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行情,股票与债券如何权衡?

具光谈财经 2024-11-07 02:31:09

基金投资中有两大阵营:股票与债券,是投资者们较为关切的。

股债的纠缠,无非是同向和反向。近期呢,股市回暖,债市有所回调,有人高兴就有人伤悲。

洛克后台收到了很多问题,今天挑一些来聊聊!

无论你是买股还是买债,咱们哪边都不能落下!

新手提问:咋债市也有调整期?

在“924会议”之后,股市开启反弹,至今已一月有余。在此期间,上证指数冲高3700点后回落,目前在3300点附近盘桓。相比反弹前期的2700点,涨幅较为明显。股市债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尤其是在股市反弹前期,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市场的风险偏好提升,部分资金选择从债市流向股市,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导致债券利率上涨,价格下跌。多重原因对于市场的具体影响,所呈现出来的就是咱们很多的纯债债基的净值出现下跌。(数据来源:Wind)

债市的调整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说了这么多也只是草草梳理个大概。不过没关系,想把这些落实在咱们手里的基金上也很简单,不妨用基金指数来表达。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日期:2024.7.1-2024.10.29,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不作为指数推荐)

今年7月至9月中旬,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债市利率持续下行。之前咱们介绍过,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呈负相关,所以债券价格基本上整体是往上走,纯债基金净值也是震荡上行的;以9月24日为分界点,债市利率快速上行,债券价格下降,所以在绿色区域,纯债基金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短期、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下跌幅度分为为-0.33%和-0.62%。

其实,这种回撤水平,在近十年中也出现过。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日期:2014.7.1-2024.6.30,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不作为指数推荐)

观察近10年不同市场环境下基金指数表现,可以发现:短期、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整体处于震荡上行的趋势,但在两段长期上涨的行情按下暂停键后,短期纯债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都曾出现过-1%和-2%水平的回撤。但是,再往长期看,只要债基没有出现“暴雷”的情况,随着持有债券的逐步到期兑付,由于市场波动造成的短期净值下跌就有望得以复原。所以,债市调整,并不意味着债基一定会亏钱,尤其是纯债基,修复能力往往较强。即便在走过阶段性高点后经历连续的回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净值往往又能完成“填坑”并且续创新高。

其实这一轮债市的调整也有好处,就是释放了一定的风险。试想一想,固然谁都想要自己手中的资产一直上涨。然而现实往往是价格在涨,风险也就在积累。而这一波股债的双向调整,将一定短期资金从盘子中洗出去,剩下的是较为钟情于此、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从而促进股债市场的资金达到平衡,减少频繁流动。

关于后市,想要债市能够摆脱“股债跷跷板”,走出独立行情,可考虑关注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央行流动性投放超预期,如快速多次降准等;第二,政府债供给低于预期;第三,股市不再继续分流固收资管产品资金。

股市变好了,我要不要把债券卖了啊?

那么,股市那边赚钱效应好,债券这边净值下跌,难免会让仍然留在债基这边的投资者产生疑问:

我是否要把债券卖了、去参与一下股市?

从两个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是投资者自身的层面

1首先是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一点看似简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其实难度不小。假如你压根儿就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天生不适合高风险高波动的股市,这时候再向往,也不要轻易参与。这个问题对于风险厌恶者,本质上就是个伪命题。收益先放一边,如果股票市场出现较大级别的下跌,其幅度可能会比你习惯持有的债基的回撤水平大得多,影响投资体验的同时,还可能会让投资心态失衡,自乱阵脚。

2其次是持有债基的仓位和意义

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此时如果想向权益市场挪一挪脚步,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是仍然建议保留一定债券的仓位。我们为什么要配置债基呢?可能是手中流动性宽裕,短暂地寻求较低风险的产品,也可能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增强组合的防御能力,主动“减震”。但是,无论出于哪种心态,如果你想要参与股市,都建议你能保留一定债基的仓位,给自己的基金组合保留一块可进可退的缓冲地带。

二是市场的层面

1聚焦当下,反弹过后,股市是否仍然值得投资呢?

