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你家孩子长不大,恰恰是因为你本事太大!

策划人朱金科 2022-06-12 20:40:30

专栏作家:朱金科,中国战略策划专家,著有战略品牌营销专著《打赢品牌仗》

文字校对:王铁担

美术设计:李妙章

文章字数:5000-15000字

阅读时间:5-15分钟

写在前面

人到中年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生命中的可能性正在一点点消失。年轻时一些想做没做成的事,可能永远都做不成了;一些想在一起而没在一起的人,可能再也不会相伴了。

我们会焦虑于这种确定性,并苦苦思索,除了可见的衰老和死亡,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离开小镇来到大城市,或辞去稳定的工作,就是害怕过那种“一眼望到底”的生活。

可是,人生过半,很多人的生活真的一眼就能看到未来。我们很容易把这种由“可能性的贫乏”带来的恐慌,误解为是衰老引起的。

壹、中年人怎么就“危机”了?

对于变老这件事,有些人可能会变得非常抗拒。一些男人开始寻求婚外情,想重新体验青春的激情,来维持自己“宝刀未老”的错觉。一些女人则开始精心打扮自己,甚至整容,害怕因为变老而失去魅力。

还有一些人开始回忆当年,对年轻人指手画脚,变得俗气、势利、斤斤计较,把生命的成长寄托在钱财、名声这些可见的东西上。

但是,也有一些人到了中年以后,反而开始渐入佳境。他们变得更成熟、更有经验,也更有创造力。这些人摆脱了“小我”格局的限制,人生境界也因此开阔起来。

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到了中年后,和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别人既变得不重要,也变得更重要了。

变得不重要,是他们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相对的,也不再那么在意世俗意义上的规则和成功,会更遵循自己的心来做决定;

变得更重要了,是因为他们关心自我以外的其他人,尤其是下一代,从繁衍下一代中获得人生意义。他们开始从其他人的成长中,获得新的可能性。

在成年中期,繁衍是人们要完成的发展课题。这除了发生在家庭领域(下一代的繁衍),也发生在工作和社会领域。

贰、下一代,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家庭的繁衍生息,有孩子的父母自然会懂。

如果孩子摔倒哭了,我们就会很心疼,恨不得是自己摔倒。

如果孩子开心地笑了,我们会比他还开心。

孩子在旁边时,我们自然会有一种特别的安心感,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孩子把我们从小的自我中拉出来,又一次扩大了自我的涵义。

这一次,自我包括了下一代。而因为自我的扩大,自我的可能性危机不再是那么大的问题了。

可是,并不是全部有孩子的成人都发展出繁衍感。繁衍感的本质是奉献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部分。

可是有些父母正好相反,他们把孩子拉进来加强自我,让孩子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前一种爱是奉献式的,后一种爱则是占有式的;前一种爱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真正关心他们,而后一种爱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关心的仍然是关系中的自我。

只有前一种奉献式的爱,才会发展出繁衍感。否则,我们会在和子女的纠缠中陷入某种停滞。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的妈妈特别黏他,很喜欢做各种好吃的给他。看起来妈妈很关心他,可是这种关心背后有一种奇怪的冷漠。

有次,妈妈卤了猪蹄让他尝尝味道。他说:“有点硬,再卤 5 分钟应该会不错。”

妈妈很不甘心,就说:“是吗?还好吧,你再尝尝?”他又试了一下,还是说硬。妈妈就让他再尝一口。

到第三遍的时候,他无奈地说:“还行。”

妈妈就得意地说:“你看,对吧,再试试感觉就对了。”

这样看来,哪怕是感觉,妈妈都不觉得他是对的,只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并一定要让儿子认同自己,让儿子为她的付出表示感激。

其实,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他们喜欢给孩子加衣服、夹菜,如果孩子说不需要,他们就会生气,觉得是对他们的冒犯。

