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四川95岁老人出门散步,遇到1位96岁老人。唠嗑时,竟是74年前进藏的同一批女兵

四川95岁老人出门散步,遇到1位96岁老人。唠嗑时,竟是74年前进藏的同一批女兵。谁知一番交流后又知道一个天大的消息!两位老人顿时相拥而泣! 一个普通的秋日清晨,95岁的闫佳琪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来到了家附近的公园。秋风徐徐,银杏叶在阳光下金灿灿的。 一切看似平常,但谁能想到,这一天竟会成为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在公园的一条长椅上,她遇到了一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人。 这位96岁的彭佳英笑着与她攀谈,两个老人聊起了天气、生活,不知不觉地聊到了年轻时的经历。 “我20岁的时候参军了,是首批进藏的女兵,”闫佳琪说着,眼中闪过些许回忆的光芒。彭佳英闻言,眼神瞬间变得炽热:“我也是首批进藏女兵!你是哪个师的?” “我是十八军五十三师文工团的,你呢?”闫佳琪好奇地问。 彭佳英激动地抓住闫佳琪的手,哽咽着说:“我是彭佳英!闫佳琪,你不记得我了吗?我是你的班长!” 闫佳琪愣了一秒,接着惊喜地喊道:“班长!是你!” 两个老人紧紧相拥,眼泪夺眶而出。 时光回到1950年,那一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西藏作为祖国的重要边陲,和平解放和后续建设迫在眉睫。 彼时,20岁的闫佳琪正在校园中学习。当她看到征兵通知时,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报名,成为第十八军五十三师的一员,踏上了漫长的进藏之路。 对于进藏的女兵来说,这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西藏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进藏途中要翻越高山、趟过冰河。背负四五十斤的行囊行军,高原缺氧带来的剧烈头痛和胸闷是常态。 “每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闫佳琪回忆,“有时候连喘口气都困难,但我们都坚持下来了。” 当她们涉过刺骨的冰河时,双脚被冻得通红,甚至裂开。长时间的行军让人精疲力竭,但她们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 物资的匮乏让这段旅程更加艰难。女兵们的干粮有限,常常是饿着肚子行军。一位老兵回忆,“能吃上一口干粮就已经是幸福了。” 有一次,闫佳琪饿得头晕眼花,几乎要倒下,是班长彭佳英将自己的干粮分给了她。那一口干粮,成了她们战友情谊的象征。 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足够残酷,但对于女性来说,生理期带来的困扰更是难以言说。那个年代没有现代的卫生巾,女兵们只能使用布条或者粗糙的草纸,时间久了,大腿内侧被磨得血肉模糊。 “那种痛苦真的是一辈子忘不了,”闫佳琪说,“但是谁也没有喊过一声苦。我们都知道,这条路不仅是为自己走,也是为国家走。” 她们的坚韧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内心深处。在这种困境中,战友之间的支持显得尤为珍贵。哪怕只是一句“加油”,都足以让人重新振作。 女兵们的任务远不止行军,她们在西藏承担了多样化的工作。 在文工团,闫佳琪和彭佳英用歌声、舞蹈为战士们带去欢乐和慰藉。“歌声响起来的时候,大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那种感觉特别有力量。” 医疗岗位的女兵们则在简陋的条件下救治伤员,用有限的设备尽力挽救每一条生命。通信岗位上的女兵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冒着风雪和危险保障指挥系统的顺畅。 后勤岗位上的女兵则想尽办法让物资发挥最大效用,为部队提供坚实的支持。 这些工作,不仅让女兵们在部队中站稳了脚跟,更为西藏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她们的青春在雪山和高原中绽放,留下了“老西藏精神”的种子。 “老西藏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每一位进藏女兵的故事,都是这种精神的缩影。 进藏女兵们不仅是国家建设的先锋,更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在极端的环境下,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与担当。她们以青春为代价,将一片荒芜的雪域高原变成了祖国的亮丽一角。 “我们当时从没觉得自己是英雄,我们只是想为国家做点事,”彭佳英曾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 74年后,两位老人再次相逢,她们拥抱着彼此,回忆着那段同甘共苦的岁月。周围的群众被这一幕深深打动,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感人的瞬间。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迅速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青春,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向那一代人致敬,没有她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她们的故事就像一盏灯,点亮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也让更多人明白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团结。 如今,闫佳琪和彭佳英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但她们的青春依然鲜活。那是一段充满艰辛的旅程,也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 两位老人互敬军礼的画面,仿佛穿越了时间,回到了那个风雪交加的年代。在那片雪域高原上,她们用行动书写了“老西藏精神”,也用一生守护了属于自己的信仰。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2
用户10xxx92 3
2024-12-23 20:36
祝福老人健康快乐!我是西藏军人的后代!向前辈们敬礼!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