相较于一个月前,A股各大宽基指数普涨,如万得全A、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均超过20%。(数据来源:Wind,2024.09.24-2024.10.23,不作为指数推荐)

在上涨之后,股市是否还值得投资么?其实可以通过股债性价比来审视这个问题。简单说,这是一个判断投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哪个更具性价比的工具。股债性价比较高时,就表示投资股票相对更具有性价比,反之,则投资股票的性价比较低。

聚焦当下,万得全A、沪深300等指数的股债性价比分别为3.30%、5.56%,十年分位点为83.46%和70.45%,仍然处于较有性价比的机会区域附近。

(数据来源:Wind,2024.10.23,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

当然,股债性价比并不是一个绝对精准的概念,体现的是一种模糊正确的思维,当股债性价比很高或很低的时候,对于市场的解释力度相对更强一些。

2另一种考量:固收+

另外,如果是对于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风险水平、波动程度感到颇为“敏感”,而又比较想要参与一定的股市投资的投资者,其实可以关注一些固收+类的产品。

所谓固收+,就是指以债券打底,但又有一定权益仓位的基金。正是由于有这些股票的仓位,近期受益于股市的上涨,它们的净值相较之前也有较大幅度反弹。固收+的股票仓位一般都会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一般不超过20%,所以既能参与股市,又能较为有效地控制股市端的风险,基金净值的波动程度理论上要比同期的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要低一些。

“股市进入二阶段”?

后续我该关注什么?

一般来说,一段牛市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先上涨,②再盘整、震荡,③再上涨。走势很像字母“N”。

历史上的几轮较大级别的牛市基本都可以如此区分:

(数据来源:Wind,国海证券,仅作示意)

整体来说,从行情的启动契机及关注点来看,如果说第一阶段往往是由政策驱动的估值修复,比如1999年的“519”,2008年的“四万亿”,还有咱们这次的“924会议”,那么第二阶段则由初期亢奋的情绪转为冷静,更加注重政策在基本面的落实上。而到了第三阶段,则市场的驱动力转为关注基本面的延续以及企业的业绩增长。

自10月8日之后,A股似乎走入“N”字走势的第二阶段,也就是震荡整理的阶段。

回顾历史,在二阶段,尤其是在震荡中缺乏主线抓手时,往往前期涨得少的行业相对抗跌,比如1999年、2008年的医药,比如2014年、2015年的TMT,都是在第一阶段上涨幅度的排名相对靠后,但是在第二阶段的盘整中也相对抗跌或涨幅较高。当然,医药和TMT在第二阶段的较好表现,与当时的政策有关,比如2008年医改,2014年、2015年政策大力促进改革创新,鼓励“互联网+”。

梳理完了过往经验,咱们聚焦当下。本轮行情中,第一阶段领涨的是成长风格(可点击查看往期文章→《这种风格,很有热情》),而红利风格涨幅和市场整体的涨幅接近,并不算突出,作为偏防守策略的一环,仍可继续关注。同时,前期积累一定涨幅的成长风格虽然经历一定回调,但像自主可控相关的芯片等行业仍然值得关注。(不作为行业推荐)

本轮政策呈现总量充足、释放节奏略显克制的特征,或许就是不希望市场反应过激,而更希望获得一个细水长流的衍变。在度过快速上涨期期,迎来震荡巩固期,之后则可能是让人期待的缓慢上涨期的第三阶段。到了第三阶段,假如宏观景气度好转,成长股将受到显著关注,市场可能会出现红利风格进一步向成长风格倾斜的现象。除了成长行业,还可以关注受益于促进消费政策的顺周期消费行业。

从历史上看,上市公司盈利企稳反弹是中长期牛市的起点,这取决于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实的力度,后续可继续关注四季度财政部署细节,包括月底人大常委会及政治局会议等。同样的,外围环境也较为复杂,比如美国大选,其结果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产生影响,比如出口与汇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念叨两句

最近这两三年,我们切身地体会到市场的起起伏伏。股票与债券,有时同向,有时反向。而股票与债券如何选择、如何权衡,或许是普通投资者的永恒课题,难有唯一答案。但也正是因此,投资在某种意义上是有趣的,我们与市场的关系是相互的,而非单向的。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市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也更丰富了起来。随着经验逐渐丰富起来,我们愈发认识到,在看到债券大幅上涨,抑或是股票发启反弹,都不是我们all in它们的理由。毕竟,投资的左右手:左手权益,右手固收,两只手不应该是互搏的关系,而应该是攥成一个拳头,有劲儿往一块使的节奏。

风险提示:

1.数据、观点来源:Wind,招商银行,东方证券,兴业证券,开源证券,国海证券,方正证券。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2.上文提到指数及基金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3.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4.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5.指数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6.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7.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8.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0

具光谈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