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年会开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论坛上喊话小米集团等造车新势力,王传福称:
新能源车是风口,大家都觉得市场巨大,市场成长速度十分快,大家都一拥而上,都闯进来,新能源是新生事物,有好多种路线,一旦路线歪掉了,你可能损失的是50个亿,浪费50个亿,对很多大咖来说,不算钱,比如说小米集团的雷总。雷总有1000个亿造车(指小米造车宣布的有1080亿现金流)。关键是浪费你三年的时间,三年时间值多少钱,拿钱是买不到的。当你的战略要是错误了一个方向,丢了50个亿可能并不重要,但是你丢掉了三年的时间,这个就很重要了。因此在这么多玩家里面,谁能活下来,第一要有核心技术。第二要有很精准的战略,第三要有快速决策的机制”。
截止目前,针对比亚迪王传福的隔空喊话,雷军暂未回应。那么,王传福对小米造车的忠告,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比亚迪的“战略方向”研究
据王传福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透露,早在2004年,比亚迪就开始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从DM 1.0,到DM 2.0、3.0,目前DM-p和DM-i技术,比亚迪已在插电混动领域坚守17年。
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制定了太阳能、储能、电动车的愿景,并在同年推出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今天,比亚迪已经站在光伏储能、新能源车和半导体的三大风口,比亚迪(002594.SZ)A股市值已经突破6000亿,为国内最高市值车企。
2007年8月,基于对新能源发展前景的判断,王传福在公开场合表态:“到2015年比亚迪汽车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制造企业,到2025年比亚迪汽车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企业”。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王传福称:“2020年是电动车的天下,电动车的技术核心是电池,而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技术”。
王传福说:“我们研发的‘铁动力’电动车使用了铁电池技术,铁电池比锂电池更适合用在电动汽车上,我们将在深圳建立铁电池的生产线,2009年6月将推出E6纯电动车,这款轿车采用四轮驱动、最大功率200KW,充满一次电可以跑400公里,而价格‘15万元就可以搞定’。”
尽管事情的剧本并没有完全按照王传福的设想向后发展,2015年比亚迪也没有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制造企业,但这不影响比亚迪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家企业。其依靠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及DM-i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汽车制造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王传福曾在多个场合表态:中国是个多煤少油的国家,进口石油超过70%,70%进口石油经过南海运输,交通运输领域消耗70%石油。为了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比亚迪坚持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而在新能源汽车路线上,比亚迪一直坚持“磷酸铁锂电池”的路线。2018年前后,三元锂电池路线成了新能源汽车主流线路,比亚迪不得不部分转产三元锂电池。但仅仅3年之后,2021年4月,比亚迪再次宣布回到磷酸铁锂电池赛道,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全部标配“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的这一举动在国内厂商中绝无仅有。
王传福再次给出了为什么坚持磷酸铁锂线路的理由:“新能源车电池如果大量使用镍、钴等稀有金属,当原材料无法稳定供应或燃油车全部被新能源车代替时,原材料供需矛盾将不可避免。同时,面对‘3个70%’挑战,中国发展新能源车减少石油消耗,比任何国家都紧迫。王传福指出‘中国不能从被石油卡脖子,转变成被金属钴和镍卡脖子’”。以比亚迪的这些“战略方向”为例,是否值得小米集团借鉴呢?小米造车:该往何处去?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小米为什么要做车?在小米之前,早在2014年前后,中国掀起来一次造车新浪潮,蔚来、小鹏、威马、哪吒、赛麟、拜腾、博郡、零跑、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四处创立,蔚来、小鹏、理想先后在美股上市,雷军自己也早在2013年就两次拜访了马斯克,在小鹏和蔚来上市前投资了小鹏和蔚来。也就是说,雷军对电动汽车行业有非常频繁的、近距离的接触,有大把的时间来决策到底要不要进入汽车行业。但雷军没有这么做。
