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生态,新氧助推医美进入共治新时代

摩羯商业评论 2020-05-26 10:36:01

一个月以来,医疗美容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在4月末,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在强化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强化社会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

第二件,是国内唯一一家美股上市医美公司——新氧,发布了行业瞩目的2020年Q1财报。之所以是行业瞩目,不仅仅是因为新氧是赛道领头羊,更是因为,医美行业作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人们都想通过新氧的Q1财报观察疫情对行业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结果,出乎大部分人预料,新氧在2020年Q1收入1.83亿元,超出公司1.6亿元至1.8亿元预期。这一营收数字,几乎与2019年Q1的2.06亿收入持平,新氧移动端的MAU更是达到417万,同比增长了117%。

第一件大事,在一开始被市场解读成了利空信号,新氧的股价也应声下跌。然而,在经过理性分析,特别是在5月21日,人民网联合多部门举办了 “健康中国人”之中国医美自律与规范发展座谈会后,剧情反转,《通知》被行业层与资本层普遍解读成利好信号。

参会者普遍认为,在持续增长的医美市场中,机构超范围经营、非法从业人员多、虚假广告多、行业黑产多、求美者投诉多等等行业痼疾,不仅到了非“围剿”不可的地步,而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围剿”条件。

而这个已经初步具备的条件,就是来自于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新氧。

4月份,根据QuestMobile数据,新氧App的月活已经达到966万,超过了所有中国的垂直医疗平台(而非仅超过医美平台),其中包括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垂直医疗平台。

实际上,流量仅仅是新氧具备的平台优势之一。在7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探索中,新氧的业务形态,已经远远超出一个“电商平台”的概念,逐渐向内容生态平台转型。更被看好的是,经过7年的积累,新氧已经完成了一系列防治黑医美、黑机构、黑医生以及网络黑产的“新基建”以及方法论。而这正是八部位联合发文需要的助手。

详读《通知》,“八部委”与“行业组织自律”这样的组合,很明显宣示着一个医美行业“共治新时代”的到来。而在这个新时代里,已经在医美监管领域探索了7年的新氧,将担负起重大使命。

冰冻三尺,亟待破解

实际上,医美行业当下存在的诸多擦边球、非法与黑产现象,并非一日之寒。

现行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行业内称为“19号令”,发布于2002年1月。其中有一些条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医疗美容对身体是有损伤的,至少是皮肤级别的损伤,所以貌似应该由正规医疗机构来做。然而,中国的现实是医疗资源紧张,没有几家医院愿意承担与“治病救人”无关的医美业务,特别是像纹秀、割双眼皮。最后都让生活美容机构钻了空子。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院长郭树忠,曾是19号令起草的参与者,他在 “健康中国人”圆桌论坛上的发言颇具代表性:

“当时认为,医疗美容应该归医疗机构管,于是制定美好的愿望——把医生们都管上,但是真正划归医疗机构管理后却是医生们不去做纹刺,可社会的需求是巨大的,最后基本上都是生活美容在做。”

在边界模糊之外,标准不统一也给医美行业继续向前发展制造了障碍。

“不但是求美者不清楚,专业的医美从业人员也不见得很清楚,就说最简单的颜面医美——到底先整鼻子还是先整颌骨还是先整牙齿,一个医生一个说法,这肯定是不对,我们一定要建立专家共识,为大众提供更科学、更安全、更美好的结果。”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在圆桌论坛上说。

政策层的滞后,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监管难度。北京市卫健委综合监督处处长王开斌发言说:

“从北京来看,我们2019年全市受理的非法医疗美容投诉的543件,比如通过12345还有通过我们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信访处,一共有543件,但是查证属实的只有70件。违法的行为比较隐蔽,边界比较模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是很多违法违规的行为是发生在线下,监管机构再勤奋,也不可能天天蹲守在医院,即使能实现像“游击战”一样治理,也只能做到事后查处,治标不治本。而在这个基本面之上,还有属于绝对违法的行业黑产问题,更是给让原有的监管手段鞭长莫及。

正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杨蓉娅在圆桌论坛上所说:

