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节,伴随着一声风笛长鸣,G55505次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开出,向着太湖南岸疾驰而去。这是上海经苏州至湖州的沪苏湖高铁发出的首趟试运行列车,它将原先2小时的高铁旅程缩短至40分钟,也让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的湖州与长三角经济中心上海更加紧密相连。
短短163公里的线路,湖州筹划了近20年。二十载光阴荏苒,我们看到这个曾被铁路建设“边缘化”的城市,不屈服于命运安排,努力构建高铁骨架网络。而更值得赞许的是,通过“轨道上的湖州”建设,不仅最终促成了沪湖一线牵,也为连接长三角东西两翼辐射中西部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沪苏湖高铁串联起“两山”理念诞生地、最强地级市和国际大都市,犹如一只有力的手臂,托举起了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梦想。而湖州的左右手也将分别牵起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推动长三角创新要素更加高效流动提供新支点。
一
交通是一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命脉。
20世纪初,铁路兴起,运河衰落,搭上铁路列车的城市,便又一次有了腾飞的机遇,没有搭上的,就会和大运河一起慢慢衰落。当时的湖州错过了铁路的机缘,逐渐成为苏南、浙北地区唯一不与上海铁路直通的城市。湖州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很长一个时期内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2013年7月1日,宁杭高铁开通运营,湖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条高铁线时速350公里,在湖州境内设长兴、湖州、德清三座车站,20分钟到达杭州,1小时通达南京。
然而由于列车需要绕行杭州,上海到湖州一度出现了“高铁不如高速快”的尴尬局面。
“历史上湖州一贯与上海亲近。但在铁路时代,我们和上海变得‘若即若离’。湖州人民非常期待回归到与上海紧密的关系里。”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谢占强表示。
好事多磨。
回忆起沪苏湖高铁的推进过程,湖州市政府原副市长周杰感慨万千。
2007年,听闻国家即将着手编制2008年至2020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周杰和同事们满心期盼,在湖州全市上下的努力下,2008年湖苏沪城际铁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
列入规划只是最基础的一步,真正的目标是尽快立项建设。
2009年5月,周杰得知铁道部准备建设河南商丘到杭州的高铁,然而其最初规划路线并不经过湖州,而是径直从安徽宣城奔赴杭州。
沪苏湖若是接上商合杭,将形成一条横贯长三角的东西大通道。周杰和同事们很快意识到这将是短期内解决湖州和上海之间无直达高铁、打造湖州十字形高铁枢纽的绝佳机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离不开见事早、行动快、全力拼的干事态度。为了修改线路走向,湖州方面于当年6月赶到合肥与安徽有关方面积极沟通。
普铁时代的“隐痛”让湖州更加不甘于落败。在长达3天的紧张沟通与积极协商后,安徽与湖州成功签署了一份关于合作推进商合杭和沪苏湖铁路建设的备忘录,就商合杭铁路的接点位置达成一致意见,为联动推出商合杭铁路与沪苏湖铁路形成华东第二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要解决的不仅是300公里内的快速出行,而是要密切更广域范围的区域联系。湖州争来的这一改变不仅密切了湖州与上海的联系,也为湖州打开了西向发展的空间。沪苏湖高铁在湖州与合杭、宁杭高铁衔接,形成“十字”型枢纽。未来,通过湖州的高铁列车也将通达皖北、中西部省会和多座国家中心城市。
也正因为有了沪苏湖高铁和商合杭高铁最终在南太湖畔交汇,2018年长三角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正式决定以沪苏湖和商合杭高铁为纽带,在沪嘉杭“纵轴”的基础上,向沪苏湖“横轴”延伸,正式迈向G60“高铁时代的3.0版”。高铁沿线的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和浙江省内的金华一起跻身G60科创走廊新成员。也让这个原先属于上海松江的区级发展战略扩大到“一廊一核九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并且升级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沪苏湖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缩短,有助于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高效流动,提升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促进G60科创走廊内各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科创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创新。”在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鹏看来,高铁沿线城市将更紧密地融入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中,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这有助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高铁让“双城”变“同城”,湖州要面对是早已白热化的上海外溢资源之争。在接轨上海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融入更广范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而助推长三角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湖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沈培明告诉记者,安徽的合肥、芜湖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早、基础好,湖州可以结合自身所需进行产业协作和创新协同。
