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杭州下沙的一个普通傍晚,28岁的小盛坐在出租屋的书桌前,手里轻轻抚摸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母亲雷女士笑靥如花,背景是一片青翠的山林。 "妈,我一定要帮你找到外婆。"小盛喃喃自语,眼神坚定。他回想起母亲无数次讲述的离家故事,每次说起,母亲的眼里都会闪烁着泪光。这一次,小盛下定决心,要再次尝试寻亲,无论多么艰难。 1993年的一个春日,18岁的雷女士站在贵州老家的小山坡上,遥望着远方。家里突遭变故,父亲重病,家庭负债累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雷女士含泪告别了家人,独自踏上了北上打工的路。 "姑娘,往哪里去啊?"一位老大爷问道。 "我也不知道,大爷。但我得出去闯闯,为了家里。"雷女士强忍泪水回答。 雷女士辗转多地,最终在山东落脚。她白天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晚上在小餐馆当服务员。生活艰辛,但她从未放弃希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相知相恋,很快组建了小家庭。然而,由于频繁搬家和通讯不便,雷女士与老家的书信往来逐渐中断。每当夜深人静,思乡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小盛出生后,雷女士将所有的爱和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个小生命身上。她常常对襁褓中的小盛说:"宝贝,总有一天,妈妈要带你回老家,见见外婆。" 上大学后的一个寒假,小盛无意中发现了母亲珍藏的老照片和书信。当晚,雷女士哽咽着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小盛听完,默默擦去眼泪,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帮母亲圆梦,找到阔别已久的亲人。 大学毕业后,小盛一边工作,一边利用所有空闲时间四处奔波寻亲。他在网上发帖、联系媒体、求助公安部门,甚至自费去贵州实地寻访,但都无功而返。 "盛啊,你都28了,该考虑个人问题了。"母亲心疼地说。 "妈,别担心我。找到外婆才是最重要的。"小盛坚定地回答。 然而,多年的寻亲无果,让小盛内心充满了挫败感。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就在小盛几乎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一切。 "盛啊,你听说过杭州交警吕加昌吗?他在公益寻亲方面很有一套。"同事小李随口提到。 小盛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立即查阅了吕加昌的事迹。怀着忐忑的心情,他联系了吕加昌。 "吕警官,我是小盛。我想请您帮忙寻找我外婆..."小盛将情况简要说明。 "小伙子,别担心。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找到的。"吕加昌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让小盛重新燃起希望。 吕加昌,今年45岁,安徽宿州萧县人。20年前,他怀揣着对大城市的向往来到杭州,成为了一名普通交警。 "刚来杭州那会儿,我也想家得很呢。"吕加昌回忆道,"可能正是这份思乡之情,让我对寻亲特别上心。" 十年前,吕加昌偶然帮助一位老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从那以后,他萌生了投身公益寻亲事业的想法。 "起初很难,没人支持,也没有资源。"吕加昌笑着说,"但我就是不信邪,一点一点摸索,终于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寻亲志愿者网络。" 现在,吕加昌的寻亲群已遍布全国各地,志愿者超过10万人。每一次成功的寻亲,都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接到小盛的求助后,吕加昌立即行动起来。他在100多个社交群里发布了寻人信息,详细描述了雷女士的家乡、离家时间等关键信息。 "各位志愿者,我们又有一个新的寻亲任务..."吕加昌的信息如涟漪般在网络中扩散。 很快,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开始接力行动。其中,贵州志愿者朱福敏接过了实地走访的任务。 朱福敏根据线索,在贵州的几个村庄间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个小时后,好消息传来。 "小盛,找到了!你外婆还健在,你舅舅也打听到了你们的情况!"朱福敏兴奋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在吕加昌的协调下,很快安排了视频通话。画面中,雷女士颤抖着看到了阔别30年的母亲和弟弟。 "妈...妈..."雷女士哽咽着,泪水模糊了双眼。 "闺女啊!"老人家也泣不成声,"可算找到你了!" 小盛站在一旁,眼含热泪。他轻轻叫道:"外婆...舅舅..." 这一声呼唤,让所有人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欢笑、泪水、愧疚、喜悦,复杂的情感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30年的分离在这一刻得到了弥补。 视频通话结束后,雷女士一家立即开始计划回贵州探亲。小盛则下定决心要加入吕加昌的志愿者队伍。 "吕警官,我想成为您的志愿者,帮助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家庭。"小盛诚恳地说。 "欢迎加入,小盛。你的经历会成为很多人的希望。"吕加昌欣慰地拍了拍小盛的肩膀。 这次成功的寻亲经历很快传开,吕加昌的公益事业获得了更多社会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温暖的志愿者大家庭中,继续传递着爱与希望。 在杭州的一个普通的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西湖的波光粼粼上时,吕加昌和他的志愿者们依然在为下一个团圆的故事努力着。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相聚,都是对30年寻亲路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