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7月8日,印度政府高官指责比亚迪公司,称印方不满双方有关付款与发货的分歧,据悉,印方打算采购1000辆电动公交车,而印方提出方案是,先缴付10%的定金,余款在车辆全部交付之后才会支付,对此比亚迪公司则表示,印方必须要一次性结清,否则也无法继续合作。
很明显,印度想要“空手套白狼”,正是因为比亚迪公司的强硬态度,所以印度官员才会指责中企,称比亚迪不尊重印度的规则,根据比亚迪的要求,印方必须全额付款,支付228亿卢布(约合人民币20亿元),对此印商业部长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中企的要求对印方的商业信誉造成了损害,导致印度承受“无形”的损失。
事实上,到底是谁在承受损失?刚坑了小米48亿后,现在又将黑手伸向了比亚迪,印度其实一直是以“大国”自居,但是一旦涉及到钱,就将自己的“大国梦”抛在了脑后,此外比亚迪要求印方承担所有的运输费用和关税。考虑到购买数量,这笔费用也是不小的数目,而印方相关部门认为, 不应该仅仅由自己来承担这部分费用,而是双方一起承担费用。
之所以比亚迪对印方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印方有“前科”,并且印度的可信度几乎为零,毫无信用可言,此前苹果、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巨头和OPPO、VIVO、小米等国内厂商在印度都遭遇了不小的阻碍,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比亚迪要十分谨慎,防止印度赖账。
据悉,印商业部门派遣了一支代表团前往中国,与比亚迪公司就交易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磋商。印方代表团在会议中强调,比亚迪公司提出的要求与印方的期望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们希望比亚迪公司能够理解并尊重印度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保证双方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此外印度还开始寻找新的方案,他们与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接触,探讨了可能与他们合作的机会。此举就是在向比亚迪公司释放信号:若是比亚迪公司无法满足印度的要求,印度毫不犹豫地寻找其他合作伙伴。印度的所作所为让人感觉毫无信用,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这次大肆炒作背后的真实目的。
与此同时,印度又收到一个坏消息,7月10日,富士康决定,不再推进与 印企Vedanta 的合资企业,据悉该企业价值195亿美元,是富士康在海外的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那么为什么富士康选择与印度“切割”呢?
根据相关人士透露,富士康主要是担心印度做出的一系列承诺不能兑现,因为在2021年,印方政府已经批准了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但是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外企发现,印度的那些激励政策并没有兑现,而且在印度市场赚的钱也必须要在印度花,所以选择逃离印度市场。
由此可见,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去留,印度自作自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不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在国际上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合作,只有摆正自己的态度,才能够真正树立起诚信的形象,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到印度,否则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