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平定关陇纪略》 记载,湟中之战后,刘锦棠在西宁下令参加暴动并有投降意向的回民:“先将所有马匹枪械悉数分日呈缴,然后言抚”。西宁县属从各处回民那儿缴获战马1600余匹,枪支刀矛4000余支(把)。大通县缴马500余匹, 火枪戈矛1000余支。观音堂沟及陕西回众也上缴战马数百匹,枪支千余。陕回头目崔三(名崔伟)等受抚时“皆款营献良马”。
西宁回族首领之一的马永福一直“在城助官民守御甚力”,召集逃散回民3000多人,并派人“促马本源等速归” 就抚,被马本源等诱杀。
溃逃青海的陕西回民首领崔三、毕大才、禹中海等厌倦了四处逃亡、颠沛流离的日子,“倾心向化” ,被刘锦棠招降,所部被收编,随后裁汰老弱,选其精壮,建立“旌善营马队”。(铁马作品,严禁剽窃、洗稿)此后,又招抚陕回约两万人,“择地安插”。
最凶顽的白彦虎等所部陕西“回匪(清朝文献称呼)”自大小南川驻地被清军攻陷后,已退往肃州(今甘肃酒泉)。
1873年2月1日,有晚清“飞将”之称的刘锦棠率吴隆海、蒋月华、熊隆名、陈汝俊、余虎恩、董福祥等部,开始围攻向阳堡,该堡由回将马寿率2000余回军扼守。清军发起进攻后,马寿率部抵抗,无奈寡不敌众,堡寨很快就被清军攻破。马寿率部与清军进行了激烈而血腥的巷战,回军不是对手,相继被围杀殆尽,马寿、马进禄、韩起寿等头目均被生擒,马进禄、韩起寿将领等旋即被处死,单留主将马寿一人。2月4日,刘锦棠督军攻克大通县城并当众将马寿凌迟肢解。
史载,西宁回军首领马桂源、马本源在清军进入西宁府城后,曾经“遍诣各军求抚,而仍持两端,暗行勾结”。马桂源“求抚”,就是乞降、请求招安之意,同他之前率西宁、河湟回民向左宗棠“求抚”一样,可以视作一种策略,并非真降。彼时他赶赴定安面见左宗棠时,左让他督促西宁回军以及甘肃河州、狄道的回、东乡族暴动军首领马占鳌赶快缴械投降,否则,大军开到,玉石俱焚...... 左宗棠一向心细如发, 但他一时也并未察觉马桂源的伎俩 ,他在写给记名道员冯邦棅的信中说:
“马桂源贪滑,亦所素知。然继为西宁求抚而来,自未可拒绝,且看所办如何......马永福之投诚,似是真心,与马尕三(马文义)迥异。马桂源虽贪滑异常,然鼠窃狐假之术耳,未必竟有异志,西宁汉回当可无浩劫之忧。此中只看办法如何。剿抚操纵,权固在我。如果办理妥当,则舍其旧而新是图,似亦非难” 。《纪略》
后来发生的事证明左宗棠也有误判或失误的时候。马桂源获准就抚后,立刻赶回西宁,就立即加紧布防,还与白彦虎、崔三等陕回首领商议联手作战,坚持抵抗清军的进攻。这说明马桂源“乞抚”只是一种拖延策略,他和老谋深算的左氏进行周旋,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慧眼如炬的左宗棠。
马桂源乘清军大举攻打向阳堡、大通县城时,率千余回军前往米剌沟,随后自米剌沟经细巷(地名)抄袭清军后路。左宗棠获知后, 似有所悟,速调臬司陈湜、河洲镇沈玉遂等率部紧急由河州前往堵击,又遣提督刘明灯、总兵敖天印、戴定邦、杨芳桂、提督张仲春、陈广发等分兵扼守险要,并合力向米剌沟推进。
马桂源本想抄刘锦棠的后路,不料遭各路清军截击,部众死伤不少,他率数百残骑逃到巴彦绒格,清军大举追至,又逃到扎什巴城(今青海化隆) 。途中遇到大雪封山,寒冷彻骨,处境极为困难、狼狈,追随他的部众或战死或逃散,没剩下几个,眷属十余人被清军俘虏。
2月27日,提督刘明灯带领杨生魁等率部继续追赶,清军紧追不舍,马本源等仓惶逃命。3月2日,刘明灯率军追上,将马桂源、马本源等全部抓获。随后将他们押解回省城,经左宗棠等亲自“会讯录供”后,马桂源、马本源被凌迟处决,其幼弟马桢源也被“斩决”。
【配图源自网络】
感谢左公!
刘锦棠这位“飞将军”,外号是褒义词,比李广,孙元良猛多了
各教安本分,不立军不争政。如有异志,当诛不留。
一代名臣左公左宗棠何时重新出山佑我中华,
西北稳不稳主要看是否改土归流移风易俗
民族之爪牙,国家之鹰犬,甚幸甚幸[点赞][点赞][点赞][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