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出来的血颜色发黑,是身体异常的信号吗?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体检已成为每年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体检项目就是血液检查。有些患者看到自己血液颜色的时候会很担心“为什么我的血抽出来是黑色的?我的身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或是“为什么我的血液颜色比别人深、比别人黑?是不是‘毒素’太多?”又或是“我的血液是不是太粘稠了?”等诸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血液为什么会有深浅之分?

人体的血液分为静脉血和动脉血,它们来自不同的血管,而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它由球蛋白和含铁血红素组成。其中含铁血红素对血液的颜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和氧分子结合,又能和二氧化碳结合。而决定血液颜色深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看血红素是跟谁结合:跟氧分子结合,血液表现为鲜红色,跟二氧化碳结合,则呈现为暗红色。

采血通常是静脉血

通过采血进行血液成分分析,根据数据来鉴别身体可能出现的各类疾病,而日常所采集到的动脉血和静脉血,除了血氧、二氧化碳和糖分等分布有明显差异外,其他别无二致。通常在采血时,优选静脉,主要是因为静脉处于浅表层,较为宽大和松弛,且较易明确定位,即便是穿刺操作失误,也不容易造成大出血或血肿等不良后果。较少抽取动脉血主要是因为抽取难度较大、成功率低。而且,采集静脉血就可对人体成分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即便不使用动脉血,同样也能得到科学的数据。

血液颜色深是疾病的信号吗?

血液颜色深≠疾病信号

人体中的动脉血与静脉血因含氧量的高低而有所不同,由于静脉血是体循环中经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的血液,含氧量少,含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较多,因此静脉血常呈暗红色或黑红色。而动脉血,因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氧气含量较多,故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

静脉血中颜色“发黑”主要的原因就是氧气含量不足,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我们采血看到自己暗红色或黑红色的静脉血时不必惊讶,一切还需要结合最终的化验指标,并交给医生判断就好。

同样是静脉血,颜色也有不同?

血液的颜色比别人的暗沉,并不代表你有问题,颜色的差异,一般因血液中的含水量而不同。空腹采血时,多从前一日晚餐后开始禁食禁水,血液中的含水量不足故而血液浓缩,采得的血液颜色就会“发黑”。但若半夜或晨起少量饮水,使血液中的含水量增多,故采得的血液颜色相对较浅。

血颜色“发黑”的病理原因有哪些?

在临床上也有一些疾病,可引起血液颜色“发黑”,在这些疾病的影响下我们也会看到血液颜色的变化:

1、亚硝酸盐中毒,这个较为常见。亚硝酸盐可以把人体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十分低下,机体会出现严重缺氧状态,表现为口唇缺氧、静脉血颜色发黑等症状。

2、继发性的因素。有些因素会加重静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的含量、血氧饱和度下降,如阻塞性的肺部疾病,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以及造成静脉回流缓慢的静脉疾病,也会导致静脉血的颜色进一步发黑、发暗,比如静脉血栓、静脉阻塞性疾病、静脉回流障碍等。

总之,看到自己抽出来的血色“发黑”或比别人颜色深,是不必过于担心的,具体情况都需要通过常规的血液检查、分析才能了解清楚,除非伴有一些其他症状,才需要进一步就诊或治疗。

0 阅读:35

合肥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简介:匠心影像 传承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