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的香包产业实现了1027万元的总销售额,预计今年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0%-30%。马庄香包产业带动了全村200多人就业,每人每月的平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马庄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
一只小香包,给全村创造了1000万余元的销售额,更为200多名村民的每一个钱袋子“塞”进了3000多元的月收入;一支农民铜管乐队,登上了央视大舞台,更在土洋碰撞的旋律中弘扬正能量、歌颂新时代。物质、精神文明的双丰收,让徐州贾汪区马庄村从曾经的煤矿塌陷区,变身如今的“强富美高”新农村,更多了一系列金灿灿的荣誉加持:“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赵天
物质富足,小香包做出大产业
走进马庄香包文化大院,中草药香味扑鼻而来,“绣娘”们正在一针一线加紧赶制着中秋节激增的大量订单。小香包不仅点燃了马庄人把香包产业做大的激情,也敲开了马庄香包走向产业化的大门。
为了持续拓宽马庄香包销售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马庄村与行业领先的运营转化公司合作,组建马庄香包运营团队,开通抖音电商平台,将原来的20多种款式增加到100多种,还推出了更受年轻人喜欢的马卡龙色系。“小香包”不光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同时吸纳邻近村庄的村民加入到香包制作队伍当中来,目前贾汪区从事香包产业的工作者达到了1000余人。
为持续推动产业创新与发展,马庄村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与业务领域。今年2月,马庄村与浙江知名食品品牌“诸老大”携手,共同开拓新赛道,开发新产品,并共同成立了文化传媒公司,致力于挖掘和传播端午文化的深层价值。未来,马庄村计划进一步拓展外贸渠道,让这份承载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精髓的马庄香包走出国门,飘香海外,成为连接世界文化的桥梁。
精神富有,“洋乐团”登上央视
在充实村民钱袋子的同时,马庄村在“精神富有”的道路上,也早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十年前,马庄村创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以“洋”乐器道乡土情,成为了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三十年间,乐团不仅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更多次赴省进京、漂洋过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在马庄,弘扬正能量不仅仅有铜管乐队的激情鼓舞,还有家庭档案积分的积极引导。去年3月,马庄村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以家庭档案积分为基础,以电子积分卡为媒介,实行“一户一卡、一分一元、一月一兑”管理,对好人好事、先进优秀等给予积分,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积分管理—积分兑换”闭环运行。毛飞介绍,村里计划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积分超市商品采购,村民们可用积分在“百姓积分超市”换购生活用品。此外,每年村里还会进行“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身边好榜样”“十佳媳妇”“十佳婆婆”等评选,获得者会在年终表彰大会上登台领奖。
凝聚向心力,党支部成“主心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2020年4月接任马庄村党委书记以来,毛飞深知两个“文明”离不开党组织的凝聚力。
上任之初,毛飞便着手优化党组织设置,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实施“一强三带”工作法,坚持选优配强“两委”成员,精选有想法、活力旺、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村工作队伍;扎实推进“固定学习日”“政治生日”“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坚持对重点工作一天一晨会、一周一调度,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不断进行“头脑风暴”,在谈心谈话中交流碰撞不同思想,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毛飞的带领下,马庄村党支部成为了村民心中的“主心骨”。“在我们村,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禁止;村里号召什么事情,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前面。”毛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