“我们将以沪苏湖高铁通车为契机,依托商合杭和沪苏湖高铁将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拓展为沪苏湖合绿色发展廊道。寻求新机遇,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沈培明表示。
二
想要担当起“一肩挑两头”的使命,对于尚未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湖州来说,现阶段可能还是有些吃力的。
湖州要做的便是在与上海同城化的过程中,努力“拉平”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发展落差,在与上海更广泛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契机下,努力提升城市能级。
这就需要湖州与上海真正实现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的等高对接,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产业联动发展,真正把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转化成左右逢源的崛起态势。
今年6月,湖州专门研究制定《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全面接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方案(2024—2026年)》,锁定交通共联、产业共链、人才共育、科技共策、文旅共兴、民生共享六个方向,并首次提出“全市域、全领域接轨上海”。
湖州对“金西翼”总体定位是:上海西向活力源、绿色科创引领区、要素配置枢纽区、商务旅居优选区。
而全域融入亦是亮点。湖州将着眼于全市一盘棋整体谋划,加强全域统筹和资源整合。从原先政府对接拓展到政府、企业、百姓一起互动。对接领域也会涵盖更多层面。在层次上也将从市级到区县都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
“上海所需、湖州所能,要争取在产业规划上与上海进一步协同。”湖州市经信局总工程师石杨告诉记者,为了把产业规划做细,今年她已经跑了四五趟上海市经信委对接工作。
除了全面融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共建产业集群。湖州还积极推动八大新兴产业链与上海重点对应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建立“一对一”机制。此外,还精准对接上海大商务、大金融、大会展功能,主动提供配套服务。
三
沪苏湖高铁开通的日期日益临近,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很多来往沪湖两地人们的期盼。
去年,经营美妆企业的乔舰在考察长三角多地后,最终选择在湖州注册了观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将生产基地落户在了吴兴区的美妆小镇,在离上海虹桥站仅15分钟路程的上海富力环球中心设立了上海办公室,那里是湖州人才集团设立的人才飞地。
由于研发和接待客户的需要,乔舰每周都要往返湖州和上海,可如果从湖州工厂开车回上海的家,通常需要2个小时。但由于上海和湖州之间高铁班次较少,接待客户来湖州考察显得较为尴尬。乔舰期待,沪苏湖高铁开通后,能有更多的客户随时来到湖州。
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副院长吕旺每周五下班都要从湖州德清县赶高铁回上海。
由于湖州到上海的高铁需要在杭州中转,17时30分吕旺下班后,他要马不停蹄赶到德清站乘坐18时15分的高铁到杭州西站。再中转地铁到杭州东站,搭乘19点34分的高铁去上海虹桥站,历经3个半小时,才能保证在21点前回到家中。
十多年前,湖州颐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荣盛从上海来到湖州工作。他至今记得,当时上海和湖州仅靠一条318国道相连。他曾邀请过一位外地的教授来湖州考察,但对方得知了要在车上坐半天才能到达后表示,“等通高速了再过来。”
如今陶荣盛已安家湖州,但因为工作需要还是会经常去上海虹桥机场坐飞机。他对记者坦言,相较开车自己还是更喜欢坐高铁,因为在旅途中还可以随时办公。陶荣盛相信,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将会对湖州企业外出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客商和合作伙伴再也不会因为路途久远不愿前来了。
澎湃新闻了解到,年底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后,将开行一趟适合早间通勤的班次,43分钟便可由南浔站直达上海虹桥。显然,这条高铁也将成为湖州与上海的通勤线,为来往两地的追梦人提供更便捷的通勤方式。
湖州也即将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实现所有区县高铁站点全覆盖的地级市,升级为长三角新的铁路枢纽,成为浙江省唯一的高铁90分钟内直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城市。
透过高铁车窗,搭乘沪苏湖高铁的旅客用全新的视角打量着这座向“绿”而生的城市。
站在南太湖边眺望,人们看到的是“机遇之城”更加广阔的未来。
这不仅是湖州的未来,更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