

你好哇!我是南兮。初中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读过梁衡笔下的《晋祠》,从此心生向往,上次去太原专门预留了一整天的时间去晋祠。看风景、仿古建、看文物、体古树、感受历史和文化,晋祠大大满足了我的期许。

(晋祠圣母殿)

晋祠最早叫唐叔虞祠。叔虞是周武王姬发最小的儿子,周成王的胞弟,因封地在唐国(今天的山西翼城,而后迁到太原),故称唐叔虞。叔虞来到封地后,唐国在他的治理下日渐富庶。

(晋祠内唐叔虞像)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就将国号改为“晋”,是为第一代晋侯,山西简称晋也是这么来的。

(晋水源头——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一)

后人为了纪念唐叔虞,在晋水的源头修建了唐叔虞祠,也叫晋祠。

哪怕改朝换代,历代的帝王对晋祠都是爱护有加,或新建或修缮,使得晋祠成为中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晋祠的美,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今天就先来聊聊晋祠里的镇馆之宝,唐太宗李世民亲笔写下的这块碑记。

公元617年,在隋朝末年的政治飘荡中,太原的留守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正在做起兵前的最后准备,他们来到晋祠祭拜唐叔虞,祈求神灵庇护。

在他们看来,自己起兵反隋无异于当年武王伐纣,而唐叔虞正是武王的儿子,各种深意不言而喻。

(晋祠公园李世民饮马塑像)

李渊父子在太原誓师起兵,只用了126天就攻占了长安。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班师回朝途中特意留在太原过年。时隔近30年后,李世民再次游览晋祠,一时百感交集,他怀着感恩晋水,感念唐叔虞神恩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千古闻名的《晋祠之铭并序》,简称《晋祠铭》。

《晋祠铭》全文共计1203字。第一方面歌颂了唐叔虞的功绩,称他是周朝的栋梁,同时赞美唐叔虞所在的晋阳以及晋祠之美;另一方面讲述了唐朝建立的渊源,自晋阳起兵以来得八方拥戴,如有神助,完成统一大业;最后李世民认为治理天下要得民心,希望大唐基业千秋万代。

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时常模仿王羲之的字体,因此很多人猜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被他带到了昭陵。这次他写《晋祠铭》用的字体是行草,字迹隽永娟秀,飘逸洒脱。

这座碑刻不仅展现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还融合了他的文学和书法艺术,‌被后人誉为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瑰宝。此碑一出就被制成拓片广为流传,李世民后来多次把它的拓片作为国礼馈赠外宾。

这块碑有多珍贵呢?李世民善长书法,他亲笔写的碑文最好的有两碑,一个是我们今天看的《晋祠铭》,另一个是《温泉铭》。

《温泉铭》碑刻早已经不见,只留下一个拓片,清朝末年的时候被伯希和从敦煌藏经洞中带到了法国,如今收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难得一见。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晋祠铭》不是拓片,更不是复制碑,就是当年刻下的原碑。

我们进去看碑的时候,发现有两块一样的碑,一新一旧,这是怎么回事呢?

旁边这块是清朝时期御史官杨二酉晚年回到家乡后,看到唐碑历经风吹雨打,有些地方已有剥落,于是和当时的太原知县一起花重金买来最好的唐碑拓本,请书法家一点点描摹,复制出了一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唐碑。

(清代复制碑)

如今这两块碑就放在晋祠唐叔虞祠旁边的贞观宝翰亭内,如果你来到了晋祠,别忘了到这看看一代帝王亲笔书写的碑记。

0 阅读:129

南兮的人文游记

简介:少时读书,而今行路,以书带路,圆少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