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很多香菇,却不一定知道,西洋殿中供奉着香菇祖师爷!

驴游记 2022-10-06 19:26:39

你也许知道,木匠的祖师爷叫鲁班,活字印刷的祖师爷叫毕昇,造纸术的祖师爷叫蔡伦,甚至还可能知道花炮的祖师爷叫李畋,但香菇的祖师爷呢,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香菇还有祖师爷?确实有,海内外华人公认的香菇祖师爷叫做吴三公,他就是“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创始人。他的家乡浙江庆元县,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浙南小县城,不仅是“中国廊桥之乡”,同时也是“中国香菇之乡”。

从庆元县城前往浙江第二高峰百山祖的兰荒公路旁,你会遇到一座壮观的廊桥,靠边停车,不要错过这条潺潺的小溪,以及溪流上飞跨的廊桥,以及河边供奉着香菇祖师爷的西洋殿。

这个地方很不一般,这里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所在地,还拥有西洋殿和兰溪桥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来看看兰溪桥,你在庆元旅行,可能已经看过了很多廊桥,但第一眼看到兰溪桥时,恐怕还是会被震撼到。

兰溪桥是一座大跨度木拱伸臂廊屋木拱桥,犹似飞虹,桥全长48.12米,宽5米,距河床高9.4米,拱架外观呈八字形,内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卯接组合而成。

桥身两侧设挡风板三层,依次叠垂状如桥裙,古朴典雅,其桥体的构架原理在我国民间桥梁建筑史上堪称一大杰作。

走进古桥,可见桥拱骨与横枋木的铆接部位,工匠完全是根据桥的净跨和矢高以及桥面宽窄,结合每根桥苗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实际数据,准确设定每对大小牛头所固定的位置、角度以及标准规格,以接纳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榫铆和榫肩,不仅更加美观,还大大增强了木拱架的支承荷载。

拱坡桥面铺设取自河中的鹅卵石,中轴还嵌着一道条石,重量让桥梁更加牢固,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击。

不过你可别以为这座巨桥一直矗立在这里,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的廊桥,原址在下游的兰溪桥水库储水区内,1984年因为修建水库,才按原貌迁建于此。

穿过古廊桥,往前不远处,你便能看到松源溪边的西洋殿。

西洋殿这个名字,总给人感觉和外国有啥关系,其实非也,被称作西洋殿,是因为这里供奉着香菇祖师吴三公,而关于吴三公的身世,记载是“祖家在龙岩,生长在西洋”。此龙岩非福建龙岩,此西洋也非海外西洋。

西洋殿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

这座留存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雕梁画栋,处处体现出浙南匠人的技艺和古建筑的精美。

殿中也有倒座戏台,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就是戏不仅仅是给人看的,更是给正殿的各位神仙看的。

西洋殿中供奉的主神就是香菇始祖吴三公,吴三公叫做吴煜,南宋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

那这个吴三到底干了点啥呢?据说他年轻时与乡亲们常年行走在龙庆古道的茶木圩一带,在烧炭和采集野生菌蕈过程中,发现倒下的阔叶树皮层刀斧砍伤处会出菇,他就搭棚建寮砍树试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出了“砍花”种菇技艺。

他还发现被他摇动过的树干,香菇长势更好,于是又总结出了“惊蕈”种菇技艺,哪怕是“香菇”这个名称,据说也是他取的,他还带领村民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干 ,来年再吃。

到了明初,国师刘伯温把香菇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朱元璋,并向皇帝奏本,讨封龙、庆、景三县百姓生产香菇的专利。从此,制菇的民众越来越多,吴三公也被菇民尊为“菇神”。

你看这吴三公塑像,手中还托着一枚香菇,中国历朝历代的神仙很多,但像吴三这般普普通通的农民,从劳动中总结经验,并造福一方百姓的不多,说实话,这样的人才应该真正封神。

一旦被封神了,周边也就会有很多神话传说,据说殿外东侧这口古井,被称为“运木古井”,相传建庙用的木材就是从井里涌出的。

近900年过去了,香菇已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重要的美味之一,香菇炖鸡、香菇炒肉、香菇豆腐汤、酿香菇、孜然烤香菇……谁还没吃过几个香菇,但恐怕极少有人知道,浙江庆元是“中国香菇之乡”,吴三公是香菇祖师爷,西洋殿中供奉着香菇祖师爷吴三公。

好在数百年后,香菇仍然是当地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历代菇民也没有忘记吴三公,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吴三公生日)和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是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朝拜祀奉“菇神”的进香期,每到此时,诸方山货、食品云集于此,百货摊位林立,成为远近物流中心,此外还举行戏剧会演,宣扬菇乡文化。看完这一篇,你是否对香菇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呢。

0 阅读:55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