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楼市,又有大消息。
日前,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同时,对于保障房、商品房及其土地供应,各地需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并提前谋划2026-2030年住房发展计划。
从某种程度上讲,房地产将正式进入“计划时代”。“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成为新时代房地产的“12字真言”。
一座城市的人口存量及增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的住房供应。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城市的发展,接下来“抢人大战”将愈演愈烈。
这份通知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不在于通知内容本身,而在于文末的抄送。
抄送单位,除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还包括31个城市的人民政府。
31个城市,加上4个直辖市,构成了35个主要大中城市。
往年,35个主要大中城市指省会(首府)计划单列市、直辖市,而这一回该名单发生了变化:
继拉萨之后,兰州、西宁、银川、呼和浩特、海口5个省会(首府)从名单里被剔除;
苏州、无锡、常州、佛山、东莞5个普通地级市被列入名单。
大家公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但对于二线城市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范围。从某种程度来看,这35个主要大中城市,似乎明确了一二线城市名单。
02
♪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普通地级市晋级、弱省会(首府)剔除,可以看出,城市等级很重要,但城市综合实力更重要。
尽管普通地级市在级别、资源、政策方面不占优,但东部沿海地级市,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情况下,仍有机会挤下中西部弱省会(首府)。
苏州、无锡、佛山、东莞,是4个公认的最强地级市,地级市第五城一直有争议。
从GDP看,继苏州、无锡、佛山后,第4-10名分别是泉州、南通、东莞、烟台、常州、唐山、徐州,而温州才排第11名。
从财政收入看,继苏州、无锡后,第3-10名分别是鄂尔多斯、东莞、佛山、常州、南通、烟台、榆林、嘉兴,而温州同样才排第11名。
从资金总量看,继苏州、佛山、无锡、东莞后,温州排第5名,第6-10名分别是南通、常州、绍兴、金华、台州。
可见,没有哪一座城市能成为公认的地级市第五城。
至于人口,2022年末常州常住人口约536.6万人,看起来不算太多,但常州市区常住人口约456万人,城区人口也在300万以上,属于I类大城市。
而人口总量更多的温州、泉州、南通、徐州、烟台等,市区人口均不足400万人,城区人口均不足300万人,仅属于II类大城市。
同样地,从名单中被剔除的兰州、西宁、银川、呼和浩特、海口,城区人口都不足300万人,仅属于II类大城市。
或许,城区人口规模,更能解释常州为什么能入选主要大中城市名单。
03
♪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温州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温州市区常住人口总量达约311.69万,且成为温州人口增长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温州市区人口依旧占比很低,不足全市人口三分之一。
而温州市区已大体开发完毕,人口密度已经很高,未来能提供增量的空间非常有限。
这还是市区人口,城区人口则更少。
根据《2022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温州城区总人口为262.36万人,属于II类大城市。
随着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持续收紧,市区人口、城区人口数量不足,对温州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行政区划调整被严控后,温州也暂时难以推进扩大市区范围,无法将更多市域人口纳入市区人口、城区人口,就连事实一体化、同城化的瓯北、三江也不行。
还有温州人心心念念的地铁。地铁申报条件之一是市区常住人口300万人,温州虽然在2015年洞头撤县设区后符合条件,但当初正因担心这一点而选择了市域铁路,错过了地铁申报窗口期,导致如今政策收紧后迟迟未能获批。
还有超高层建筑、户籍政策、楼市政策等,也与城区人口规模密切相关。
去年,城中村改造、保障房等政策支持,仅对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I类大城市率先开放。好在,后来条件有所放宽,温州被列入第二轮名单。
04
♪
楼市温州 LOUSHIWENZHOU
当“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成为今后房地产开发的“12字真言”,一座城市的人口数据,尤其是市区人口、城区人口数据,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地产开发规模,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城市建设规模与水平。
从这份文件也可以看出,今后这35个主要大中城市,即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类大城市将更受关注。
自“七普”以来,温州常住人口逆势上扬,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市区人口占比不高、城区人口有限,很可能影响接下来温州的房地产开发规模,同时影响温州的城市建设。
根据《温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温州将构建“一轴一带一区”市域国土空间格局,拉开城市空间框架,规划中心城区人口容量从350万上升到700万,规划控制范围面积从980平方公里扩展到2622平方公里。
然而,当行政区划调整被严控,温州能做的,也只有让散装的城镇向中心城区集聚,形成事实上的大城市。
永嘉向南、乐清向南发展沿江,瑞安向东、向北发展沿海、沿大罗山区域,将发展重心向温州市区靠拢,将是温州突破城区人口束缚的唯一办法。
三个县(市)的重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产业项目,以及商品房、保障房等计划,都应沿着瓯江、大罗山、轨道交通S线向温州市区靠拢,让人口向温州市区靠拢,推动城镇融合。
事实上的大城市,既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与竞争力,又可能助推行政区划调整。
不过,前提要做好跨行政区新型统筹协调机制。
跨行政区划做好大融合很难,但温州只有敢于迈出更难的一步,未来才会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