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为了王位多次变换宗教派别,即位后力图改善民生

史海撷英 2024-02-26 18:14:14

一个君主能像儿子一样爱民到什么程度?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君主对人民非常仁慈,会想尽办法让人民吃饱饭。哪怕半夜看完奏折肚子饿了,他们也不会浪费钱财去请御膳房做饭。这是北宋仁宗赵祯的典型例子。

与宋仁宗类似,法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君主,爱民如子到了极点。他就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开国国王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诞生于1553年。他的全名是亨利・德・波旁。他是统治纳瓦拉王国的阿尔布雷希特王朝的王室成员。他的母亲是阿尔布雷希特王朝的女王胡安娜三世,父亲是波旁家族的族长安托万・德・波旁。该家族是卡佩家族的一个分支。1279年,法国卡佩王朝国王路易九世封其孙子路易为波旁公爵。路易以波旁为姓,波旁家族从此昌盛。

波旁家族产生了很多子孙,但近三百年来没有获得任何欧洲国家的王位。1548年,安托万·德·波旁与当时还是纳瓦拉公主的胡安娜三世结婚。几年后,亨利四世于1553年出生。1555年,纳瓦拉国王亨利二世病逝。亨利二世只有两个孩子。而纳瓦拉王国并不执行萨利克法典,因此长女胡安娜三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王位,成为纳瓦拉阿尔布雷希特王朝的女王。

安托万・德・波旁和胡安娜三世对他们唯一的儿子亨利四世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自从胡安娜三世成为女王后,她和丈夫决定在民间抚养亨利四世,让他感受到百姓的疾苦。这段艰难的成长经历,将为亨利四世日后爱民如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562年,安托万・德・波旁病逝。此时,亨利四世年仅9岁。同年,由于法国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矛盾和长期积怨,法国宗教战争终于爆发。双方信徒为了自己的信仰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由于当时统治法国的瓦卢瓦国王亨利三世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徒一开始占有绝对优势,新教徒伤亡惨重。

亨利・德・波旁

始终爱民如子的亨利四世本身就是一名新教徒。他不忍心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教徒在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中惨死。在同为新教徒的母亲的支持下,他带兵支援新教徒,新教徒开始反败为胜。1572年,胡安娜三世病逝,亨利四世立即继位,成为纳瓦拉国王。由于他随父姓波旁,他继承王位被视为纳瓦拉王国的王朝更迭,波旁王朝的建立。这是波旁王朝首次取代阿尔布雷希特王朝夺得欧洲国家的王位。

需要注意的是,纳瓦拉王国亨利四世的称号是沿袭其祖父亨利二世的顺序,所以是亨利三世,但为了与法国瓦卢瓦王朝的亨利三世区别,下面的名字是亨利四世。

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争是法国全国性质的宗教、政治之争,也是国家统一的大事。中世纪,宗教信仰有时甚至重于生命和爱情。若干“异端分子”毫不畏惧地在火焰中赴死,一些天主教徒满腔怒火地屠杀新教徒同胞然而,宗教信仰的可变性是亨利的特色,这个可变性曾经数次出现。

亨利四世自幼随母亲信仰新教。1562年,9岁的亨利应召进入查理九世的王宫,每日学习法国宫廷礼节。此时,他在周围人员的影响下,愉快地接受了天主教的种种教规。后来由于父亲战死,母子返回故乡贝阿恩。这里人们笃信新教,亨利也随之信奉新教。两年后,亨利跻身新教徒的战斗行列,参与军事活动。

1572年,亨利的宗教信仰面临着重大考验。“8月18日,玛格丽特・德・瓦卢瓦与亨利・德・纳瓦尔的婚姻认可了和平。”这是信仰天主教的女性嫁给了信仰新教的男子。但是,24日清晨便是“圣巴泰勒米节”的屠杀。在那恣意狂杀新教徒的时候,亨利正在网球场打球,法王查理九世紧急召见,让他立即选择“弥撒或者死亡”。

