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4xxx13 355 2024-07-21 11:23 看到嬴政坐在侧排,果断跳过 大爷 回复 07-22 17:35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君主是商纣王帝辛,秦始皇嬴政,隋炀帝杨广 哈哈 回复 07-23 22:16 肯定是爽文看多了,一个统一安定的大统一王朝让他十几年折腾没了,还明到哪儿去
zhangya080301 308 2024-07-21 11:23 李二下来,祖龙上去 人文热点 回复 07-22 20:37 呵呵,说不过就刷小孩子脾气?挨打要立正,胡搅蛮缠不是好孩子! 佩恩 回复 07-21 19:55 董仲舒从他那里开始独尊儒术的,汉武帝的内政不好,却又连年征战。整个国家成为军事机器。独尊儒术,除了控制思想,还有大吹功绩的能力!
用户10xxx59 153 2024-07-21 11:21 千古一帝应该是嬴政,如果没有嬴政的大一统哪来的后面的统一 龙浩淼 回复 09-14 18:01 李世民送技术给日本与吐鲁番,首位囚父开历史先河。他何资格坐第一位 鑻蟸 回复 09-22 16:08 没有隋朝的基业,李世民拿什么注重民生。没有长孙无忌皇亲支持,陇西李氏的支持。拿什么注重民生。民生最大的敌人就是士族,唐朝没士族是吗?
观雨亭 77 2024-07-21 15:36 个人觉得第一肯定嬴政,后面汉文物景三帝,隋朝杨坚,唐朝李世民,宋元忽略,明朱元璋,这些可称千古一帝,其它都不算 其中汉朝能连续出三个厉害的真不容易,所以我们才能叫汉族 进无止境 回复 07-22 10:04 李世民第三,没人有资格称第二。除了玄武门事件,当皇帝来说,他几乎就是明君的完美化身。 大爷 回复 进无止境 07-22 17:41 笑死了,玄武门政变弑君杀父杀兄就不配称千古一帝,还强抢了兄弟的妃子,这是大逆不道罪大恶极
用户10xxx79 66 2024-07-21 14:22 李世民你认为坐在那里合适吗? 燕归人 回复 07-22 08:39 换他本人来都会觉得不合适,而且赵家两个走开,康麻子走开,杨广黑红扯不清也不能算。。汉光武帝得算上,李治武则天两口子加起来占一把椅子。
人文热点 65 2024-07-22 18:03 千古一帝至少是对中国历史有极大影响,其次必须是当时唯一的皇帝!宋主周边都是帝,南宋更是对金称臣成为金南藩,最重要的是宋没有统一基本的汉地,不讲西域,宋也没有统一甘肃和幽云! 天哥 回复 09-07 16:53 杨坚不配吗? 睡不醒 回复 07-29 17:16 你没看到杨广赵祯都在里面吗,成吉思汗也扯,上也是忽必烈上,所以刘邦不在是对的,拉低身份,同理,嬴政也不该上,就让李二玩,让他跟朱元璋打架看谁有资格上去
8级小狂风 44 2024-07-21 23:21 没有始皇帝,你们能进皇帝群?。真是大小王不知道了…. A person is also goo 回复 09-15 09:17 终于看到一个正确的评论了,楼上还搁哪儿扯嬴政暴君,说他统一六国就是不亲民,我特么笑死,不统一分解各国三天两头你打我闹就不死人?笑[抠鼻][抠鼻] 镜中花是彼岸花 回复 09-16 02:04 看看欧洲就知道大一统有多困难,祖龙绝对排第一
用户38xxx02 39 2024-07-21 22:20 姓赵的两个?那姓刘的不得一堆上去?[并不简单] 往事八块八毛六 回复 07-25 23:21 这是我最想看到的评论。 战斗机 回复 08-27 12:40 在老百姓面前宋仁宗是好好皇帝,看你站国家来看,还是站百姓角度看
人文热点 31 2024-07-22 19:30 自古以来汉家雄浑,唐家气魄。汉唐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科技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王朝,强汉盛唐历来被中国人津津乐道! 胡桃夹子 回复 08-03 10:06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认为功劳超过三皇五帝,因此称皇帝。实际上也因为周分封时,也分封了有功的其他小部族,而且战国时秦楚赵三国对外扩张将很多少数民族的地纳入中原文化圈,秦统一后已经不是夏商周那种单一民族国家的概念了(周的分封制很削弱其掌控力)。为了让当时的少数民族心服,也有必要用一个贤德圣明的称呼来统治文明型国家。 8级小狂风 回复 07-26 19:28 你首先要知道,周朝他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用户13xxx45 29 2024-07-21 11:27 亡国之君都能竞选千古一帝了,大开眼界[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尘与我 回复 07-25 12:43 你在放屁,隋朝是府兵制度,两次东征高句丽目的就是削弱世家门阀,就是 没稳住局面 用户13xxx45 回复 尘与我 07-25 14:02 怎么,隋炀帝不是亡国之君?
