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确实充满了诸多不解之谜,尤其在选人和策略方面显得颇为特殊。
首先,关于荆轲的选择,虽然他是民间颇有名气的游侠,但确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外交使臣。他缺乏外交经验,更偏向于一个典型的战国名侠角色。
而荆轲在燕国善于炒作,经常跟音乐家高渐离跑到燕国最繁华的地方。搞行为艺术,进行舞剑表演。
而燕国太子丹选择荆轲,是剑术大师田光推荐的。燕国国君对太子企图谋杀它国君主,没有任何作为,最起码做个战略听证。整个燕国把一国国运寄托在一个江湖游侠身上,长期享受国家福利的文武官员没有任何存在感。
至于秦舞阳,十三岁就杀人,他的凶名在外,就是燕国臭名昭著的恶人。
然而,这样的选择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荆轲和秦舞阳的身份和背景,在战国时期各国间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秦国立志要消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可能对燕国上下做长期的监控。可以说燕国在秦国眼中都是透明的存在,燕太子丹招徕两个亡命之徒,日月谋划刺秦,很难完全保密。
太子丹送别荆轲赴秦,在易水码头举办盛大的送别仪式。高渐离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不论古今,外交没有小事。春秋战国的使节都是晏婴、蔺相如、张仪、苏秦、苏代这样的名人,燕国使臣要来秦国。秦国最起码要把荆轲的出身、性格、才华做一个全面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秦国情报机构不可能不知道得知了太子丹和荆轲的真实身份和来意,却仍然选择了让他们接近秦始皇,实现图穷匕见的刺杀行动。
这不禁让人猜测,秦始皇是否早已洞悉了燕国的意图,并设下了一个局,等待荆轲等人自投罗网。荆轲刺秦的失败,不仅让燕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更让秦始皇找到了灭燕的借口。
总的来说,“荆轲刺秦”的不解之谜,既在于燕太子丹的任性妄为和荆轲的短视,也在于秦始皇的自信应对。这场刺秦事件,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秦燕双方的政治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