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热议“新质生产力”的春天,禅城已悄然播下了种子。
日前,由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佛山产研院”)建设的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在禅城启动运营,将开展精密仪器的ODM、OEM、精密测试、可靠性验证等服务,入选佛山首批重点建设的中试平台。
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走进该平台,输入3D图,借助逆向工程,可以对进口产品解剖分析;通过柔性制造,最快10多分钟便可生产出小批量关键部件;利用快速工业设计能提升产品的颜值。
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应用场,禅城正大力建设一批中试、小试及概念验证平台。这些平台如何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能为当地产业带来什么?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张冠文,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分析测试仪器研究室主任,从2000年开始就跟随国内第一代、第二代科学仪器专家致力于油液光谱分析仪的国产化替代。2014年,其团队研发的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纳入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但一直难以产业化落地。
历经4年的摸索,第一代样机终于开发出来,但张冠文并不满意。“顶多是一个实验室装置,从产品的角度看,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科学家擅长搞科研,但不擅长工程化开发,做出来的产品也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张冠文一度陷入苦恼和迷茫。
科研成果落地难、转化率低是一道普遍性的世界难题。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一直存在巨大的鸿沟,业界甚至无奈地称为“死亡谷”。
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跨越“死亡谷”的关键。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今年1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省的广东,也在谋划产业中试能力提升。
而在佛山,龙年开工第一天,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号角,明确将布局五大中试平台、十大转化平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小试中试的天堂。”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说。
张冠文正是在中试平台的帮助下,圆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之梦。
佛山产研院依托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帮助张冠文团队开展工程化开发、生产工艺设计、产品可靠性验证、生产环境测试、供应链控制等环节,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佛山产研院还协助项目团队从广州搬到佛山,在禅城成立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股权设计、遴选生产场地和公司运营管理等,实现批量化生产。
如今,张冠文团队研发的转盘电极原子发射光谱仪已经脱胎换骨,成为第六代成熟产品,一举斩获了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决赛铜奖,不仅打破进口垄断,还深受外国企业的好评。成立短短3年的中科谛听也跻身行业头部,每年营收保持40%—50%的增长。
院所名企布局中试小试平台
除了科学家、创业者,最近张冠文又多了个新身份——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的技术负责人。
该平台系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由省科学院牵头建设,佛山产研院负责运营,总投资5000万元,首期已投入2000万元,目前已落户禅城,将提供精密仪器从产品规划设计到工程化开发到精密制造、可靠性验证与应用示范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在张冠文看来,平台的公共性意味着不仅能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商品化,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科创团队降低研发成本,快速实现批量生产。
就在同一栋大楼,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下称“有研广东院”)也在悄然加快中试平台的布局。
有研广东院由央企中国有研与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政府、禅城区政府四方共建,是央企在粤港澳大湾区登记注册的首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禅城两年多来,该院已建立了先进电池研发及评测中试平台和电子功能材料中试平台。
目前,前者已建成7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在电池材料设计改性、电池性能设计、寿命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形成成套中试技术包,为先进电池规模生产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已服务于比亚迪、小鹏、宁德时代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后者则建成3000平方米中试实验场地,提供传感材料设计与工艺开发、传感器件结构验证、封装与测试等服务。
在距离有研广东院10公里外,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也于去年8月落子禅城,建设佛山首家概念验证中心。主要提供原型样机设计与制造,医疗器械注册、生产制造及成果产业化过程中资源匹配需求服务。
不仅是上述这些科研院所机构,近年来,本土龙头企业对科研创新的中试小试也愈发重视。如海天味业斥资6000万元,建设8000平方米生物发酵与酶工程应用中试场所;日丰集团投入800万元,在国内率先建设长寿命抗氯塑料管道小试平台。
目前,禅城拥有中试平台4个、小试平台2个、概念验证中心2个,成果转化平台4个,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环保节能、调味品等领域。这些平台立足于服务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化输出。
如精密仪器中试平台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部件计量检验、整机可靠性试验等技术服务和ODM、OEM中试生产,未来还将覆盖更多学科方向,设立平台开放基金。“平台首先要自己赚钱,才能更好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佛山产研院院长殷红军说,中试平台要打造成链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产业平台。
有研广东院的两个中试平台也形成了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其中,先进电池中试平台去年对外检测服务收入超3000万元,并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孵化成独立的公司。
“未来3—5年,平台的目标是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研广东院院长助理赵尚骞说。
从一个平台到一个集群,抓住中试这一关键环节,有望催生一个新的产业。
补短板强平台做大科技服务业
尽管中试产业前景可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禅城仍有一些短板亟须补齐。
目前,大部分为企业或科研平台自发投入建设的内部试验平台,对外开放共享的平台偏少,导致中小科技企业的一些科研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平台进行试验验证。
即使是已建成的平台,因建设和运营涉及设备、资金、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源大量投入,中试过程中存在技术、市场和管理等多重风险,对企业而言经营压力较大;而投入不足又会导致平台发展受限,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科研项目试验及成果转化的需求。
而在中试的后端环节,禅城现有的孵化空间难以满足高端科技成果孵化、加速发展需要,孵化器空间、布局和新的专业加速器需要进一步拓展,成果转化载体有待打造,对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吸引力不足。
针对以上不足,禅城也正在破题。不久前的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补齐科创短板,做大科技服务业,迸发更多新的发展动能。
“在成果转化上聚力突破。”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表示,要发挥有研广东院、佛山产研院、创新药转化中心等重点平台引领作用,做大中试孵化的品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乐园。
接下来,禅城将通过充分整合全区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发挥有研广东院、佛山产研院等重点科创平台的引领作用,做大中试验证平台和概念验证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为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李浩表示,对于现有平台,禅城将结合需求制定中试、验证等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并支持平台纳入省、市级平台,提升能级,满足科研项目需求。
同时,禅城还将鼓励和引导更多机构和企业建设中试小试验证平台,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共同建设小试中试等成果转化平台,分散风险,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转移,减轻单一企业主体在中试过程中存在技术、市场和管理等多重风险的压力,提高科创服务水平。
赵尚骞希望,禅城能加大对中试平台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从实验室的设备共享升级为一站式科技服务,营造良好的科创生态。
除此之外,中试环节需要既懂科研也懂工程开发和市场推广的技术经纪人,目前禅城还比较缺乏这类人才。
今年1月,佛山产研院发起成立了禅城区技术经纪人联盟。“在技术供需两张网之间穿针引线,希望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经纪人才。”殷红军说。
补短板、强平台、育人才,禅城正以中试为突破口,加快拥抱“科学的春天”。
■相关
禅城区重点中试平台概况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电子功能材料中试平台
目前已建成3000平方米中试实验场地。主要提供传感材料设计与工艺开发、传感器件结构验证、测试分析等服务,并面向地方和全国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发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务。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先进电池研发及评测中试平台
目前已建成7200平方米先进电池中试研发及测试验证实验室。在电池材料设计改性、电池性能设计、工艺设计、测试验证技术等方面形成成套中试技术包,为先进电池规模生产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仪器先进制造技术公共中试验证平台
具备广州和佛山近3000平方米中试验证服务场地,其中佛山总部新基地超过1200平方米,核心团队32人,可开展精密仪器的ODM、OEM中试、精密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中试验证服务。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医工融合概念验证中心
主要提供项目或专利的遴选和价值评估、原型样机设计与制造、知识产权布局、申请和转化,医疗器械注册、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及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其他资源匹配需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