亨利声明愿意归顺天主教,从而免除了一死。其实,亨利思想开阔,他认识到必须蓄芳待来年,此后他作为天主教徒在巴黎生活数年。1575年,他趁打猎之机私自快马加鞭逃回南方故乡,又转而信奉新教,并统领新教徒为主的军队和天主教徒作战,两派的斗争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1584年,亨利・德・波旁成为王位继承人。1585年,教皇希克斯特五世宣布:对这位亨利实行绝罚”,并取消他的法国王位继承权。教皇宣称“纳瓦尔是一个异端分子,圣座对他实行绝罚”。信仰的分歧造成了宗教的和政治的后果,国内的斗争演变为国际性质的冲突。

天主教徒们的杀戮与教皇的迫害皆未能阻挡这位亨利的脚步。1587年,他率军队在库特拉打败天主教徒的军队。1598年8月2日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新国王,即亨利四世。8月4日,他在圣克卢发表声明,将竭力保证天主教在法国的地位,自愿学习这一种信仰。

亨利四世于次年3月在伊夫里打败一支敌对的天主教军队时,头盔上插着一根白色羽毛作为标志,冲入敌阵,右臂因用力过度而肿痛,手中的利剑改变了形状。但是军事胜利还难于保证完全获得王位,巴黎仍在抵抗。

亨利四世先后于1589年、1590年、1592年围攻巴黎,天主教徒们拒绝新王入城。1593年7月25日,亨利四世在圣德尼修道院忏悔和做弥撒,发誓弃绝新教:“在无比强大的天主面前,我起誓,无论活着或死去皆信奉天主教,不惜流血与牺牲,保护与捍卫它,反对一切,同时放弃一切相反的异端。”

亨利・德・波旁

教皇格列哥里十四世重申对亨利四世实行的绝罚。虽然已是国王,他不可能按照习俗去兰斯加冕,因为那里仍由“天主教同盟”控制。1590年,亨利四世的军队围攻巴黎一个月,城中缺粮产生饥饿,他命令部下准许运粮入城。如此措施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许多贵族投奔新的国王,巴黎人的态度也开始改变,有关反对的力量逐渐失势,人们广泛地盼望着和平。

1594年2月27日,亨利在沙特尔加冕。3月22日,亨利四世和平地进入巴黎,沿途受到热烈欢迎。他来到巴黎圣母院,随即宣布大赦。外省各地陆续表示支持新的君主,9月,教皇克莱芒八世宣布:赦免对于国王亨利四世的绝罚。如此多次改变宗教信仰,法兰西罕见,恐怕世界上也属少见!两句话可以概括亨利四世的心态。

在去圣德尼修道院做弥撒之前,他曾致函一情妇:“我即将尝试一次危险的跳跃!”他又说“为了巴黎,很值得去做一次弥撒!”学术界有人指出,这一句话不一定直接出自亨利四世之口。然而,这基本上是他的心意的表达,至少他发誓弃绝新教确为不可否认的事实,他的决策当时使人震惊。

那时在法国,天主教徒将新教徒称作“雨格诺”(另译胡格诺)。法国的新教徒较多受加尔文宗的影响后者为16世纪宗教改革时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新教教派,它脱离出来,却保留着内在的共性与联系。法国的天主教徒或新教徒皆信仰天主(上帝)。

虽然借助于中介(教士、教会)或者个人直接与天主“相通”,双方皆在渴求与天主(上帝)相通。虽然教会组织全球统一于罗马或者是松散组织、地区与国家的组织,双方皆需要某种程度的组织。虽然教会制度统一或者多样化,双方皆有一定的机制在发挥作用……既然存在着这些无法否认又重要的共性,便有可能发生交流与转变。

亨利・德・波旁

天主教与新教之间分歧严重和差异明显,对此应考虑一个因素:长久的争论和冲突以及相互丑化往往使矛盾加深、分歧扩大,此外,传教者之间的仇恨或许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要克服心中的障碍,只有像亨利四世这样胆识过人,超越一般认识水平者才能看清事物的内涵,敢于采取行动。

实际上,上述共性为新教与天主教相互改宗的基础,亨利四世心中正是此种共性发挥着作用。促使改信天主教的重要原因也在于法国广大民众的压力和愿望。由于宗教争纷而进行太过长久的战争与屠杀,使得多年来不断加剧的政治与社会危机达到了高峰,那时民不聊生,渴求安全成为社会的要求。

