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冯晓晖——太虚法师与庐山大林寺

冯晓晖 2024-07-07 22:21:25

文 / 冯晓晖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说明:本篇首发于《九江日报 · 长江周刊》2024年7月7日,总第991期。

概述:

1924年7月13日,由佛学大师太虚发起的世界佛教联合会在庐山大林寺召开。出席者除中国佛教界各省代表外,还有日本、东南亚、英、法、德、芬兰等国的佛教界人士。释太虚在大林寺讲经台作了《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大乘与人间两般文化》的讲演。

释太虚(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吕淦森、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虚,别号昧庵,出生于浙江海宁县长安镇,著名佛教临济宗禅师、哲学家,一生倡导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业,自谓:“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萨瑜伽戒本》。”是印顺法师、东初法师、大勇法师、慈航法师的入门师父,被推崇为人间佛教的创始人,受到佛教后学们的崇敬。

太虚法师像 图源:台湾学佛网

评述:

笔者在宗教方面涉猎甚少,更不通佛法,评述一位僧侣,实属勉为其难。限于篇幅,本文不罗列释太虚生平,只对他的宗教思想以及他在庐山的活动进行简单的表述。

堪称一代宗师级的佛教大师在近代有四位,即所谓的“民国四大高僧”,他们是虚云和尚、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和太虚法师。其中虚云和尚、太虚法师和弘一法师,与九江的丛林(寺院)渊源甚深,尤其是前两位,虚云和尚重建了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并圆寂于此,太虚法师在庐山上重修了大林寺。如今,虚云和尚和弘一法师广受信众、俗众崇敬,而太虚法师的影响力却主要在台湾。

释太虚很特别,在那个时代可谓独一无二,他又特别入世,更像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实施过一系列影响甚广的改革措施,或许是近代对佛教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接受,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释太虚像 图源:维基百科

“人间佛教”最早被释太虚称为“人生佛学”,解读它先要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

近代的中国,随着西方国家多元的政治、宗教、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传统如何适应现代?这是自佛教扎根中国后从未遇到过的大问题。佛教发展到清末,沉疴甚重。对此,释太虚研究了各类西方思潮,提出建设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佛教文化。与革命党人有深入接触的他,提出了“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号,鼓吹"佛教复兴运动"和改革旧的僧团制度。

释太虚的改革方案很激进。举个笔者印象比较深的例子:他提出僧团改革,首先要停收女尼二十年,对男僧也要有严格限制,非高中毕业不得出家。在民国初年,高中毕业的比例有多大?中小学老师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因此,他受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终其一生,其改革试验均告失败。

释太虚的改革虽然未获得任何成功,但他在创办佛学院、出版刊物、演讲与对外交流方面却取得了很大成绩。1926年,他出版了《庐山学》一书。该书是一本演讲集,并非一门独立的学问,书中是他在庐山和各地讲学的演讲稿,无非在庐山的演讲多一些。

大林寺,约1930年 图源:中国庐山网

太虚法师对庐山的另一个贡献是他重建了荒废已久的大林寺。大林寺就是白居易写《大林寺桃花》的地方,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传颂千年。但千余年来,大林寺屡建屡毁,到民国初年已成为一片废墟。

1922年,太虚在武汉创办了武昌佛学院,同时着手在庐山建立佛学院暑期讲演所。他在游历庐山时看到大林寺遗址,遂着手恢复。由于庐山上都是西式建筑,因此重建的大林寺以毛石砌就,采用欧式别墅风格,作为寺庙,看起了有些古怪,也曾受到一些国内游客的非议。

1923年暑期,太虚等人在庐山大林寺举行了首届“暑期佛学讲演会”,吸引了一些外国人来听讲,并引起了日本佛教界的关注,对方希望加入演讲会并成立一个世界性的佛教组织。

大林寺暑假讲经班合影 图源:大公网

1924年7月13日,世界佛教联合会在庐山大林寺正式召开,日本派出了代表团,德、英、法、芬等国家也有人员参加,中国代表有十余人。会议讨论了中日教师学生交换,扩大联合规模,并向欧美宣传佛教等议题。次年,改名为“东亚佛教大会”的后续会议在日本东京隆重召开。

世界佛教联合会的召开,是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佛教从中国走向世界,是释太虚“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一步。1928,释太虚出访欧洲,并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苑, 开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之先河,为中国佛教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经过数次宗教改革的失败后,他走向了面向大众传播宗教思想,构建“人间佛教”理论之路。

大林寺世界佛教联合会会址 图源:搜狐网

说个后续。抗日战争爆发后,释太虚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鼓励僧侣参加抗日活动,他本人则前往东南亚各地组织当地华侨募捐,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联系了那一批参加佛教大会的日本好友,劝说对方反对侵略战争。结果,他受到了日本宗教界无情地嘲弄。

宗教的作用是什么?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宗教是服务的工具。为国家、百姓、战士祈祷祝福是祭司、僧侣基本职责,无关乎战争的类型,无关乎正义与非正义,几千年宗教史上,绝无例外。这是国家的需要、战士的需要、妻子孩子们的需要。凭着朋友感情劝敌对国僧侣反战,是不是太天真了?从这点看,太虚法师很纯真,无怪乎他的宗教改革从未成功过。

《申报》1937年7月18日

我们却又不能嘲笑探索者的失败。笔者以为,释太虚提倡的入世的法则,反对鬼神迷信,以及提倡僧侣专注民众服务等一系列宗教改革的思想,无疑是极为正确的,宗教是活的,只有适应社会需要,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终将走向衰亡。

可以理解的是,理想主义者太虚法师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也会受到很多人的抵触,尤其是传统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但他的思想并未消亡,而是在与我们同根同宗的台湾得以发扬光大,星云法师等人所倡导并成功实践的“人间佛教”,就是对太虚法师佛教理论的继承与阐释。

最后说说大林寺。大林寺因释太虚的重建而名扬天下,成为了庐山上最著名的寺庙。此后一批高僧大德在此驻锡,对庐山佛教的复兴起了推动作用。1926年5月,弘一大师李叔同应邀至庐山大林寺参加金光明法会,并在庐山完成了被誉为“毕生抄经之冠”的《华严经十回向品·初回向章》。

1953年,虚云老和尚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首届名誉会长,但他以身体原因拒绝赴京出任,转到大林寺静养。在大林寺期间,听闻云居山真如禅寺被日军毁坏的情况后,毅然决然离开了他略嫌喧闹的牯岭,前往云居山重建禅宗道场,后圆寂于斯。

庐山大林寺,与“民国四大高僧”中的三位有很深的渊源,另一位印光法师未曾来过庐山。

世界佛教联合会代表合影 图源:搜狐网

1961年,庐山修建如琴湖,大林寺主体建筑被拆除,寺址淹没于湖中,今不存。

0 阅读:15

冯晓晖

简介:旅行、摄影、码字,多个职业,多种角色,多一种维度的生活。