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按压时从01开始数到30为一组……”昨天,南京易急救的培训基地内,南马急救跑者们两两为一组,正在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参加马拉松比赛,选手遇到摔伤、脱水、晕厥等紧急情况,是谁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到选手身边展开急救?答案是急救跑者,跑步圈里又称“急救兔”,他们是马拉松赛道上的“移动救护站”。
2024南京马拉松将于11月17日鸣枪起跑,近期,急救跑者名单公布。按照10个不同配速段进行分配,每个配速段8至10人,今年共有80位来自全国各地、经验丰富的急救跑者将为参赛选手保驾护航。
能跑马拉松,还要懂急救
“报名报名!”“我是医生,又爱跑步,我能报名‘急救兔’吗?”……自今年南马的急救跑者招募信息发布以来,共收到了2000多人次的报名申请,经过筛选,南京市卫健委和南京易急救从中选出了80位符合条件的跑者。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急救跑者?顾名思义,急救跑者必须具备急救资质。2024南马急救跑者的报名人员必须持有医师执业证、护士执业证、有效期内红十字初级急救员证书或美国心脏协会HeartSaver证书,四类证书之一。其次,跑者还须符合南马报名条件,且拥有近两年内至少两次马拉松项目的完赛经历。通俗地说就是:急救跑者需要在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安全完赛的前提下,具备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提供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援助的能力。
南京马拉松急救跑者培训导师严维祥介绍,每年马拉松比赛开始前,急救跑者都要进行理论和实操的培训测试,合格后才能领取专属号码布和服装。
“在赛道上看见身着标有‘官方医疗’字样的专属服装,或佩戴急救跑者号码簿的选手就是我们的‘急救兔’了。”严维祥表示,赛道上“急救兔”的身影让跑者有很大的心理慰藉,也流动性地打通了跑者与赛道旁定点医疗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医疗站点是固定的,而流动的急救跑者抢回来的就是这短短几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
多数急救跑者“跨界”而来
急救跑者不仅限于医护人员,更有众多社会跑者志愿加入。
今年南马3:45—4:00配速段的急救跑者之一郁芳芳,是一位会计,她同时还拥有江苏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作为一名马拉松爱好者,郁芳芳在去年的南马上跑出了自己目前的最好成绩——3小时28分33秒。
“2015年是我第一次接触马拉松,当时陪儿子参加5公里亲子跑,那时候从来没跑过步,跑得很辛苦。”郁芳芳回忆。2019年,因为体检报告很多不健康的数据,“郁会计”硬着头皮训练跑步,成功减重40斤后,加入了“跑马”的行列。
起初,“郁会计”对马拉松赛道上有穿着红十字标志的跑者感到很奇怪,出于好奇,她了解到他们是急救跑者。加之恰逢儿子准备高考,为了给儿子做个好榜样,郁芳芳开始学习急救知识,并考取了美国心脏协会HeartSaver证书,开始参与赛事急救工作。
头戴一顶鸭舌帽,扎着两根马尾辫,一身亮粉色的跑步装,急救跑者刘莹莹是一名画家。
刘莹莹与郁芳芳一样“跨界”而来,是今年4:30—4:35配速段的急救跑者。她说,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她感到颈椎、腰椎都有不适,为了锻炼身体,开始运动健身,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跑步。2019年,在刘莹莹接触跑步的同一时间,她加入了南京蓝天救援队。有了这个契机,她开始加入马拉松急救跑者的队伍。
郁芳芳认为,作为急救跑者,除了自己能轻松驾驭马拉松赛道,专业的急救知识、爱心、责任心,三者缺一不可。
“我觉得急救跑者让人很有荣誉感,可以为大家服务,让赛道上的跑友感到安心,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刘莹莹说。
不为“PB”,只做赛道“守护神”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急救跑者并不是赛前“突击训练”就能达到成效,而是一次次实战中经验的叠加和自己日积月累的跑步训练,如郁芳芳每月的跑步量大约在400公里,刘莹莹除了跑步以外每天还会进行力量训练……
长期训练,才让急救跑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做出正确处置。
郁芳芳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是一场山地马拉松赛中救助一位小伙子。与平时的马拉松不同,山地马拉松有上坡下坡,要求更高的跑步能力和体力。这位小伙子由于没有“跑山”经验,也没有做足补给准备,跑至一半的路程时已经大汗淋漓。郁芳芳看出他的步伐勉强,上前询问才得知他不懂该如何补给,她便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盐丸分给这位小伙。“我一边带他前往补给点喝水,一遍陪他聊天让他放松心情,大量出汗时必须及时补充电解质,不然就会抽筋,甚至晕厥。”郁芳芳说。
刘莹莹告诉记者,急救跑者都会选择比自己跑步能力稍慢的速段进行匹配,这样才能保证在跑步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保障其他跑友。她介绍,急救跑者在赛场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是否有跑者出现步伐不稳、左摇右晃,或者面色苍白、大量出汗,发现这种情况就要重点关注或通知急救中心。
“成为急救跑者后就不会考虑自己的PB(个人最佳成绩或记录)了,健康、快乐地运动,以保障赛道上的跑者安全完赛为目的,才是第一位。”两位急救跑者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程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