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判》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带有荒诞色彩的小说。它通过叙述阴曹地府的陆判为朱尔旦换心,又为其妻换头等故事,表面上是说陆判的热情仗义,实际上是蒲松龄借此表达对科举不满。揭示出的深层次的批判就是当时社会已经无法通过制度、正常社会途径为民众提供正常的发展、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想得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必须借助像陆判这样的鬼神。
故事的主角是朱尔旦,他为人性情豪放真率,坦诚笃实,做事光明磊落,因为天性迟钝,尽管攻读刻苦,仍未知名。有一次,朱尔旦跟朋友戏言,对着陆判的雕刻说请陆判空闲时到家里做客。
没想到陆判真的来了,自称是感于朱尔旦盛情相邀,前来喝酒的。两人把酒相谈,十分融洽。陆判不仅豪饮,而且极有学识。从此,陆判三天两头到朱家,与朱尔旦一起喝酒,时常开怀畅饮,成了好朋友。
为了表达对朱尔旦的深情厚谊,陆判为朱尔旦换上了一颗玲珑慧心,使得朱尔旦才“文思大进,过眼不忘”,于是朱尔旦学业大进,当年乡试便中了头名。不过陆判说朱尔旦“但君福薄,不能大显贵,乡科而已。”
朱尔旦知道这辈子科举可能无法继续进取了,于是请求陆判为他的妻子换颗美人头。朱尔旦觉得自己夫人的身段还不错,只是面庞长得不太如人意。陆判将被人逼奸不成而杀害的吴侍御之女的头换给朱生之妻,并由此破了一宗命案。
就这样朱尔旦过了三十年平稳安定的家庭生活,去世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在家辅导自己的儿孙们。朱尔旦去世的时候,儿子只有五岁,于是他的鬼魂亲自教导儿子,“子亦惠,九岁能文,十五入邑庠,竟不知无父也”。
后来他的儿子朱玮二十五岁中进士,官行人,在奉命祭祀西岳的路上遇到了朱尔旦,朱尔旦不问其他,只对儿子说:“官声好,我目瞑矣”。
后来朱玮官至司马,生有五子:曰沉、曰潜、曰沕、曰浑、曰深。再后来,朱玮遵从父亲朱尔旦的梦示,将佩刀赠给朱浑。朱浑后来果然仕至总宪,政绩不凡。朱尔旦虽然功名不显,但儿孙总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光大了朱氏门楣。
从故事来看,没什么新奇的地方,是一个圆满的故事,朱尔旦妻子美,儿子广大门楣,实现了封建社会中的世俗理想。当然,这也是蒲松龄的人生愿望和潜在意识。但实际上这不是蒲松龄要表达的重点,重点在于陆判这个角色。
小说中,陆判不光负责整肃冥间冤案,还要为人间不平之事仗义执言,出手相助。朱尔旦文章写得不入道,他就为他换心理肠,在为朱妻换丽人之头的过程中,顺便帮助官府破获了一宗命案。他手持阴阳两把正义之剑,既解除冥间冤案,又帮助消除阳间之人的痛苦;既热心援手救助朋友,又勇于协助官府除暴安良。
为什么人间的不平事要陆判出来解决呢?这个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间已经暗无天日,社会制度被破坏殆尽,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缺乏,必须依靠像陆判这样的鬼神,借助非人的力量得到解决。由此可见,当时社会黑暗到了什么程度!
那么,社会为什么如此黑暗?
专制社会中的黑暗,社会公平正义的丧失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社会制度落后,闭关锁国形成了一个庞大坐井观天的封闭式社会形态,上诈下愚。君主将专制权力发挥到了顶峰状态,对权力高度垄断。朝廷昏庸无道,奸臣当道,把持国家命运。官吏们贪赃枉法,买官卖爵,官官相护,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草菅人命。
同时,社会风气颓败至极,道德沦丧、伦理关系混乱。专制统治者注重物质享受,迫求官能刺激,上自朝廷下到一般官吏及市井无赖,无不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公子王孙吃喝嫖赌,暗娼明妓出堂入室。当时整个社会充斥着大量不正当男女关系,这充分表现了人欲横流的腐朽社会现实。
而导致这一切,社会黑暗、世间不平、官吏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权力的高度垄断。君主专制社会中,君主垄断着权力,权力垄断了一切社会资源。少数人不劳而获地占有绝大多数物质财富,而劳苦大众却只占有一小部分物质来仅仅维持生存。
权力高度垄断于君主,国家一切大权都在君主手中,且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君主超越一切法律和制度,什么法律都由君主颁布,什么官吏都由君主任命。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行使。
也就是说在君主专制的社会中,官吏的权力来源于君主,来源于上级,而不是来源于人民,所以人民根本无权监督。官吏任命和升迁不依赖人民,只在上级,所以他们只需要伺候好上级,只要上级不过问,人民过得如何,又与他又何相干呢?
官吏行使权力都是得到了授权的,这相当于他们拥有了不受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的权力。而一切腐败都与权力的腐败有关,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于是掌权的官吏们个个以权谋私、为非作歹,残害人民群众。
高压统治的压迫、经济的剥削、思想文化的管控,乃至精神奴役,权力的无所不及最终使得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黑暗,公平正义缺乏,乱象丛生、荒诞不经,如同蒲松龄笔下的鬼魅世界一样。
“在这个黑暗世界里,没有神圣,没有纯洁,也没有真理;统治着这个世界的是野蛮的、疯狂的、偏执的专横顽固,它把一切正直的和公正的意识都从这个世界里驱逐出去了。”
本文参考文献:
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
邢培顺.从《陆判》看蒲松龄的世俗理想
王少华.一篇换心革面的惊世故事——略论《聊斋·陆判》对奇异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