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景德镇,1位81岁没上过学的老太太,变卖全部家产,历时5年,前后拿出近3000万,还欠了一身债,不顾家人反对,建造了一座陶瓷宫。谁料,建成后,她的一个决定,更是让家人感到无比动容!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源,均在文内显示,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仅供参考,请理智阅读!) 1930年,余二妹出生在景德镇一个普通家庭。转眼间余二妹已经8岁。那一年的春天,她的父亲决定带她去参观当地的瓷厂。这次看似普通的家庭活动,却成为了改变余二妹一生的关键时刻。 12岁时,余二妹开始学习制瓷,很快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她的小手灵巧地捏制出各种形状,釉色的搭配也颇具美感,这让老师们惊叹不已。 16岁时,余二妹正式成为瓷厂工人。她刻苦钻研技艺,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厂、最后一个离开。即使手上布满了瓷土和釉料的痕迹,她也毫不在意。 25岁那年,因出色的技术被提拔为小组长。余二妹带领组员不断创新,推出了多款深受欢迎的瓷器设计。 40岁时,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余二妹开办了自己的小型瓷厂。创业初期困难重重,她省吃俭用,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事业中。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60岁时,她的瓷厂已发展成为当地知名企业,积累了可观的财富。然而,余二妹并未因此满足,她始终保持着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010年,80岁的余二妹到天津探亲,偶然看到一座瓷砌房屋。这座独特的建筑让她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 回到景德镇后,余二妹夜不能寐,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座宏伟的"瓷宫"。她萌生了建造这座陶瓷宫殿的想法,想要将毕生所学融入其中,创造一座前所未有的艺术瑰宝。 然而,当余二妹与家人商议这个计划时,却遭到了强烈反对。家人担心她年事已高,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工程。但余二妹坚持己见,她认为这是自己此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梦想。 为了筹集资金,她毅然决定变卖部分家产,甚至动用了退休金。同时,她四处奔走,寻求各方支持。 余二妹请教了多位建筑专家,自学设计图纸。她组建了一支施工团队,但很快就面临了技术难题。 如何将脆弱的瓷器变成坚固的建筑材料?如何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攻克。当地政府最初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担心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2011年,陶瓷宫终于动工。81岁高龄的余二妹亲自监工,吃住都在工地上。她每天都要爬上爬下,检查每一处细节。 建造过程中遭遇了多次技术难关,有几次甚至濒临放弃。但每当看到那些逐渐成型的瓷砖墙面,余二妹就重新燃起了斗志。 在建造过程中,余二妹的身体多次出现不适。家人劝她回家休息,但她总是固执地留在工地。有一次,她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工地上,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严厉要求她卧床休息,但仅仅三天后,余二妹就又回到了工地。 这个"疯狂"的项目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些报道称赞余二妹的执着和勇气,但也有不少声音质疑这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余二妹始终保持沉默,专注于她的梦想。 随着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前来参观。他们惊叹于陶瓷宫的独特设计和精湛工艺,纷纷对项目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给予肯定。 这些专业意见让当地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为项目提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也被余二妹的故事所感动,纷纷捐赠珍贵瓷器,丰富了陶瓷宫的收藏。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2016年,陶瓷宫终于落成。这座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建筑全部由陶瓷材料构成,外墙镶嵌了数十万片彩色瓷片,组成了精美的图案。 陶瓷宫的开幕仪式盛大隆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随后,陶瓷宫被评为国家2A级文化景区,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024年6月,93岁高龄的余二妹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临终前,她仍然牵挂着她心爱的陶瓷宫,嘱咐家人要好好保护这座凝聚了她毕生心血的建筑。 余二妹的离世让整个景德镇陷入悲痛,当地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在余二妹去世后,她的孙女接过了祖母的衣钵,继续经营和发展陶瓷宫。在她的努力下,陶瓷宫不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更发展成为了一个集陶瓷艺术展示、教育和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 对这件事您有什么看法?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和见解。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澎湃新闻—景德镇“瓷宫奶奶”余二妹去世,她传奇的一生让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