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陈 兵
秋季是水产品生长、育肥和收获的旺季,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关键季节,此时的养殖池塘透明度低,水体有机物含量高,负荷大,水质难以控制,极易导致鱼病暴发,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损失,甚至前功尽弃。加强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渔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故提出下面几点管理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水质管理
经长达 4-5 个月的养殖生产,随着养殖动物鱼虾蟹的生长,池塘中相对密度增大,单位面积负载接近最大,水体残饵,排泄物会消耗大量氧气,又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极易造成浮头泛池或暴发鱼病,导致重大损失。此时池塘要保持较高水位,以 2~3m为宜,水质保持清新优良,溶氧丰富,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具体措施有:①定期注换新水,10天左右注换新水一次 ,每 次换 水30cm 左右。②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鱼类食场的残饵,池塘水面漂浮的污物,池底沉积的剩草杂物,池周附生的杂草等要及时清除干净。③适时使用生石灰,每月使用 1~2 次,每次每亩使用 15~20kg。用新鲜、块状的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以调节水体pH 值和增加钙质。④施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每月施用一次,用量为每亩 5kg,兑水混合后均匀泼洒,微生物制剂与生石灰的施用间隔宜在半月以上。使用时禁止与抗生素、杀菌药同时使用并注意微生物制剂的保质期,确保使用效果。⑤配备增氧机的塘口,养殖户在这一时期要根据天气、养殖动物的具体活动等情况适时合理地开启增氧机,最好在晴天中午 12 时至下午 2 时开机,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水体溶氧均匀合理,有利于池塘水质的改善,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可有效地预防浮头;有条件的养殖户还要准备一定量的增氧剂以防急需之用。
二、科学投喂
初秋气温较高,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时是鱼虾蟹吃食生长的旺季,应抓住有利时机强化投喂,草食性鱼以青绿饵料为主,多采用陆生性嫩绿青饲料或水草,适量搭配精饵料。精料品种有豆粕、菜粕、棉粕、麦类、麸皮、豆渣、米糠等,将各种原料经粉碎后混合均匀制成团状或粒状颗粒料投于食台,日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 5%-6%。条件许可,采用投饵机投喂效果更好。从十月份开始,随着气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日投喂量分别下降至鱼、虾、蟹总体重的 3%、4%、5%,此外初秋、中秋是河蟹摄食水草螺蛳的高峰季节,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多的存塘量,不足的池塘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和螺蛳,养虾池塘要密切注意吃食量,既要保证虾吃饱吃好,又要不浪费饲料,坚持少量多次,下次的喂料要检查前一次食台上是否有料,确保两个小时左右食台上料要吃完。并根据天气、水质、鱼情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让养殖动物鱼虾蟹吃好,不饥饿,不过量投喂,保证养殖动物鱼虾蟹快速健康生长,又不污染水质。
注意阴天、刮大风、暴雨、气压低、浮头或有其他异常时不投饵,不泼洒药物,以免浪费和引起不良反应。
三、病害防治
“白露头,鱼死不断头”。从池塘养鱼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来看,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季节。因此,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建议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害发生。
1.鱼体内部定期投喂药饵,9月仍是鱼病多发季节,注意投饵数量和饲料质量,防止鱼吃剩饵(残饵);白露前后是草鱼肠炎等三病发病高峰期,应投喂氟苯尼考、三黄散、大蒜素、维生素 c 等药饵进行防治,每50kg吃食性鱼分别用药1g、5g、5g、5g,拌在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 6次,每月一个疗程。
2.外用水体消毒剂以及消毒食场用具,如用强氯精、富溴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或每月亩用15kg生石灰兑浆全池泼洒消毒。
四、加强巡塘
秋季鱼塘由于投饲量大,水中残存的有机质多,有机物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又加上鱼体个体较大、鱼类密度增大、活动频繁,需氧量比较大,因此,秋季鱼类极有可能因缺氧而发生浮头现象,缺氧严重时则会泛塘,如发现不及时或措施不到位,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
每天坚持早晚巡溏,查看鱼虾蟹活动和吃食情况是否正常,观察池塘的水色、透明度,有条件的要定期检测水中的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并及时捞掉腐草杂物、残饵,消毒清理食场,勤检查防逃设施和池埂有无漏洞现象。
对河蟹等易逃养殖品种,注意查看防逃设置和池埂有无漏洞,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尤其夜晚要加强防盗巡视。防止逃逸和人为偷盗,避免即得利益损失。
五、做好并塘暂养
有条件的可设置暂养池,零星起捕暂养,待上市时集中出售,也便于管理。但是要做好高密度下的疾病控制,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机械损伤导致病害发生。
六、及时轮捕上市
实施轮捕轮放有利于活鱼均衡上市,调剂淡旺季空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饵料和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鱼塘的生产潜力,调整养殖密度,促进鱼类生长,还可以为翌年成鱼养殖提供大规格鱼种,是提高鱼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轮捕轮放一般采用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方法,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适时应用诱捕网将其捕捞上市,同时视养殖要求补放小鱼种。
捕捞要选在水温较低、池水溶氧量较高时进行。一般宜在黎明捕鱼,以供早市。如鱼有浮头现象,严禁拉网捕鱼。先将诱捕网沉于食场水底,然后开食将鱼引到食区,再缓慢提起网的四角,将网内的商品鱼捕获上市。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伤鱼,简便易行。
捕鱼后,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同时池水混浊,耗氧增加。因此,必须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使回池的鱼种有一段顶水时间,以冲洗过体表多粘液,增加溶氧量,防止鱼浮头。
待池水和鱼群恢复正常状态后,再按养殖要求补放鱼种。鱼种补放量一定要掌握好,使鱼池鱼的密度合理、安全并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做到健康养殖,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