人文热点 26 2024-07-21 21:28 汉太祖高皇帝、汉太宗文皇帝、汉世宗武皇帝、汉中宗宣皇帝、汉世祖光武皇帝 S丶x 回复 07-23 18:38 杨广谥号杨侗给了个隋世祖,文盲就多读点书 人文热点 回复 07-22 18:33 居然还有人给你这沙子点赞,扫盲任务任重而道远
孤竹无名 22 2024-07-22 02:03 华夏唯有圣祖龙可称千古一帝,其余之功皆不足与之比肩 用户17xxx80 回复 08-08 16:11 朱重八算半个,恢复华夏正统,明之一朝不和亲不纳贡,堪称华夏脊梁,最有气节 用户18xxx45 回复 用户17xxx80 08-19 23:07 这话没毛病[点赞]
戒急用忍 22 2024-07-22 00:03 始皇帝,皇帝这称呼都是他发明的!没有始皇帝,在座的,日后都不知道上哪儿撒尿和泥,放屁崩坑呢! shmily 回复 08-02 21:24 无知者无畏,秦始皇大一统思想指导了华夏变革之路几千年 用户17xxx80 回复 08-08 16:08 没有共享,活得久有什么用,就像人一样,那些开国元勋国之脊梁,不比空活百岁的人更伟大
北冥子 20 2024-07-22 00:03 排位什么的先不谈,赵匡胤杨广宋仁宗这几个是怎么上桌的? 北叶 回复 09-14 20:35 隋炀帝杨广居功甚伟,开运河,创科举,带兵统一南北,可惜着急了些,以至于世家大族地方门阀瞅准时机纷纷起兵反他 念冰lk 回复 10-01 22:54 杨广可不差吧!
魃霸 19 2024-07-21 22:51 清朝也能算? 魃霸 回复 07-22 21:55 别扯犊子,清朝拖后了中国三百年这就没得洗 ,本来国家版图最后也是以实际控制确定的,更不要谈失地近八百万平方公里了,清朝就是一坨屎 江渐月 回复 魃霸 07-22 22:15 [抠鼻]中国落后于世界是从唐末宋初开始的。到明朝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流刃若火 15 2024-07-21 17:26 宋只是一个割据政权 用户21xxx92 回复 07-22 19:30 那你把让历史宋代移出去啊!没那个本事非要强行装逼,是不是一个朝代自有史学家定义!用得着你操心。 潇潇雨兮 回复 07-24 22:41 赵匡胤送的燕云十六州?
