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名警卫员为掩护毛主席而壮烈牺牲,主席亲自为其盖被,直到50年之后,当地的一个老农无意间在荒山中发现了这名烈士的遗体,才重新将他安葬。 在长征那段苦日子,一位年轻的警卫员用命换来了领袖的安全,可他的遗体却在荒山躺了半个世纪无人知晓,直到一个意外发现,才让这段往事重见天日。这件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牺牲和等待?读下去,你会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历史的注脚。 胡长保1911年出生在江西吉安县一个穷乡僻壤,那时候农村日子过得紧巴巴,家里靠种地勉强糊口。他小时候就帮家里干农活,扛锄头下田,日子过得简单却苦。从小看到地主欺负穷人,他心里不平。1927年秋收起义闹起来,红军队伍路过村子,分粮食给老百姓,这让他动了心。 1930年春天,他19岁那年,干脆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当起普通战士。刚开始,他干些站岗巡逻的活儿,每天背着枪在山道上转悠,检查有没有敌人动静。部队转移的时候,他扛弹药箱跟着走,脚上磨出泡也不吭声。第一次打仗是围剿国民党军,他趴在土坡后开枪,击中目标后赶紧换地方躲反击。 后来经验多了,1933年他调到中央苏区警卫部队,负责保卫根据地。每天他清扫营地,擦枪上油,确保东西不生锈。1934年初,他被挑中当毛泽东同志的警卫班班长,那时候红军正挨第五次围剿。他领着班里人轮班守着,夜里在帐篷外站着,听风吹草动。长征前,他检查行李,绑好干粮水壶,让队伍轻装上路。 长征1934年10月起步,胡长保跟着护毛泽东同志过湘江。渡河时,他抓绳子趟水,急流冲着身子也不松手。路上他探路,绕开沼泽,爬山崖用绳子固定自己。翻雪山时,踩着雪地走,手冻僵了还背多余的东西。到陕北前,他好几次对付敌军堵截,扔手榴弹炸开阵势。 在警卫任务里,他注意小事,每天早上给毛泽东同志备热水,行军时查周边安全。他和陈昌奉搭档默契,分担警戒,确保休息时没麻烦。长征苦环境磨人,他瘦巴巴的身子扛着重担,一直到1935年夏天在四川继续干护卫活儿。 1935年6月4日,红军长征队伍到四川省荥经县三合乡附近一片山坡地带。天空晴朗,毛泽东同志在警卫班护着往前走。突然三架国民党飞机从东边飞来,在高空转圈后锁定目标,机枪打下来,子弹砸地上扬尘。 胡长保先察觉,挥手叫陈昌奉,两人冲上前。胡长保伸臂推开灌木扑倒,用身子盖住毛泽东同志。飞机扔下炸弹,爆炸震地,泥土石块飞溅。 陈昌奉被气浪甩出几米,头撞石头出血。他爬起拍尘土,跑回爆炸点。毛泽东同志从土堆坐起,没大伤。胡长保趴着不动,腹部被弹片撕开,血涌出染衣衫。他试着抬臂,但力气弱。 毛泽东同志叫卫生员。卫生员来后,取纱布止血粉,按伤口缠绷带,血还渗。胡长保摇头不让抬,坚持队伍移到林里。他弱声要求党组织告诉家乡父母保重。毛泽东同志点头握手。胡长保交代战友守好毛泽东同志,祝革命成功。呼吸浅,眼睛闭。 毛泽东同志取棉被铺在胡长保遗体上盖血迹。战友站着不动。胡长保24岁,他的牺牲保了毛泽东同志安全,队伍接着走。 新中国成立后,陈昌奉在江西干活,利用空隙1950年代回四川省荥经县,找胡长保埋处。他开车上山路,到三合乡问村民当年事。村民忆爆炸和埋尸,但他挖山坡只见杂草,没标记。搜几次空手走,带着没完的活离开。之后几十年,这事在忙建设中淡了。 1980年代末,荥经县整理地方史,人员重访水子地,清旧战场,但没遗骸。1990年夏,老农开荒地,锄头挖到硬物。继续挖,出裹布骨骸,旁有红军纽扣布条。老农停手看,报村委会。 政府接消息,组专家到现场,戴手套清泥,取遗物比对。通过档案和陈昌奉忆,确认胡长保。专家抬骨骸运县城鉴定。完后县上报,决定建纪念。 1991年,胡长保遗体迁小坪山烈士陵园,园在荥经县郊,种松柏,碑刻名事迹。安葬时,干部群众聚,献花圈鸣炮。园建成加石碑展板,记长征过荥经史。2005年,以胡长保名建小学,操场立雕像,学生路过看。 现在,纪念碑园成教育基地,年年游客访,沿径走读铭文,忆贡献。政府修园,除草葺,确保完好。他的事通过书展传,激后人。 胡长保的故事让人想,那些为革命流血的人,如今我们过好日子,该怎么记着他们?你有啥类似往事或感想?欢迎评论区聊聊,一起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