“监管部门也不可能有那么庞大的力量去覆盖这么巨大市场。所以我们希望在未来行业发展,或者说在政府部门的监管和主导的方向上,能够更多的融入一些多元素的监管,然后拧成一股绳去做,可能对行业的推动或者拖拉作用就会更好一些。”

整个医美行业呼唤“破冰者”的出现。

用科技助推行业自律,事半功倍

虽然困难重重,然而,与会者基本都认为,现在已经初步具备了“围剿”医美行业痼疾的条件。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通知》的引领之外,出现了国内最大医美互联网平台——新氧的强力助推。

目前,新氧已经有近6000家认证医美及消费医疗机构入驻供用户选择,超过1万多名经过资质认证的医生入驻新氧。其中,全北京的260家医美机构中,已经有230家入驻新氧。另一方面,新氧的起步姿势便是内容社区,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求美人群聚集。

实际上,在《通知》出台之前,新氧已经自觉扛起行业领跑者重任,开启了一系列行业治理的探索之路,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机构准入与医师准入门槛,同时提高内容社区准入门槛,从源头进行把关。

机构如果想入驻新氧,必须提供营业执照、执业许可证,并如实填写证件有效期;医生想入驻新氧,则必须提供医师职业证、医师资格证书及证书有效期限。新氧会对入驻的每一家机构和医生采用“机器+人工”审核。不仅如此,新氧致力于一个开放生态的打造,目前新氧APP已开通国家卫健委查验通道,用户可以在APP内审核医院资质。

第二,大数据与黑科技并用,评测用户风险与机构风险,从行为轨迹进行风险控制。

无论是机构、医师还是求美的用户,在准入之后,仍然有可能违法违规,这是由商业利益驱使可能会发生的。

针对此,科技立身的新氧设置了前中后台三层的防控层级,订立了一个以数据分析为依托的风险识别机制。

在第一层,新氧设置了虚假账号认证的功能。因为有一些机构会在注册成功之后,发布虚假信息或者把用户引导到一些不合规甚至不存在的医疗机构中购买医美服务。在新氧,这种有风险的账号一旦识别就禁止登陆;在第二层,是用户评价机制进行监督。只有在新氧或其他平台机构有过消费的用户,通过上传消费凭证才能获得评价资格;第三层,则是更严格的审核标准,任何有风险的情况新氧都会做初处理,比如,这个医生如果不是中国的医生,这个项目在韩国做的,平台会实时将信息提示给用户。

据新氧科技副总裁、新氧风控委员会委员张力明透露,截止4月24日,通过三重信息审核提供信用评级,新氧清理违规商品共计6325件,涉及商家共计2822家,医生8559位,进一步探索医美全链条的监督审核。

在用户端,截止到今年1月,新氧识别和处理虚假的美丽日记和评价有110万条,就在5月份,新氧还处理了两位排名靠前的社区达人。

第三,在《通知》出台之后,新氧正式开始科技能力输出,平台价值输出,以最大力度推动“共治新时代”的落地。

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新氧就已经上线了“用户风险指数”,今年又开启了“机构风险指数”的探索,以求将平台治理经验体系化、可输出化。

在《通知》出台之后,新氧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引进了类似于金融征信的模式,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为《通知》所要求的“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强化社会监督”赋能。

“新氧的定位还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的技术团队和产品团队是全公司里人最多的,占了50%以上。”张力明说。

技术向善,充分发挥技术客观公正的特点来参与行业自律,可能是新氧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平台治理和行业自律中最大的诚意。

结语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在2019年医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69亿元,而在2012年,整个市场规模还不到300亿。

与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相伴的,则是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2%。而在合法的医美机构中,依然存在15%超范围经营的现象。中整协数据也表明,医美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合规医师仅占行业的 28%。

对于整个医美行业以及监管机构来说,可用8个字来形容: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而《通知》的出台,无疑宣示着医美行业即将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在新时代的入口处,以科技立身,同时又是中国最大医美信息平台的新氧,可能就是破解 行业痼疾的重要参与者。

0 阅读:8

摩羯商业评论

简介:历史纵深,空间透视,深度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