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冯德莱恩提“中欧脱钩”计划,欧盟26国反对,仅立陶宛支持

欧子和 2024-10-04 13:46:07

然而这一计划却受到欧盟企业及成员国政府抵制,在欧盟 27 国里,26 国强烈反对,唯有立陶宛一国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比例为 26:1。

冯德莱恩所提“中欧脱钩”计划究竟所指何意?而立陶宛又为何会对其表示赞同支持呢?

所谓“摆脱对中国依赖”,实则也可称为“多元化供应链”,其本质就是欧盟要减少与中国合作及对中国产品的进口,转而从别国进口。

布林肯所列名单仅中国一国,显然这一命令就是奔着破坏中欧贸易而去的。

要知道中欧贸易规模达 7.83 万亿美元(2023 年)呢,美国若突然让欧盟与中国脱钩,那根本不可能实现,欧洲各企业定会大闹起来。

故而这种“降低依赖”的论调实则类似“钝刀割肉”,会使中欧贸易逐步被削弱直至萎缩,避免大波动刺激到欧洲国家的企业。

由于美国和欧盟所设定的那种所谓“去依赖”压根儿就没标准,不管是降低三分之一还是降低一半,都能被算作是。

在 2022 年至 2024 年的这两载时光里,冯德莱恩所采用的竟是极为原始的那种“笨办法”。

凭借其在欧委会掌控贸易进出口的职权,把中欧贸易商品种类纳入管制,或经反倾销调查加征高额税款,致使中国商品丧失竞争力。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欧委会竟针对中国特别推出燃料、赤藓糖醇等几十项反倾销调查,且大多都能成功通过。

不得不说,由于冯德莱恩的“作为”,去年前九个月,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额同比竟下滑 13.4??欧盟对华逆差更是大幅跌落 26.3p?

可以表明他们减少了从中国购买众多物品这一情况。

在今年的 1 月至 3 月期间,欧盟与中国间的进出口同比再度下滑约 12??而对华贸易逆差也降低了 17.7p?

然而一直给中国货物加审查名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周期偏长,每项调查即便快也得半年左右,慢则近乎一年才会有结果。

要是在最终投票时遭遇干扰或反对,那这一周期就会变得更长,如此一来,美国的效率看上去就显得很低了。

其二是“治标难治本”,欧盟加税过多致企业干脆直接迁至中国建厂,或让中国把原料厂址挪进来,以此省去中间环节。

就像欧盟打算从中国进口的赤藓糖醇面包被加收了高达 200z?税,可越南企业产的此类面包依旧维持原价。

这家公司的所有材料皆购自中国且被中国控股,其实欧盟企业对越南的进口与之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于是冯德莱恩开启第二任期后马上改变策略,这回打算从根源处对欧盟投资中国企业予以封禁,还构建起所谓的审查机制。

欧盟此前就对中国实施过投资审查,其以通讯、基建及国家敏感企业需审查外企投资保安全为由,竟还能让部分企业照做。

然而这次冯德莱恩所要构建的乃是那种毫无差别的审查机制。

目前公布的这份提案大致涵盖五个部分,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让成员国依据统一标准,去审查私营企业海外投资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

第二项为针对所有成员国中那些被判定为军民两用的技术实施统一的出口管制,但凡被划为此类就都得管制。

第三项在于全面强化欧盟及国家层级科研的“安全”事宜,像未来 AI、云计算等诸领域皆要接受审查,未经许可不可出口。

总体来讲,第一项规定是,一国若有对外投资,得先让政府审视,若被政府认定有风险,可直接否决投资或阻止资产扩大。

美国在很久以前便已运用了这一整套的东西。

像之前英特尔成都工厂打算扩建,可在中国选定扩建场地这一决定,竟被远在万里之外的华盛顿直接否定,因其觉得“存在安全问题”,致使英特尔要求未获批准。

此外,倘若欧盟国家要对外出口那种既能用于军队又能民用的设备,就会受到审查管制,从而无法出口。

广为人知的如德国对华出口的 MTU 公司 396 系列、MTUll63 等型号高速柴油机,中国将其用于军舰,这让美国议员极为不满。

尽管中国已逐步不再从西方进口军舰零部件,然而这其实是为了应对未来任何可能用于军事的产品输入中国。

第三项便是当下在美国盛行的“高科技管制”,其规定所有高科技项目都不得与中国共享,此乃西方技术管制里的一项内容。

往昔欧洲学者对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中国合作极为热忱,甚至还设立了联合科研室呢。

预计在协议推出后,这些都将被纳入管控范畴,而类似的投资与合作也定然会被视作“违禁品”。

像中国与欧洲曾经合作的那些航空项目,均因美国国会颁布的“沃尔夫法案”而遭到阻断。

冯德莱恩极力促使全面技术管制的出台,实则是想让欧洲企业与中国隔绝,进而营造出一个有投资环境壁垒的局面。

尽管之前政府曾有所倡导,可中国的市场与供应链魅力难挡,吸引众多欧盟企业,致使去年中欧投资规模颇大。

如今法案已出台,只要欧盟各国依据统一标准进行拦截,那么这件事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