中华大仙 11 2024-07-21 15:51 世界变化太快,杨广也能被称为”千古一帝”了? 群衆演員 回复 07-27 11:51 不是运气,是时势,李二上台时,地方割据势力差不多灭完了。而杨二上台时,地方武装集团和世家林立,而杨坚当皇帝这些势力都是有功的,要是杨坚也会杯酒释兵权的手段,根本没李二啥事情,他交给杨广的摊子隐患忒多,他死后以关陇集团为首的地方势力开始对杨广的施政阳奉阴违,杨广迁东都、完善科举、修运河、征高丽,都是为了削弱这些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群衆演員 回复 07-27 12:19 杨二主要做了四件事,1、迁东都是为了摆脱关陇集团控制;2、完善科举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说白了也是要削弱地方士族势力,杨坚虽然开创了科举制度,但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仍有许多士族子弟以察举评选的方式进入官场,杨广设进士科就是想杜绝这种情况。3、三征高丽是为了削弱地方武装的实力;4、修运河,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且南方没有割据军阀势力,士族也更容易控制,连通南北水运,南方就是杨广的经济后盾。杨广下了很大一盘棋,无奈没能成事,后面被李二黑成荒淫无道的色胚,其实杨广在父母的影响下,后宫还没有李渊李世民的零头多。真是被冤被黑的千古第一帝
8级小狂风 11 2024-07-21 23:23 满清能上2个??那汉朝随便找几个,不比他两强? 江渐月 回复 大爷 07-22 18:49 [抠鼻]功过要分清楚,绝不能一棍子打死。另外,功与过是不能相抵的,也不能用功大还是过大去评价。 大爷 回复 07-22 17:51 功不抵过
大楚九江郡守 8 2024-07-23 09:43 嬴政居中汉武帝和朱元璋分列左右,其他随便。 无解 回复 08-08 17:56 道友所言极是[开怀大笑] 用户17xxx80 回复 08-08 16:12 是的,你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大胖子 7 2024-07-22 00:05 嬴政、朱元璋两个放在前两个。成吉思汗影响力能排第一,但是游牧民族的文化是掠夺破坏文化,所以对中国没有贡献。 江渐月 回复 07-22 06:38 成吉思汗是世界帝王,有资格上。
无形 5 2024-07-25 20:47 祖龙和李二换一下,刘彻和朱元璋换一下 hgfvhhn 回复 用户51xxx43 09-17 16:04 杠精 用户51xxx43 回复 09-17 14:19 祖龙不难,当质子九年,三岁被亲爹抛弃,后面又被母亲,弟弟,亲儿子背叛。
用户11xxx94 4 2024-07-27 13:06 其实最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却是三位暴君,商纣王,嬴政,杨广,商纣王使当时中国从类似于一个部落联盟的国家变成一个封建王朝,虽然他失败了,但周在他的基础上办了,秦始皇把中国第一次把中国彻底统一了,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中国变同文同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炀帝挖运河,兴科举?这个运河从此成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命脉运输线一直沿用到清,科举制度从此打破世家对权利的垄断。但是下场都不是很好,这是必然的,改革必然意味着对固有秩序的打破,而权利又在原有特权利益集团手里,他们不愿意放,就意味动乱反扑
深海蓝冰 4 2024-07-24 13:50 实际上对中国贡献最大的就几个人 祖龙头把交椅不用说了 然后就是汉武帝 然后就是杨坚杨广 汉武帝第一次真正解决游牧民族的威胁 将大一统的大字写成了大写的大 杨坚杨广是将数百年混乱的中国又一次带入大一统 这两次以后大一统才真正刻入中国人的灵魂 至于结局 把长久混乱的中国带入大一统 他们的结局都不会太好 主要是混乱的国家人心已恶 地方势力问题解决不彻底 很容易崩盘 必须等地方势力再被清扫一次才能安定 同样情况的就是后周 也被人篡夺了天下
A萧郎@完美人生 3 2024-07-23 12:47 嬴政一统天下,下面这些算什么东西 作死的节奏 回复 09-28 22:50 欧洲统一了吗? 人文热点 回复 作死的节奏 09-28 23:02 我说欧洲统一了吗?
