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摆脱恐艾心理从认识艾滋病恐惧症出发掌握心理效应的误区

恐艾干预心理 2019-07-18 13:06:22

在前一篇有关艾滋病恐惧症脱恐的干预经验中,张老师讲解了四个我们常常使用的心理效应。那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老师会利用十年为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服务的经验谈谈接下来的心理方法的使用。

在我们恐艾干预所使用的还有一个吸引定律,就是作为恐艾症患者您是什么样的脱恐目标定义,包括您自己的眼界有多宽,将吸引的就是什么样对应的群体。只是很多恐艾症患者将这样的一种定义认为给曲解了,比如说典型的吸引力法则就变成了是不是恐友每天都自己在研究艾滋病,那么是不是就暗示自己极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然而很多因为受到网络刺激后,产生了心理的应激症状以后,更是开始自己吓自己。如果不是自己有过高危行为,并且这么担心艾滋病,怎么可能会有类似的艾滋病初期症状呢。艾滋病是不是就像这样被吸引过来了,甚至这时候很多人还用上了墨菲定律,凡是都在使用最差的结果为自己的焦虑埋单。所谓的吸引并不是一种生理吸引,不是说自己想成为感染者,然后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感染者。那是一种事实现象,并不是一种心理的衍生效应。

脱恐的误区常常在于自己所感知的都是正确无误的

就像很多人反复的抄袭恐艾干预中心原创文章一样,很多文章都被冠以他人的名字出现在了一些贴吧论坛的精华帖之中去了。然而不是说抄袭了文章,就自然成了大家。所谓帮助他人脱恐的精髓,而是真正将脱恐的方法分阶段,有机的传授给您的咨询者。匠人精神都是在不断实践中产生,这些就不是靠简单的抄袭,就真正把自己弄成了大咖,能够帮助到他人脱恐的。至于恐艾干预中心为什么不卖试纸,不靠这样的牟取暴利的方式这么多年依旧在勉强维持运营呢。这就是咨询者能够通过一对一咨询,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并且在咨询最初所定的一些目标在逐步的实现,他的信心越来越足,效果越来越好,他自然愿意跟着老师共同学习和进步,直至他最后理解升华了很多东西,彻底脱恐成功。他觉得自己支持中心发展所消耗的费用的价值,远远小于他在脱恐过程中进步体现的价值,他愿意这样的坚持下去。机构就是靠这样一群跟着陈老师、郭老师,刘老师、叶老师几个月学习,几年学习的恐艾咨询者支持,过度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很多时候恐艾集中在了解决一个点忽略了整体

这就是典型的吸引力心理效应,我相信我能够脱恐,事实上我也通过正确的方法去实践,不断地获得成长,这就是真正的吸引力法则。吸引效应最典型的就是我相信我能够怎么样,并且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暗示,最终我变得积极乐观,从而实现了目标。而非我很担心艾滋病感染,我吸引了艾滋病毒聚集在身边,那么我越害怕就越去搜索,越去搜索就越害怕担心,症状就越来越多。到最后,都已经恐惧到去怀疑自己怎么查都查不出来。可是事实上,哪个恐友从一开始就担心自己永远查不出,这就是典型的使用吸引法则失败的案例,毕竟心理学方法,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事半功倍,如果自己想当然的靠自己的感觉走,很容易误入歧途。最典型的不就是自己觉得自己的艾滋病知识不足,那就反复问,到处搜呗,觉得把自己的知识补充上去了,吃过百家饭,问过百个专家,怎么可能还不脱恐。可是事实上呢,大量打电话到恐艾干预中心来的恐友,都已经是给很多疾控医院,很多专家打过电话了。事实上,大家真的脱恐了么,可能当大家打电话还在反复去问感染概率,反复询问风险评估的时候,都已经表明,还在强化自己的错误。如果靠这样能脱恐,那么世界上早就没有恐艾症恐友了。可是事实上,为什么现在百度上搜索信息这么便捷,却会有更多的人脱不了恐。不都是单纯靠自己对于脱恐的方法理解。

吸引力法则是心理效应而非生理效应

所以,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正确科学的采用前人经验,那么才能真正吸引到对应的目标,否则很多都只是一种假设性事件了。希望各位恐友在脱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点,不是说感觉到有风险,就反复乃至强迫的去分析,去追求所谓的绝对化结果,反复去剿灭万一的观点。也不是说突然发现自己是心理问题,就自己立马给自己买几本心理学的书,精神分析,森田疗法,人本主义,各种心理书籍都在反复看。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同的经历和性格,对应应该用什么样的心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是否匹配的基础上,而不是说我觉得该怎么就怎么。就像一句话,不能因为是一个站在风口的猪偶尔飞了起来,就觉得自己可以像一只鸟,随时随地畅快的飞在蓝天。那么很容易带来的是,摔得会很疼。

请合理按照具有艾滋病防治经验的心理医生和老师给予的建议,一步一步的用适合自己的恐艾干预方法,一点一点的改变,一点一点的进步。

1 阅读:717
评论列表
  • 去津巴布韦旅游回来,保证你开开心心。天老大,老子第二[吃瓜]

    砖家不灭国难安呦 回复:
    不应该去非洲么[吃瓜]

恐艾干预心理

简介:优秀防艾组织 专业脱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