小米宣布要造车是在2021年3月30日,在这之前,没有人知道小米要造车。甚至,小米总裁办副主任徐洁云在2020年12月15日,还在微博这么为小米造车辟谣:“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也就是说,小米决定造车,非常的仓促。直到最后的75天,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雷军3月30日称,“在过去75天里,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的最重大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为什么雷军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决定要做车,最后只花了75天决定造车?原因恐怕是,小米集团除了造车,已经无路可走了。众所周知,小米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手机业务、互联网服务、IoT业务。其中核心业务手机业务不用多说,以中兴手机、原华为荣耀为例,其核心如操作系统、手机芯片等,都不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一旦像华为手机一样受到制裁的话,处境将非常的困难。
其二,其互联网服务,这块业务主要基于安卓生态。国内部分,小米集团互联网服务享有的市场份额,主要是谷歌的安卓在国内不占有份额,使得小米、原来的华为以及OPPO等安卓系国产手机品牌得以分享这一部分市场。在国际市场,小米如果基于安卓生态推互联网服务的话,其直接竞争对手将是本尊谷歌的安卓生态,两者的冲突显而易见。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中美关系不确定的情况下,小米集团的互联网服务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如果小米在国内切换为鸿蒙系统,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其面临的挤压可能会更严重。其三,小米的IoT业务即物联网,包括电视机、手表、扫地机器人等一系列业务,同样存在严重的短板,就是它的操作系统。小米2020年11月5日才宣布要推出自己的IOT操作系统vela,主要面向智能家居领域。做操作系统并不是小米的强项,相比华为的鸿蒙系统,小米的vela操作系统的存在感显然低得多。此外,这个操作系统不仅要面对苹果、谷歌相关操作系统的压制,国内也要面对华为鸿蒙、阿里OS、腾讯 TencentOS tiny的竞争,可谓凶多吉少。
事实上,小米集团是建立在安卓系统、安卓生态之上的中国公司,一旦安卓系统、安卓生态被抽离,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也就是说,为什么2020年之前的小米集团完全没有想过要造车,而2020年之后却突然要造车,这和2019年5月美国宣布对华为进行制裁,2020年11月华为如日中天的手机品牌荣耀不得不易主不无关系。在这种状况之下,小米集团不得不转型,而新能源汽车显然是最好的选择。小米集团该选用何种战略?那么问题来了,就像比亚迪王传福所说,小米集团造车,战略如果错了,损失的不只是金钱,还包括时间,而时间其实就是窗口期。小米集团宣布造整车,而不是像华为只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一样安心做供应商,使得小米集团和华为(鸿蒙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谷歌安卓自动驾驶系统)一下子变成了合作关系,而不是对手,这是一个大的战略。这对于原生技术能力不那么强的小米集团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聪明的选择。
既然是整车制造,那么摆在小米集团面前的选择很多,核心的要素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方案和电池路线。首先说说电池线路。在公众眼里,小米手机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性价比。小米手机为中国普及智能手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以2017年的数据看,第三季度,全球主要手机厂商每部手机利润排行中,苹果排第一,三星第二。苹果手机每部利润高达151美元,是三星31美元的5倍。其余排名分别是华为15美元,OPPO为14美元,vivo约13美元,而小米手机每部利润仅2美元左右。那么小米汽车会怎么样呢?根据雷军4月6日发起的关于小米汽车售价的一个投票,大部分投给了10万以内这个选项,这意味着人们希望像普及智能手机那样,小米能够以性价比优势来普及智能汽车。
小米会怎么做我们暂且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由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本很高,因此小米大可以选择磷酸铁锂电池,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以达到电池安全+性价比高的诉求。第二点,就自动驾驶路线来说,由于存在智能手机业务完全受制于安卓系统的事实背景,因此小米集团有很大的概率采用国内的自动驾驶方案如华为的自动驾驶方案等等。第三,由于汽车制造产能充足的问题,小米集团大概率不会自己建厂,找人代工生产,或收购一家工厂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就在不久前,雷军到访长城汽车研发中心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双方合作造车传闻。小米造车,会像小米手机一样带给我们惊喜吗?我们拭目以待。
我也不看好小米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