不得不说,即便反华几近“疯狂”的美国,也并未构建全面投资护栏,而只是针对敏感领域企业对华投资实施一系列审查。

如今欧盟这般行事,其会成为有史以来全球独一个对中国实施“投资大管制”的经济主体。

一旦持续执行,欧盟对华投资很快会缺乏活力,再加上其“去依赖化”政策,这无疑是将中欧贸易逼上绝境。

在欧盟的 27 个成员国里,唯有立陶宛一国明确表示全力拥护布鲁塞尔审查对外投资的计划,余下 26 国则皆持反对态度。

通常只有一条法案得到过半成员国的支持才有讨论价值,而当下能说该法案毫无出台可能,其他国家都无意支持,唯有立陶宛是个例外。

据外来渠道消息,这些国家所持不同意的缘由可谓是各式各样,千奇百怪。

一些人担忧对投资全面筛查会使对外贸易周期变长,且有国家对法案“专盯中国”不满,觉得此类管制条例毫无意义。

欧盟商会团体觉得欧盟委员会的计划会严重干扰企业决策与国际投资流动,且已逾越冯德莱恩的职权界限。

立陶宛如同意的国家中那唯一的独苗,而其之所以如此,实则是出于与中国存在的“外交缘由”。

立陶宛这一国家妄图充当出头鸟,于三年前执意挑头欲在中国台湾设立所谓代表处,丝毫不理会中国的警告。

最终代表处倒是建成了,然而立陶宛对华出口却陷入低迷,诸多商品全然不能再在中国进行销售了。

立陶宛总统妄图在保留所谓代表处或改名的情况下与中国和解,想既占大陆市场又与台湾勾连,我国果断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从那以后,立陶宛不断推行各类反华法案来刷存在感,然而,根本没人搭理他们。

此次该国再度冒出来表示同意针对中国进行审查,只因他们与中国已几乎不存在贸易关联。

今年 1 月时便有人料到这结果,即投资审查法案会“毫无支持”,缘由大概有三,且多数都跟经济相关。

首要原因在于欧洲经济已然极为惨淡,若再这般持续“折腾”,企业将会毫无生存之路可言。

今年欧盟诸多大型经济体的发展近乎停滞,德国二季度 GDP 预期增长 0.1??可报告显示竟倒退 0.1??实在是左右为难。

另一原因在于各国都深知,若对企业施予过严压力,企业便会“溜之大吉”,毕竟它们并非一定要在欧洲立足。

就像今年六月,荷兰的光刻机生产商 ASML 公司传出消息称欲搬迁工厂,只因国内的投资及生产条件实在不佳。

美国正拉拢欧洲企业去生产,此刻欧盟若还束缚这些企业,那它们大可不在欧洲本土发展,结果毫无差别。

各方对投资限制所产生的后果皆心知肚明,没有哪家企业会甘愿遭受这般限制。

第三个原因在于,冯德莱恩那专门针对中国的政令,早有人心生不满,只是迫于外界施压才予以同意。

之前她那关于对中国汽车加税的投票案,仅得到 12 张支持票,而若要全面限制对中国投资,恐怕任何政府都不敢如此冒进。

就连冯德莱恩当选欧委会主席这事儿,也是妥协才有的结果,事实上并非所有国家都认同她那一套。

那就看此次结果如何,冯德莱恩的主意已然失效,不过欧委会定然不会这般轻易罢休。

外界觉得她随后会着手修订法案,逐步对那些国家不认可的条款进行更改,直至法案达到最低标准从而得以通过。

当然,在此期间其他国家也会向欧盟成员国施加压力,如此这般双管齐下,方可确保针对中国投资封锁的计划得以顺利施行。

而立陶宛呢,始终妄图凭借自身那点力量去左右欧盟的整体决策走向。

然而那时立陶宛有件事曾被外媒讪笑,即在其商品对华出口受限时,竟气急败坏地要求欧盟依共进退原则即刻对中国予以惩戒。

欧盟规定一国贸易管制会使多国担风险,而立陶宛申诉后,欧盟未替其讨公道,反直接将问题推给 WTO 处理。

故而尽管冯德莱恩被视作美国的“利益代表”,然而仅凭她个人的影响力实则极为有限。

并非每次欧委会弄出反华法令,其他国家就得一概接受,此次便属于一个特殊情况。

《“欧盟的对华投资审查计划,在 27 个国家中仅有一国明确表示完全予以支持”》——观察者网。

《冯德莱恩表示会满怀诚意展开访华之旅,意在追求“公平的贸易竞争条件”》观察者网

2 阅读:604
评论列表

欧子和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