亨利四世认识并重视此种愿望。若干权贵不容许或反对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并称此为背叛行为。亨利四世坦然回答:“我希望将和平带给我的臣民,也让我的灵魂得到休息。”

法兰西是一个较大的国家,它的王权的威力引人注目。对于地处西南比利牛斯山边的纳瓦尔小国君主而言,法国的王位具有难以形容的吸引力,何况亨利四世的祖地在法国中部地区——波旁涅,而他本人由于家族血缘的关系,的确具备了继承王位的资格。他是一个经法王亨利三世钦定的合法继承人,仅因新教信仰陷入困境,只要他肯在宗教派别方面适时做出调整,便能绝处逢生,可见问鼎之心本属自然。

还应考虑法国天主教会拥有财产的实情。如果获得那些大量的财物,江山便有了一定的经济保证。当时即使在天主教内部,主教们接受任命时,也着意选择那些比较富裕的地区。宗教战争期间,双方皆有人唱着宗教信仰的高调。宗教信仰确为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还应看到,战争主要为争夺政治权力和物质利益的工具。王太后卡特琳娜・美迪西斯的一段话可供参考:双方均“以宗教为外衣……然而在他们的心目中,并无宗教的存在”。

此外,亨利四世在改变宗教信仰方面已经反复实践,他积累了经验教训,因此最终改信天主教并无难于克服的障碍,反而符合自己主观愿望。他的基本的宗教信仰应是“坚定不移,不违背良心地”信仰天主(上帝)。亨利四世的军队中也有不少天主教徒,亨利四世始终不曾脱离基督教。王位比宗教派别重要,国家又比王位更重要。深刻的含义在于“为了巴黎”!

洛皮塔尔曾任查理九世的首相,他于1560年年底召开会议,向大家提出问题:谁能说明什么是异端,什么是真理?“你说你的宗教比我的好,我说我的比你的好,那么是否我采纳你的意见将会比你采纳我的意见更为合理呢?让我们停止这些罪恶的煽动性的党派称呼雨格诺派、路德派、天主教派!让我们改称基督徒!”那时与后来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人接受了这个坦诚的劝告?

亨利四世获得了巴黎,成为法兰西真正的国王,他在絮利等大臣的帮助下,努力治理国家。他曾许诺:“每逢星期日,让每户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后来事实表明,他改善了法国的状况,农民的处境也有所提高,但是在若干地区仍旧问题严重。

一些地方的体制“使农民处于贫困,他们拒绝什一税、否定领主的权力”。“佩里戈尔、凯尔西和朗格多克的乡下佬组成武装队伍,占领耕地,攻打显贵人士。”“在此类斗争中,宗教的界限让位给共同利益的情感:和平、在田野里的劳动、减轻负担。”共同利益产生共同的情感,众望所归有着无穷的力量!

亨利四世是法兰西的君主,他代表着贵族与教士们掌握着国家大权!

由于法国宗教战争的极端惨剧,整个法国几乎沦为废墟,数以万计的法国民众流离失所,饥肠辘辘。亨利四世在竭尽全力恢复法国的同时,将原本属于自己的饭菜全部分发给了法国人民。他宁愿自己整天挨饿,也不愿让自己的人民挨饿。这样的君主在欧洲是非常罕见的,他绝对是欧洲君主的典范。

亨利・德・波旁

终于在亨利四世的勤政统治下,法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就从废墟中恢复过来,重新回到了欧洲强国的地位。他被公认为法国历史上最杰出、最高贵的君主之一。

1610年,亨利四世在首都巴黎被不承认《南特敕令》的狂热天主教徒刺杀。他57岁,在位21年。当他遇刺的消息传出时,法国人痛哭流涕。为了纪念他,人们尊称他为“贤王”。如今,法国许多城市,包括首都巴黎,仍然竖立着他雄伟的雕像。

亨利四世一生结过两次婚。1599年,他与玛格丽特女王离婚,玛格丽特女王没有孩子。次年,他与来自意大利贵族美第奇家族的第二任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结婚。他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长子路易十三继承了王位。

0 阅读:22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