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近几年老看到这种热搜,什么考上公务员了,就立刻跟男朋友女朋友提分手了,甚至连考上研究生了也会出现这种事,我寻思着“考上研究生”算上的哪门子岸,都不一定比直接参加工作强好不好……
很多人说社会风气不好,人心浮躁,那我倒是有个疑问,如果明明已经不是意中人了,却因为社会共识说“不可以这样做”,于是强行绑在一起,假装还是意中人,这样是不是社会就会更好了呢?追求形式是没有意义的,难道多拖个一两年,然后因为早上摔碎了一个碗,说“你总是这样忽视我的感受,说了也不听,分手”,这样就可以了?
现代人只是更珍惜彼此的时间,更愿意直来直去罢了,而很多人是“人们竟敢公然不顾他们所谓的公序良俗,竟敢为了一己私利挑战传统,不找体面的借口”,于是就破防了,勃然大怒了,接受不了了。
不在一个层次,没能“各取所需”了,就是会慢慢走开的,但人们想保持迂回,保持虚伪,似乎这样就能维持“面儿上”的“没有因为一些世俗利益而放弃彼此”,假装这个社会是“对弱者更友好”的。同时人们还会歌颂“忍者”,即你愿意放弃个人利益,放弃更进一步的人生,照顾弱者,或者忍受痛苦,那你就是有情有义,我们就歌颂你。它本质上就跟古时候送你一个贞洁牌坊,锁住你,让你一辈子为了维持他们心中的体面不能嫁人是同一个原理——你现在觉得这是“人心不古”,但会不会其实是一叶障目,在未来社会看来,你才是那个想维持旧社会模式的顽固分子呢?
人和人之间,既然没有绑定,那斩不斩意中人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必为了维持体面而假装。每个人都在追求更好的人生,也有追求的权利,如果意中人在对方上岸后依然能提供相匹配的贡献和价值,或者对方觉得意中人虽然现在提供不了,但是试图努力进步,努力提供,那是不是也可以为了期货买单,不斩意中人,正如没上岸前意中人也没斩ta一样,是不是这样?就你能买潜力股,但潜力股变牛逼了以后,你自己是不是也必须是潜力股?如果你买的是潜力股,但你成了弱势方以后自己可以不是潜力股,是肉眼可见的烂股,那凭什么呢?你自己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挑个一烂到底的人呢?
所以斩意中人,是因为以现在的段位,曾经的意中人不行了,或者ta并没有表现为“未来能行”的特质,所以ta就已经不是意中人了,斩就很正常。而不斩意中人,也不是因为这个人有道德,而是人家那个意中人还是可以的,或者至少也有潜质变得可以,那你可以说“我也能等”——这事儿跟道德的关系没那么大。
恋人之间本来就没有任何约束,可以相互斩,大家彼此都是在权衡博弈之中罢了,今天你看a斩b,好像a很烂,但如果a没上岸,你看到的是b斩a,你可能想法就变了——b可以一直说“我不会的”,但谁又能保证呢?对a来说这种风险永远存在,只是有没有达成风险变现的条件罢了。所以人只有强大自身,才能掌握主动权,即你可以选择斩不斩,但剑得始终在你自己的手里,一旦你发现剑在别人手里了,你成弱者了,那你也不能只是“感恩”,只是躺平,只是吃道德红利,你至少得表现为可以再次成为“握剑在手之人”的特质。
夫妻之间也一样可以相互斩,只是多了几层分割,更繁琐一些而已,其遵循的原理也是一致的。很多人说,我当时找了潜力股,没想到潜力股变牛逼了以后就跟别人跑了,注意,这就是受害者心态了,潜力股变牛逼后,看不到你的牛逼,也看不到你有变牛逼或者满足其需求的趋势,不跑干嘛呢?未来还有几十年,ta有机会提升几十年的生活品质,为什么要为了某一群人的社会共识和无意义的歌颂,拖着你前行呢?跑是本分,不跑才是情分。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当时可以找更好的,我找潜力股的时候就是承担了风险,是“吃亏”,ta理应“报恩”——拜托,你问问自己,你现成就有买一堆比特币的钱,犯得着冲山寨币赌它成为下一个比特币吗?所以这个潜力股已经是你目之所及的最优选了,千万不要自我美化。
夫妻就像合伙开公司,你买潜力股,仅仅是天使投资人。注意,天使投资人的最终宿命,就是在翻了足够多倍以后退出——可能是B轮,也可能是D轮,后面有更牛逼的战略投资者进来了,要求你走,你就得走,拿着几十倍收益是你最好的归宿,如果你自身不够牛逼,你是肯定待不到上市的。当然如果这个潜力股本身也不够牛逼,那你们有机会白头到老,因为反正都是凑合过,ta就那么运营着,你也吃吃分红算了。
那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待到上市呢?要么你足够牛逼,你就是红杉IDG,你就是腾讯阿里,但可能性不是特别高,因为牛逼的VC和CVC可以等潜力变现了再捡现成的就没必要投天使,投天使的一般是初始自己就配不上“确定性高”的。但万一就是这样,你就是最牛逼的,你还就是投了天使,那你可以不退出,后面几轮你可以再追加投资,那你就能一直待到上市;又或者你本身不仅仅是财务投资人,你参与了大量的经营决策,那你就是联合创始人了,在这个潜力股变牛逼的过程中,根本少不了你,且日后也持续少不了你,那这个公司架构就会很稳固——即对方变牛逼的时候,你也变牛逼,且价值牵制力同步成长,否则即使是联合创始人,最终也还是会分道扬镳的。
所以“上岸斩意中人”这件事,并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博弈层面的问题,斩不代表就是坏人,不斩也不代表就是好人。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不曾探究过其背后的本质,普通人拿来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也只是情绪。
我看到过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一个斩了意中人的男性被大肆批判,然后有个人说了一句经典的:如果他净身出户又变公公了,那大家甚至会同情,而如果他之后竟然过得很好,那他就该被批判——本质上不是你的行为有没有问题,而是你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有没有对这个社会,起到他们期待中的“教育意义”,以此保障他们自身的安全——人们就是看自己和故事中的哪个角色更像,就为ta说话,因为为ta说话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利益说话,管它是非对错。
这就是人性。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