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为何占个扬州,就能三分天下?来看下航拍古城

访彤说国际 2023-02-17 13:15:07

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历史名城,但隋文帝之前,扬州是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汉有天下十三州,扬州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叫扬州呢?两种说法,一是说江南之地有躁动之气,性情轻“扬”;二是说江南多水,水能“扬”波。西汉和东汉的扬州,辖区基本相同,包括安徽省淮河以南、江苏省长江以南、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当然受当时生产力的约束,长江流域的开发力度不如黄河流域。西汉时的扬州虽然面积大,人口却不多,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东汉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扬州的人口明显增加。吴郡(治苏州,指治所,下同)、会稽郡(治浙江绍兴)、庐江郡(今安徽庐江)、九江郡(治安徽和县)、丹阳郡(治安徽宣城)、豫章郡(江西南昌),放在全国都是大郡。扬州辖区主要在江南,这里资源丰富,朝廷出于制衡的考虑,把首府放在了长江西岸的历阳(和县),东汉后期才迁到寿春。历阳既是扬州治所,又是从江西(长江在安徽呈南北走向)到江东的战略跳板,至少小霸王孙策是这么看的。

父亲孙坚战死,17岁的孙策只好寄居在淮南军阀袁术帐下。孙策最开始想到江淮之间的九江郡,但袁术两次言而无信,让孙策非常失望。以孙策的实力,很难吞掉强大的袁术,不过江东的扬州刺史刘繇相对较弱,孙策决定过江发展。在向袁术借兵之后,孙策带着为数不多的兵马来到历阳,从这里渡过长江进入江东。

江东没有袁术这样的大军阀,几乎是无主之地,孙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占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这个“六郡”基本上都是扬州地界,包括丹阳、会稽、庐江、吴郡、豫章。豫章郡的面积太大,加上人口增加的因素,拆郡势在必行,所以在今江西省南部设庐陵郡。这六个郡是孙策打下来的,也是其弟孙权创建吴国的基本盘。换言之,东汉时期的扬州,除了九江郡,其他的基本都被孙权控制。可以说扬州是孙吴立国的第一桶金,有了扬州,孙权才可以南下平交州,西向袭取荆州。

袭取荆州杀关羽是吕蒙和陆逊干的,吕蒙死后,陆逊占据荆州,而孙权则掌握着扬州,是绝对不能松手的。孙吴时的扬州刺史(牧),不像南朝宋齐梁陈必须是皇亲,但也必须是心腹。孙权偷袭荆州时,就是让心腹人吕范代守的。之后,吕范又当上了扬州牧,继续为孙权守卫核心统治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扬州的人口越来越多。在原来“六郡”的基础上,又从会稽郡中拆出临海、建安、东阳等郡,豫章郡拆出临川等,东吴末年的扬州已有14个郡级行政单位。不过孙吴始终追求的“大扬州梦”,始终没有实现,(安徽段)长江西岸的庐江和九江两郡,自合肥以北属于曹魏。孙权被戏称为“孙十万”,是孙吴的痛。要守住扬州必须拿下合肥,可偏偏就拿不下来,还成就了张辽的一世英名。

和东吴的扬州相比,曹魏的扬州则有些“寒酸”,只有淮南(原九江郡)、庐江两个郡。但是,从战略地理的角度,曹魏的小扬州能紧紧扼住东吴的大扬州。

古代的江东王朝,“守(长)江必守淮(河)”,再不济也要守住合肥,作为江东的战略屏障。可无论是重镇寿春还是合肥,都在曹魏手上,东吴在战略上是非常被动的。很长一段时间,曹魏的扬州刺史都是宗室曹休,因为曹休破吴有功,升为扬州牧。

魏之扬州的治所最早是在合肥,《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因醉酒刺死的刘馥,曹操就封他为扬州刺史,在合肥立足。合肥既是东吴北上争夺中原的战略跳板,又是曹魏压制东吴的战略重镇,东吴从兴至亡都没忘记进攻合肥,可惜一次也没成功。

魏之扬州的东南,距离东吴的“东都”建业(江苏南京)非常近,而西南一线距离东吴的(西都)武昌(湖北鄂州)同样很近。魏之扬州虽然不大,却像一根刺扎进东吴,有些类似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1.5万平方公里),小了点,却是欧洲的噩梦。也因为如此,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淮南发生了著名的三叛事件。王陵、毌丘俭、诸葛诞先后据扬州治所寿春反魏,给新统治魏国的司马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司马氏三父子,司马懿亲征王陵,司马师亲征毌丘俭,司马昭亲征诸葛诞,足见魏之扬州对于司马氏的战略意义。一旦东吴控制了淮南,就等于打开北上中原的大门,事关司马氏的家身性命,岂可等闲视之。

司马氏统一天下,但不久后八王之乱,司马氏残部在江东立国,变成了孙吴第二。(东吴控制的)扬州,又成了司马氏的保命利器。

0 阅读:0

访彤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