有时候,父母还会让孩子代替自己完成愿望。比如,有的父母从小功课不好,没有上好大学,就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弥补自己没有读好大学的遗憾;有的父母跟同事存在竞争关系,就希望通过孩子的表现来给自己长脸。

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于他们让孩子代替自己完成梦想,而在于当孩子不接受这种安排时,他们会怎么处理。

如果孩子能够接受父母的安排,当然是好事,它会变成家族延续的传统,就像很多医生,祖辈三代都在卫生系统工作。

但是如果孩子不接受,而父母更看重自己的需要,这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冲突。这些孩子在青春期就很难发展出身分认同。因为发展身份认同需要整合父母的期待和自己的期待,而在这些孩子身上,这两种期待是冲突的。

父母那种“占有式的爱”和孩子青春期的“以自我为中心”很像,都是过度关注自己,忽略别人的需要。只不过中年爸妈关注的东西,从自我形象变成了通过孩子来满足自我的需要。既然相爱,何必相杀?

三、真正有“繁衍感”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真正有“繁衍感”的亲子关系没有什么秘诀,其实就是真的能为孩子着想,甚至为孩子忍受和牺牲。我曾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要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他问妈妈:“我走了,你会孤单、寂寞吗?”妈妈说:“你走了,我会孤单、会寂寞⋯⋯可是我不要把自己的困难,变成你不能出去的理由。”

我想,这位妈妈心里是孤单的,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又是充实的。因为她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她会真心为孩子奉献,为孩子的成长骄傲,并在孩子的成长中突破自我的限制。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一味地为孩子奉献,那不是失去自我了吗?会不会变成那种把“对生活的所有期待都放到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生活”的父母呢?确实有些父母是这样,但这并不是真正具有“繁衍感”的奉献。

首先,真正具有繁衍感的奉献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其实也是尊重自己的独立性。

其次,当我们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心孩子的成长时,我们的自我看起来被削弱了,其实是被增强了。

我们失去了一些自我关注,甚至失去了一些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机会,但同时,我们获得了一种特质——关心。这种关心会变成自我新的部分,对象既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是在通过爱孩子,学习怎么爱自己。所以,在奉献自我的同时,我们也在加强自我。这种奉献式的爱,是克服中年期感情困扰的发展障碍,走出中年危机的一种方式。

结语

有些父母,早早为孩子铺好顺遂平稳的道路,但在孩子不接受父母安排时,却将孩子的不听话当成一种冒犯。这种家庭关系的“繁衍感”,其实与中年危机息息相关。

人们步入中年后,有些人开始抗拒变老,对年轻人指手画脚,变得俗气、势利、斤斤计较,把生命的成长寄托在钱财、名声这些可见的东西上。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变得成熟、有经验、有创造力,这些人摆脱了“小我”的格局限制,人生境界也因此开阔起来。

越有“本事”的父母,越期待孩子有“出息”的父母,他们就越容易陷入中年危机。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朱金科工作室战略观点】我们认为,成功的战略策划咨询,首先是一套以战略成果为导向的咨询服务系统,应当致力于解决企业6大核心困境:

1、如何突破竞争压制?

行业巨头收割,对手贴身竞争,增长遭遇瓶颈

2、如何形成品牌拉力?

产品同质严重,难获顾客首选,陷入价格血战

3、如何洞察市场需求?

需求过度满足,新品迭代无序,价值传递受阻

4、如何有效防御竞争?

创新总被抄袭,无法形成壁垒,经营成果失守

5、如何确保战略落地?

缺乏系统指导,执行难以合力,运营效果不佳

6、如何构建长期优势?

缺乏长期战略,应对变化迟缓,无法驾驭竞争

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家的个人意志力为圆心,以组织生态的集体意志力为半径,不断地扩大战果,挖深战略护城河。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天都是积累,一切奇迹都是时间的玫瑰!

0 阅读:23

策划人朱金科

简介:《打赢品牌仗》作者,策划价值,传播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