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行者
如果说前段时间的“杜特尔特家族VS马科斯家族”,还只是停留在菲律宾国内舆论、政治和司法等层面上的较量,那从近期的发展势头来看,弥漫在双方之间的“火药味”无疑是上了不止一个台阶。继菲律宾现任副总统、前总统杜特尔特之女莎拉·杜特尔特公开表示“已雇佣杀手”,且扬言“一旦自己被杀,那杀手就会刺杀菲总统马科斯、总统妻子阿兰内塔和现任众议院议长且是马科斯表弟的马丁·罗慕尔德兹”之后,杜特尔特也出面发声了。他呼吁菲军方重新考虑是否继续支持马科斯,并出手干预以“保护宪法”。但与此同时,杜特尔特还表示“军方无需发动政变”。
(马科斯与杜特尔特)
很显然,这一系列事件和相关发展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的矛盾之尖锐,已基本达到彻底公开化的程度。而对政治斗争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其残酷性不是一般的高,往往带有“你死我活”的色彩。既然事已至此,一些关键的问题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了:若马科斯与杜特尔特的争斗继续升级,那后者会一念之下以揭竿而起的方式发动政变吗?杜特尔特的手中是否有足以颠覆马科斯政权的力量?一旦政变爆发,对中国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杜特尔特或不会贸然发动政变)
在此,笔者先来给出自己的判断,那就是倾向于杜特尔特不会贸然搞武装政变,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虽然杜特尔特在最新表态中呼吁菲律宾军方不再继续支持现任总统马科斯,但他也同时表明“军方无需发动政变”。究其原因,武装政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性质极其严重的事情。即便杜特尔特真的以武装政变的手段成功推翻马科斯政权,其再度执政的合法性也必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各界的非议。不仅如此,杜特尔特能否在政变成功后坐稳政权宝座,而不是在付出较大代价推翻马科斯政权后,于虚弱之时被可能突然杀出的“第三支势力”所推翻,这些都是很不好说的事情。而一旦杜特尔特没能成功推翻马科斯政权,那其本人和整个杜特尔特家族,必然会因此而迎来一轮血雨腥风式的秋后算账。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政变这种事情是不可能被贸然启动的。
(杜特尔特对部分反政府武装进行了招安)
第二,既然谈到了把握,那自然离不开各界津津乐道的“杜特尔特家族手中的私人武装力量”。从各类消息来看,杜特尔特家族被认为拥有600余支各类枪械和大量弹药,还在总统安全团队之外建立了私人性质的安保团队,整体规模数倍于为杜特尔特本人和他的女儿莎拉提供安全保障的总统安全团队。不仅如此,在担任菲律宾总统期间,出身棉兰老岛的杜特尔特还成功地对岛上的数支反政府武装组织进行了“招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棉兰老岛的国家分裂隐患。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被招安的部分原反政府武装也会成为杜特尔特家族私人武装的一部分。这样想来,杜特尔特家族得以控制的私人武装成员人数,恐怕可达数千人之多,是一支不容轻视的力量。
(杜特尔特手中没有什么跨海空战力)
不过,这样就能确保武装政变成功吗?答案只怕是否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于,对于菲律宾这个由诸多岛屿所组成的群岛国家来说,如果想要推翻现政权并统一全国,那发动政变之人及其手中的武装力量,就要有足够多的跨海空作战手段,以及足以应对来自菲律宾海军舰艇和空军战机打击的手段,如需要拥有自己的正规军用作战舰艇、防空导弹和战斗机等,而这些对于一支家族私人武装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杜特尔特手中的私人武装队伍或许足够确保自己、家属和亲信的安全,但仅凭这种程度的力量就想颠覆整个菲律宾,那希望基本就是0了。
(杜特尔特和他的女儿莎拉)
从中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何杜特尔特在向军方喊话时不忘带上一句“军方无需发动政变”,以及他的女儿莎拉要在此之前将自己可能遭到刺杀的矛头,指向总统马科斯了。莎拉相当于是把最坏的可能性进行了公开,并挑明一旦最坏的结果出现,那凶手一定是马科斯家族。而杜特尔特所说的话的意思,是不想让自己与马科斯家族之间的争斗,上升到带有军事色彩的武装政变的程度。只要这场争斗仍停留在政治、舆论和司法层面,那杜特尔特家族就不会轻易落败,但如果让马科斯政府抓到了“杜特尔特发动武装政变”的把柄,那事情恐怕分分钟就会向着对杜特尔特家族构成毁灭性结果的方向滑去。这对父女以这种一唱一和的方式,在表明杜特尔特家族没有武装政变野心的同时,也对“被马科斯家族刺杀”的可能性进行了提前牵制和封堵,手段确实很聪明。
(中国海警监视着仁爱礁的一举一动)
当然,凡事都有万一,如果杜特尔特真的选择发动武装政变,以求推翻现任总统马科斯,或者是至少寻求棉兰老岛的“独立成国”,那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菲律宾必将迎来一轮内战。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来看,不论谁能最终获胜,内战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恐怕都会是某种“机遇窗口”,那就是动手拖走非法“坐滩”仁爱礁20余年的菲军登陆舰“马德雷山”号、启动对黄岩岛的填海造陆工程和夺回被菲律宾强占的中业岛等南海岛礁。如此一来,即便最终安定下来的新一届菲律宾政权有着高度的“反华”色彩,我们也能在地缘方面占尽先机,极大地减少菲律宾继续侵蚀南海的力度和可能性。这样一想,杜特尔特揭竿而起会不会更“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