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首先是钢,晚清的时候江南制造局能生产德式克虏伯,当时的火炮用的是碳素钢。到了20世纪初,钢铁冶炼技术突飞猛进,有着全面科技底蕴的欧洲,率先淘汰碳素钢身管火炮,到了1906年,整个欧美都不再制造碳素钢身管火炮,而全部采用合金钢。原本好不容易才搭上近代科技车的中国,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甩下了车。除了钢铁冶炼,还有化学工业,无烟火药和高能炸药中国也是极大的落后,一直到30年代,勉强能生产单基无烟火药硝化棉,不能规模化生产高能炸药(主要是TNT)。这些技术,已经不是买几台设备、买个厂就能解决的了,它已经依赖于全社会的科技教育基础、科技积累底蕴和科技分工。探矿采矿、冶炼、高压的压力机、各种类型的机床、化工如硫酸硝酸等等这些最起码的生产能力,尤其是需要很大数量有科技知识的领导人、技术熟练的技工和工程师,所有这些中国都严重落后。
②造火炮要有规模的铸钢厂,铸钢技术比铸铁要求高多了,还有煅造、机加工等等,还要有生产卡车、汽、柴油、炮弹的工厂,马拉不动的。抗战时期,就算缴获了大炮,你也拉不走、没炮弹,使用不了。另一方面,制造火炮炮管有一项关键技术,防止炮渗入氢气,渗入氢气的炮管就会炸膛。这个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法国炮兵发现的,后来经过科学家们努力,才揭开这个谜。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用于军事,国家的资源首先用于军事。
③其实国民党距离自造火炮只差一点点,1937年能造合金钢的进口20吨电炉已经运到上海,但是淞沪会战开始后并没有及时运走,只运走了一台一吨的电炉,后来就靠这台电炉供应所有的枪管。当然以民国连步枪和子弹甚至钞票也不能满足需要只能进口的情况来说,就算能造大炮,数量估计也可怜得很。除此之外,民国时期的各路军阀基本都认为是造不如买,自己造投入太大,没有买着方便,而且买军火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操作空间,各个经手人都可以扒一层皮,自然更就没人愿意支持自己造了。
④搞军工是需要体系支撑的,从选矿开始,一整套的冶金体系,当时的中国根本就没有,还有化工体系也是一样没有形成。基础都没有怎么能制造,最多也就是组装。另一方面,冶炼生物材料精密仪器机床母机现在也是我们的短板,这些方面开发和发明潜力巨大。如我们的钢产量巨大,但是高附加值的特种钢产量很少,有很多还不能生产,其它那样短板也是如此,国强民富的根基就是多掌握高科技,通俗说就是出口的都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就是多挣外国人的钱,这也是唯一不二的途径。靠粗加工卖原料资源服务等弄好了也就是解决温饱和小富。
⑤任何工业产品都必须有完整产业链,我干了一辈子机械制造,深知产业链重要性,生产大炮,必须有钢铁冶炼,还要配套矿山行业,炼焦,挖媒,发电,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刃具,砂轮,轴承行业,要配套大型锻压机械,热处理行业,化工行业,橡|胶工业,电机工业,汽车运输工业,石油冶练,大型压力机需耐磨液压油,还要有矿山机械厂,化工机械厂,大型气体压缩机,高温高压无缝钢管,别看一门炮,他背后是一个国家的综合性工业基础,一个国家没有完整工业产业连,是不可能有大规模工业生产能力的。我深有体会新中国156项工程重型,全面奠定全部产业链基础,当时落后农业国,教育又不行,曾遍国民文化低,沒苏联老师手把手教你,车工,钳工,电焊工,铣工,电工,就连制药厂操作工,也是手把手教的,不这样,送给你机床,你也不会用,当时都是老农民,我个人认为156项工程太重要了。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