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桂小笋
10月26日,“2024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大会”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中金公司、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协办、《证券日报》社支持。在此次大会以“绿电转化新途径”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中信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华鹏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智勇,远景能源零碳产品和开发高级总监顾理旻,晶科科技总工程师弓传河,隆基氢能战略市场部负责人、总裁特别助理张文印,分别从技术进步、系统成本、新应用场景等角度,分享绿电消纳、多场景应用的信息和洞见。
发现新场景
作为圆桌对话主持人,华鹏伟介绍,2023年我国光伏、风电发电占比已经超过了15%,但快速增长的装机规模也带来了消纳难题。目前,解决消纳的途径大致有三,第一是建电网,第二是上储能,第三就是找新的消纳,而绿电化工就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新应用场景之一。
董智勇认为,未来电力需求只会越来越大,所以目前无论是开发新的绿电消纳场景,还是应用新的技术,降低成本都是核心关键。
顾理旻表示,建电网固然是绿电消纳的最优解,但其很难与实际发展规划相匹配。那么就要依赖于上储能和寻找新的消纳场景。而上储能一定程度上会减损可再生能源的优势,所以“配备储能应该是梯层的分级的。”顾理旻还特别介绍了远景能源在氢氨醇、低碳铁合金、航空燃油等方面的实践,这些场景都有可能成为绿电消纳大户。
“消纳问题应从国家政策、电网和企业三个层次来看待。”弓传河分享了一些分布式项目依靠储能,应对峰谷电价调整的方案,在电网消纳方面的经验。“面对政策调整和电价变化,企业需要积极应对,通过储能等方式来提高电价收益率。”
张文印则着重分享了绿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潜力。他认为,尽管绿氢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场景还在示范过程中,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绿氢有望成为新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从需求端来看,很多场景对氢的需求天然存在,那么,他们从用灰氢转化为用绿氢过程,就是增大了绿电的消纳。”
消纳只是暂时问题
参与圆桌对话嘉宾均认为,绿电的需求巨大,应用场景广阔,消纳只是目前碰到的阶段性问题。
董智勇认为,未来电力需求只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AI时代,甚至有观点认为“未来30%的电将被AI消耗。”
顾理旻也认为,绿电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但从光伏、风电本身的成本来看,持续降低的空间已经不大。而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场景的系统设计,进一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弓传河也认为,光伏组件的成本再继续降低,可能就会影响质量。但绿电现在已足够便宜,为其打开了很多的应用场景,未来还会更为丰富。此外,电网的消纳,中长期来看,也不会是个大问题。
张文印就氢能发表了独到见解。在他看来,氢能不应仅仅被视为储能手段,氢本身是一种原料,可以用于生产化肥等高价值产品。除此之外,氢能的推广也不能仅仅依靠降低成本,还有赖于环境权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