偏锋 3 2024-07-23 22:48 为什么没有尧舜禹 商汤和周武王 夜羽 回复 07-24 04:30 尧舜禹是三皇五帝之一,那个时候没有皇帝的称呼,只有单独的皇、帝,始皇帝是第一个以皇帝自居,他的功绩也称得上唯一的千古一帝
清音俗世流 3 2024-08-01 04:31 不要写宋仁宗了,是被儒家夸出来的,在位期间西夏崛起,连吃败仗,对军将防范太过,在位四十多年土地兼并严重,改革魄力不足。只能算守城之军,就是守城都有些不合格,毕竟在位期间国土缩小了。一样是三世皇帝,比起汉景帝、唐高宗、明仁宗、清康熙帝差远了。
hgfvhhn 3 2024-09-09 20:20 必须我老祖宗嬴政坐主位,左一朱元璋(历代唯一一个出身我等阶级的皇帝)、右一李世民,汉武帝下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千百年愚民政策的基础),隋炀帝,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永乐大帝朱棣,女皇帝给个位置吧,雍正比康乾强,成吉思汗(彼时汉人为四等人故其放在后面) 人文热点 回复 10-01 21:37 汉家霸王道,唐家儒释道。哪个老师教你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看汉武帝像独尊儒术吗?? 人文热点 回复 10-01 21:11 刘秀:你把我世宗下掉,你猜我为啥叫光武帝?
人文热点 3 2024-10-01 21:04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组建骑兵兵团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力推广马政的皇帝,所谓“天子盛养马”,同时也是第一位从中亚引进良种马改良汉马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破格启用骑奴为骑兵兵团统帅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为骑兵兵团大规模装备我国第一代马刀环首刀的皇帝,这种刀背厚实的马刀很快深受前线将士喜爱成为汉军标志!
人文热点 2 2024-07-27 17:19 刘彻是第一个主动参与推动我国古代军队结构由步兵车骑集团向骑兵兵团转变的皇帝,而且卫青霍去病是刘彻从骑奴破格提拔,这是历史罕见的!最重要的事刘彻主导推动了半个世纪的马正,所谓“天子盛养马”历史罕见!再者刘彻对西域良种马及其渴望想方设法引进西域良种马改良汉马,汉武帝的马匹政策花费巨大,收获也巨大,汉朝骑兵的马匹马耳变短,马蹄增大,口裂更大,胸脯更宽,肩高也明显增加。最后刘彻推动的骑兵兵团反击匈奴在优秀的青年统帅卫青霍去病带领下积累了骑兵兵团在大草原作战的经验包括大纵深穿插迂回的歼灭战法以及大草原行军方位判断、水源寻找等经验! 人文热点 回复 07-27 17:38 在战国骑兵兴起之前,中原马匹多用于驮载驾车,而不用于冲锋陷阵。以致时间长久后,马匹体形矮小,行进速度缓慢,而且不灵便,不耐饥寒。晁错曾将中原马和骑兵与匈奴相比较后指出其弱点曰:“上下山阪,出入溪洞,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人文热点 回复 07-27 17:48 《汉书》记载:“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所穿也。”《资治通鉴》进一步阐述:“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正是在刘彻亲挖昆明池训练水师才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跨海登陆作战,跨过黄海一战灭朝鲜置汉郡!这是历史事实!
狂风的呐喊 1 2024-07-23 02:18 赵匡胤不配坐那里,李世民没坐错,汉武帝应该和朱元璋换一下。 狂风的呐喊 回复 07-24 07:36 那你说谁配? 人文热点 回复 狂风的呐喊 07-24 09:49 首推汉帝唐皇然后才能说朱明
人文热点 1 2024-07-23 00:01 西汉政策具有高度连贯性,从贾谊首提“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到汉文帝六分大齐国三分淮南国,再到汉景帝晁错“请削地以尊京师”,最后汉武帝行推恩令封王子侯后又以酎金成色不足悉数除爵,纠正了刘邦的郡国并行带来的危害,至此诸侯政治彻底退出西汉政坛,有效避免了东周的政由方伯!诸侯政治的退出也让汉廷得以腾出手去解决匈奴边患。 人文热点 回复 07-23 00:43 而在西线在霍去病拿下3000里河西走廊后汉廷很快设计河西四郡,线性布局掌控河西走廊。在此基础上汉廷很快完成对西域关键地点的轮台屯兵驻军,终结了匈奴对西域诸国的控制,并在日后的宣帝时正式设计都护府管辖 人文热点 回复 07-23 00:45 《汉书·匈奴传》记载,“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可见高帝被围高后受辱对历代汉帝刺痛之深,就在匈奴30万骑围汉高帝的80年后,30万汉军远涉漠北苦寒之地围匈奴大单于!一雪百年耻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